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25
唐寧學院醫學樓,三樓實驗室。
埃裡克將布蘭度帶來了這裡,隔著玻璃窗,指向桌上的儀器。
“這些就是由安全套衍生出的一些小發明。它們尚在實驗階段,相關理論沒有被充分論證。但現在霍亂來襲,沒有完全驗證的時間了。”
桌上,有三台顯微鏡與數隻造型特彆的透明玻璃器皿。
埃裡克最初是想做幾台觀測更精良的顯微鏡,作為小禮物送給布蘭度。
“在製作過程中,我靈光一閃,加裝了一種以往顯微鏡沒有的部件——聚光鏡,這讓觀測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
“您的設計非常好。”
布蘭度知道顯微鏡發明至19世紀已有兩百多年了,但沒有形成國際統一標準,不同工坊製作的鏡體質量參差不齊。
彆看隻是增加聚光鏡,卻有了一種質的提升,它是後世顯微鏡基礎部件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令她驚訝的不是顯微鏡,而是桌麵的奇異造型玻璃器皿。燒瓶的上方鏈接著彎曲的長管,形似天鵝頸部。
這是曲頸瓶。
布蘭度當然認識它,但這種器皿出現在1833年的醫學院就令人意外了。
這一瞬,回想起了一些醫學相關知識。
上輩子的19世紀六十年代,路易斯·巴斯德的曲頸瓶實驗是微生物研究史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雖然17世紀列文虎克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了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但之後兩百年內人們對於微生物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形態描述。
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有什麼樣的作用規律?與人類的疾病有什麼關係?諸如此類的問題仍未被研究。
從18世紀起,持續了一百多年,對微生物的普遍認知是“自然發生論”——微生物從無生命物質中自然產生,不一定通過上一代同類生物繁衍產生。
比如腐爛的肉會長出蛆蟲,被認為與蟲卵無關,而是腐肉自然而然地能長出蟲子了。
接受過21世紀科學教育的人,聽到這種理論會感到不可思議,但它就是十九世紀初期的大眾普遍認知。
微生物學處於混沌之中,對細菌致病的認知仍是普遍空白狀態。
也就不怪人們認為霍亂的發生與瘴氣相關,而不是追根溯源,去思考它與水源被汙染的關聯。
在布蘭度的上輩子,這種混亂的微生物認知被巴斯特的曲頸瓶實驗打破了。
實驗推翻了「自然發生論」,驗證了生物源於生物,而不是人們認為的非生命物質可以隨時自發誕生新的生命物質。
它被稱為「生生論」。
溯源了微生物的來源與形成過程,也讓人們更進一步去探索細菌傳播與疾病的關係。
此刻,布蘭度看到埃裡克製作的曲頸瓶,立刻想起了曾經的經典實驗。
“您是想用這些器皿做實驗,驗證自然發生論的錯
誤性?”
埃裡克:“不愧是您,博聞廣識◤◤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能夠立刻聯想到這個方麵。”
布蘭度搖頭,“我對微生物研究真的知之不多,最多就是紙上談兵。”
她從未妄自尊大到認為讀過一些資料就能掌握生物學研究,真的是隻知皮毛。
布蘭度:“具體實驗要怎麼做不是嘴上說幾句就好,還是要看專業人士的實際操作。您剛剛說尚未進行充分實驗,那是已有擬定方向了嗎?”
埃裡克也不貪功,“驗證微生物無法誕生於非生命體的實驗,是摩根教授主要完成的。
去年回到劍橋,從十月末開始做相關實驗。摩根教授的意思是環境變量、實驗時長還不夠充分。”
埃裡克簡述了四個月的微生物產生實驗。
使用廣口燒瓶與曲頸瓶進行對照實驗。
分彆向兩種瓶子加入相同肉湯煮沸後靜置。等待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觀測,發現前者的肉湯內有大量微生物,但後者沒有。
曲頸瓶的設計,讓空氣內的微生物堆積在了瓶口的玻璃管彎曲處,沒有落入肉湯中。
這正說明了無法自然產生微生物,而是空氣裡的微生物進入液體內後才開始大量繁殖。
埃裡克:“摩根教授希望取樣不同的空氣。比如劍橋鎮的空氣、倫敦工業區的空氣與阿爾卑斯山上的空氣,它們清潔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含有的微生物不同。在更充分地實驗後,才正式提出新的微生物理論。”
不過,霍亂突襲歐洲,原定的完善曲頸瓶實驗的計劃被打斷。
埃裡克:“前兩天,您提出想要在倫敦進行霍亂病例的分布溯源,摩根教授也想去查一查這種疾病的發生是否與某種微生物相關。他認為既然自然發生論可以被證偽,也懷疑霍亂的瘴氣論是否也是錯誤的。”
“我支持摩根教授去驗證假設。”
布蘭度猜測這個世界霍亂致病菌的發現,可能會比上輩子提前五十多年了。
當然,她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任何一種新理論的提出,都很難立刻被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