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簽好文書,交給中介,這兩份兒由中介去衙門蓋章備案後,再分彆交給他們,就不用他們特意跑一趟了。
盧栩和馮長工商量好將北坡那塊石頭多不好耕種的劣等田圈起來,用來養雞,最靠近水的地方挖個小池塘用來養鴨和魚,又定好了等夏天收完麥子分出兩畝來種菜,水田也一半種稻米一半種糯米……
他隻管規劃,定好規劃,他就什麼都不用管了,馮長工會帶著兩個小夥子幫他乾好。
回去前,盧栩還跟他們到村裡買了一隻雞,馮長工幫他宰好,他隻需把收拾好的雞帶回去就行。
烤爐都有了,盧栩打算晚上做烤雞。
京中大戶人家的田莊,一般一個月往府上送一次東西,馮長工每月要去找盧栩領工錢,問盧栩用不用捎些東西過去。
盧栩:“你家有車嗎?”
馮長工:“我能搭彆人的車。”
他從年輕就在各處做工,人脈還是挺足的。
盧栩:“那便捎些東西吧,能吃的用得著的,時令的東西你看著帶,到時候我一並給你結錢。”
約好了每月最後一天到城裡送東西領工錢,盧栩先預支給他半兩,又在村裡采購了些蔬菜、鴨蛋,裝上雞,在馮長工家吃了頓午飯,盧栩載中介回城。
他開始往回走時,盧舟也正領著薑濯往春山酒樓去吃飯。
盧栩在春山酒樓教做菜的時候,盧舟經常到這兒來拿午飯、晚飯回家,和酒樓前門、後門的夥計都認識。
正門迎賓的小夥計看見他,下意識先問道:“盧師傅今天來店裡了?”
盧舟:“沒有,哥哥今天出門了,我帶朋友來吃飯。”
小夥計早就注意到他身旁衣著華貴的少年,還有跟在他們身後一個似乎渾身難受的仆從。
小夥計:“我領你們到雅間兒!”
盧舟忙道:“不用,我們在大堂找個小桌子就好了。”
他們就三個人,也點不了多少菜,沒必要單獨占個雅間,太影響人家賺錢了。
薑濯也道:“我們坐大堂!”
除了宮裡設宴,他還沒在大庭廣眾吃過飯呢!
夥計一瞧就知道他是大戶人家的少爺,也沒把他們往最嘈雜的地方帶,沿著過道領他們到了靠窗僻靜的位子坐。
薑濯跟他一路過來,卻興致勃勃。
以前皇叔、姑丈他們也帶他在彆處吃過飯,不過他們去的都是環境優雅的地方,進的也都是雅間,不像這裡,一進門兒就能聞到各桌飄散的菜香,能聽見店內夥計大聲的報菜名、結賬、喊哪桌給多少賞錢。
所以雖然盧舟知道這兒所有炒菜,薑濯還是讓人家給他報了一遍菜名。
他覺得好熱鬨好新鮮。
小夥計先給他們提來一壺熱茶,然後便唱歌似的開始報,足足報了半刻鐘才報完。
薑濯聽完,熱鬨是熱鬨了,根本不知道要吃什麼,還是聽人家推薦,加盧舟篩選,三人點了四菜一湯,加白米飯。
掌櫃知道盧舟領著朋友來了,還送了他們一份兒甜點。
飯菜上齊,原本就好奇的薑濯一瞧,咦,沒見過,沒見過,都沒見過!
是和禦廚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聞一聞,看一看,色香味俱全,滿眼都是期待。
那位內侍起初還不太願意吃,更不願意讓薑濯吃,可見薑濯都要自己下筷子了,連忙先替他挨個試一遍。
雖然有人朝薑濯下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絕不能疏忽大意。
結果,不嘗不要緊,一嘗,內侍震驚了。
他不相信,京中普普通通一家小客棧,做的菜竟然比禦膳房還好吃?!
薑濯舉著筷子焦急地等他試完,“好吃嗎好吃嗎?”
內侍不情不願點頭,“殿……店家做的還行,我再試試。”
薑濯點頭。
盧舟沒聽出來他差點兒嘴瓢把“殿下”叫出來,隻和薑濯一樣舉著筷子等他先吃。
這位一直不大喜歡他的仆從叔叔對阿濯很好的,隻有他們三個人吃飯,理當讓長輩先吃先動筷子。
待內侍挨個嘗完剛一點頭,薑濯也不等他布菜了,自己拿起筷子給自己夾。
三人將飯菜掃光,全都吃撐了。
薑濯在桌下揉揉肚子,不禁想起還在縮衣減食的父親。
他父親身為太子,為了以身作則,一個月才吃一次肉,人都清瘦了。
薑濯盯著空盤子,想起吃光的香煎豆腐,他瞧著這個也很簡單,但吃起來香香的,吃完了盤底還有一點油花……
盧舟跑去結賬,見阿濯喜歡吃炸豆沙春卷,還買了一份兒拿回去給阿濯當零食。
他等春卷時稍耽擱一會兒,回來見阿濯在盯著空盤子發呆。
盧舟忙問:“怎麼了?是不是沒吃飽?”
薑濯搖頭,咬唇猶豫片刻,問道:“阿舟你可以幫我問問你哥哥能不能教我做素菜嗎?”
盧舟怔了怔。
薑濯:“我爹爹不方便出門,不能到這兒來吃,他最近隻能吃素菜,人都餓瘦了!我可以付錢!我讓家裡廚子們寫保密書。”
他們家菜譜既然可以和酒樓合作,那應該是可以教的吧!
盧舟搖搖頭:“不用,我教你吧。”
他腦補著薑濯爹爹臥病在家,日益消瘦,因為生病還隻能吃清淡的素菜,薑濯為了扛起家業,不得不到姑丈家求學……
盧舟:“隻是做幾道素菜我就會的!”
炒菜和蛋糕不同,觀陽縣百姓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會做,家常菜他們家也從來沒藏過,哥哥也是從來不介意彆人學去的。
盧舟心情沉重地跟薑濯回去,將春卷全給了薑濯,然後開始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了二十道素菜的菜譜。
下午的課結束,盧舟剛走,薑濯馬上就拿著春卷回了太子府。
太子正和幕僚議政,聽說皇孫回來了一陣吃驚。
這是怎麼了?
平時不到約好的日子他可是絕不會來請安的,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他剛要叫內侍去喊薑濯過來,卻聽說薑濯往廚房跑了。
太子:???
這是餓了?
聽說賀家節儉,堂堂太師府,不至於把人餓成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