第 111 章 Chapter111(1 / 2)

Chapter111

早晚都要與西德尼的探險隊在尋找幽靈島上發生碰撞,索性接受赴約去瞧個究竟。

宴會在今晚,不影響白天參觀海怪展。

《怪奇海洋展》是新奧爾良當地人辦的展覽,重點展品是人魚。

為了人魚,還單獨開辟一個特殊展館。其中有人魚雕像、人魚繪畫、人魚書籍與人魚標本。

展會導語,提到了“美人魚”的誕生過程。

早期,人魚與“美”無關。

古巴比倫信奉的水神就有魚尾。

古希臘神話中,人魚特裡同是雄性形象,是波塞冬與安菲特裡忒的兒子。

他不是以美貌著稱,而是以他戰鬥力著稱。隻要他吹響海螺,就能使得萬海平波。

當時,雄性人魚象征著知識與進步。雌性人魚隻是附屬形象,普通而不顯眼。

人們印象的美人魚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展會陳列了大量雕塑,特意標注出它們是對各地基督教會雕塑的臨摹。

可以看到,雌性人魚的誘人魅惑形象,從中世紀起的基督教教堂相關建築物中開始流傳。

一個個立體雕像,被刻在了教堂的屋頂、橫木、圓柱、浮雕與托臂梁上。或袒.胸.露.乳,或兩分魚尾。

再觀察歐洲的民間繪本,也能看到人魚形象的流變。

最初繪圖時不注重性彆的特征。

隨著教堂性.感的美人魚建築形象興起,繪本中越來越多雌性美人魚的形象,是突出畫了長發與不著.寸.縷的女性上半身。

同時期的雄性人魚去哪了?是不是同樣裸.露身體?

不。雄人魚反而披上了僧袍的形象。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對於人魚的認知又有了新變化。

展會陳列出15世紀之後的各種人魚目擊傳聞。有書籍記錄,有報刊報道。

很明顯,隨著遠洋航線的開啟,人類遭遇人魚的事件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歐洲人不再把對人魚的認知局限在傳說中,而開始追求獲得標本。

從17世紀起,各種人魚標本出現。先是出現身體的部分部位,比如斷掌、魚尾。

到19世紀,整條人魚標本也被製作出來。不隻是骸骨,還有乾屍。不全是美人魚的外形,也有麵容醜陋到詭異的造型。

它們都被擺放在展廳裡。

這個特展區卻還放了兩個玻璃櫃。

第一個櫃子裡,放著一座人頭鳥身的雕像,旁邊介紹,它是「塞壬」。

塞壬,後來被人們混淆為危險人魚的代名詞。

據說它會唱歌誘惑水手引發觸礁船難,但最初的形象其實與美人魚毫無關聯。

第二個玻璃櫃,放了兩個半截的屍骨。

白骨化的上半身男屍骸骨,與一條沒有魚頭的魚類骨架。

布蘭度看完整個人魚特展,不由感歎:

“這個策展人很有意思。什麼都沒多說,但又把什麼都說了。”

埃裡克認同,一語道破關鍵。

“策展人沒有評判,隻把事實擺出來了。美人魚的出現與教會的精神控製密不可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最初,人魚是智慧化身,擁有著掌控水域的力量。

基督教在歐洲傳播的過程中,卻異化雌性人魚的形象為美人魚。

妖媚與肉.欲的美人魚被堂而皇之地刻在教堂建築物上。乍一看像是教會非常包容,可以容得下異教怪物。

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博人眼球的性吸引手段。

像是魚尾分叉,左右手各持一側魚尾的美人魚浮雕,暗喻著露出了人魚的生.殖器部位。

人們不論是持以哪種態度,或批判或好奇或沉迷著去瞧一瞧,能讓教會獲得招募更多教徒的機會。

使用美人魚的形象,吸引了新的教徒源源不斷湧入。

然後編造各種美人魚引誘害人的傳說。明明最初引誘水手的塞壬根本不是人魚,但誌怪傳說被人為篡改,漸漸將其與美色陷阱綁定在一起。

通過美人魚的邪惡,告誡男人們要警惕女性的美色,不要被迷惑,否則會結局淒涼。

這種貶低女性的思想,在教會推動的美人魚演變中無時無刻不存在。不去責怪做出淫.邪行為的人,而是把一切原罪推到美麗女人的身上。

這一手既要、又要、還要,搞對立搞分化,歐洲教會真是玩得太順了。

很多事就怕深究。

如今,人們早就習以為常的美人魚形象,背後竟有這樣的黑暗流變。

布蘭度:“等一會,我想去拜訪一下策展者。您瞧那隻玻璃櫃,裡麵放了上半身人骨與下半身魚骨。

我認為這是在暗示近兩三百年出現許多人魚標本的真實原因。展廳裡呈現出的那些骸骨與乾屍是自然形成的嗎?或是精心拚湊而成的,但肉眼看不出痕跡。”

假如是兩百年後,隨著科學檢驗的手段不斷提升,測一測DNA就能分辨人骨與魚骨是否來自同一個生物。

現在卻不能。

這更反映出策展者敢於突破時代認知。

不人雲亦雲,逆流而行,不附和當下主流理論,不認為美人魚是真實存在的。

埃裡克:“我們再去另外幾個展區轉一轉,說不定能還有收獲。”

兩人又逛了其他展區。

先看到了昨天上午在碼頭見到的巨型千足海蟲屍體,它被浸泡在玻璃缸的透明防腐液體中。

千足海蟲的介紹展板寫了它的捕撈位置,也放了一幅傳說中的海怪康瑞特畫像。

對比兩者,不是完全相似。

海怪的頭部是類鱷魚狀;千足海蟲屍體卻呈現出複雜的進食結構,咽頭能夠由內外翻。

布蘭度看到在這隻10米多長的巨型博比特蟲屍體邊,還有另外十隻玻璃瓶。

其中都是博比特蟲的屍體,但全部是1米左右的長

度。展板上注明,它們分彆在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溫暖海域被撈到。

由此可見,“千足海蟲”的存在不是個例,但體型大到十米的非常少見。

“這裡還有一種會隱身的魚。”

埃裡克指向鰻魚類的展台。

策展者將魚的屍體泡在了防腐液中。

它隻有眼睛是黑色的,身體其他部分是透明的,成葉片狀。

其右側有另外三個玻璃罐。

從左到右,分彆浸泡了玻璃條狀的魚,腹部黃色的魚,以及腹部銀灰、背部黑色的魚。

埃裡克看向這個展台的主題——《鰻魚的一生》。

展板說明四條看上去截然不同的魚屍其實屬於同一種魚。

策展者在追蹤觀察與捕撈後養殖的過程中,發現根據鰻魚的生長時期不同,它會從幼時的全身透明變成熟態的腹部銀灰色。

布蘭度走進一觀。

這就是鰻魚的四個階段,透明到能在水裡隱身是柳葉鰻。

漸漸生長為玻璃鰻,魚身的黑色素在不斷增長。再變為成長期的黃鰻,最後變為成熟期的銀鰻。

這時,三位同行的遊客路過。

其中有人發出驚呼,“上帝啊!鰻魚居然是這樣生長的,也太神奇了。”

他的同伴立刻嘲笑,“嗬嗬,這種展覽,你看看就好。展板上寫策展者親自捕撈養殖後觀察到這樣的結果,它寫了什麼,你還真信了。”

另一個人說:“就是!我更相信魚可以是一直透明的。魚能隱身,人為什麼不可以?說不定用這種隱身魚做原料,就可以製成傳說裡的隱身鬥篷。”

三人閒聊著,漸漸遠去。

布蘭度與埃裡克捕捉到了其中幾句話。

埃裡克:“您怎麼認為呢?”

布蘭度:“人不可能絕對理智。每個人更願意相信自己偏向的那一種觀點,我也一樣。對於鰻魚的隱身,讓我想到之前禁林山洞航海圖上的一種海怪。”

埃裡克猜到了,“是德拉克龍。”②

德拉克龍,是來自法國東南部的怪物,在阿爾卑斯山的腳下,它彆名是“隱身的魔術師”。

它不是地道的海怪,或稱為水怪更合適,潛伏在河流深處,可以變化形態。有時是成蛇狀,有時變成人形,有時可以隱身。

埃裡克聽過法國的相關民間傳說。

“德拉克龍不是天生具備隱身能力,它需要將鰻魚肉或者用人肉煉成的油膏塗抹在身上。”

那不是對人類友好的怪物,它陰險狡詐,反複無常。

傳說裡,它會催眠去河邊洗衣服的姑娘。受害人往往會被先奸後食,剩下的人肉被煉製成隱身用的油膏。

布蘭度從透明的柳葉鰻聯想到傳聞裡的德拉克龍。

兩者之間的關聯,是“鰻魚肉”與“隱身”。

德拉克龍是虛構的,但虛構時不是胡編亂造。

它想隱身就要塗抹鰻魚肉,這是否

意味著從前人們觀測到了鰻魚存在透明狀的形態?

“我們在禁林山洞看到的航海圖,大致指向加勒比海,但沒有直接表明幽靈島的存在。

在海怪們圍繞的中心區域,那裡是一片空白,像是迷霧中不可見的島嶼。”

布蘭度推測,“那幅圖的作者創作時,沒有直截了當地繪製航線,而把信息隱晦地藏在奇幻景色裡。

那麼海圖中的德拉克龍,會不會暗指透明鰻魚?形似蜈蚣的海怪康特瑞就是指昨天我們看到的千足海蟲。”

埃裡克:“很有可能。在禁林發現的那幅海圖,它還有一個特點——大雜燴,糅合了各地區的怪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