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調任 說好的封地呢?(1 / 2)

睿王聽完他天花亂墜一通吹, 沉默許久,正經問道:“你真想好了?”

盧栩收了笑容,也正經點頭, “嗯。”

“也好。”睿王歎氣,隨即,他的正經轉瞬即逝, 滿臉機靈道:“我趕緊進宮找皇兄,省得吏部把你家小翰林扔到什麼犄角旮旯去。”

睿王匆匆出宮,又匆匆進宮, 跑得不可謂不快,可等他跑到時, 弘安帝已經決定好了顏君齊的去處。

定北郡西北部鎮安縣、鎮北縣合並為北庭縣,由顏君齊擔任縣令。

睿王聽傻了, 連吏部尚書都聽傻了。

鎮安縣本就大, 鎮北縣更是向北沒邊兒, 加起來比南方的一個郡麵積都大。

而且鎮北縣人口七成是蠻族,隻是名義上建了縣, 連個縣城都沒有, 至今縣令還在鎮安縣邊邊上的鎮子上住呢,讓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去那兒做縣令, 還不如直接把他貶為平民呢。

吏部尚書和睿王堅決不同意。

吏部尚書憤然對噴賀太師, 喊出要讓他調顏君齊去北庭縣,那便先把他革職吧, 否則,恕難從命。

雖然同為被懟對象之一,弘安帝卻特彆開懷的看賀太師挨懟。

該!

真解氣!

睿王馬上提出讓顏君齊去他的封地當縣令。

殺瘋了的吏部尚書也馬上甩他一句:“絕無可能!”

就睿王那封地,一年的大事中可能一小半就是誰家丟了牲口。

隻要睿王自己安安生生守好規矩, 彆給地方縣令添亂,那就是個絕佳養老之地。

朝廷曆來都是把還沒到致仕之年,卻因身體原因不再適合勞碌的老臣派過去邊養病,邊養老,順便發揮餘熱餘光,在那邊搞搞文教。

讓二十出頭的顏君齊去,是想讓他一步到位準備致仕退休嗎?

吏部尚書給睿王一個“不懂朝政你就閉嘴”“我怎麼和你同朝為官”的嫌棄眼神,繼續和弘安帝打商量。

“陛下,顏君齊年紀雖輕,但在翰林中能力出眾,堪稱翹楚,他入翰林院尚不足一年,即便調任京外,也不急於一時呀!”

大岐官場默認翰林常規要熬三年,特彆優秀的至少要一年才能去彆的衙門。若是一年都沒留完,還被外調,那便是做錯了事,被貶黜出京。

按規定,一年翰林都沒做完,等於沒乾,顏君齊這翰林資曆白熬,外調出去最多就能做個縣令。

他可是六部都想要的人才,什麼錯都沒犯,憑什麼被調去西北做個朝不保夕的小縣令?

吏部尚書心想,他就是同意了,明日也得被其他同僚參。

賀太師他們自然也知道。

定北郡七縣,西北占四縣,這四縣又是整個大岐最難選縣令的地方。

能擔此任的,要麼早就不是縣令了,要麼也該提拔了。

被派去西北做縣令,待遇上跟被貶謫被流放也差不多。尤其是鎮北縣,按坊間說法,那叫流放到蠻人營帳去了,許多人寧肯辭官都不願意乾。

所以從收了蠻族到現在,實際上西北和北境,還是由虎賁軍和北境軍在掌管。

這絕不是長久之計。

想要北線長治久安,必須要有人去安民定邊,還要平衡兵民比例,不能讓一郡長期掌控在虎賁軍和北境軍手裡。

另外……

弘安帝、賀太師和範孝這大岐三大巨頭也希望京中都以為把顏君齊派去西北是貶謫流放。

隻要朝臣這麼以為,勳貴們自然也會以為弘安帝在替他們出氣,再由範孝出麵去安撫成國公和安樂侯幾人,顏君齊、盧栩他們反而能安全些。

等他們平安到了西北,就不是勳貴們的地盤了。

至於顏君齊這縣令實際會有多大權利,那就不方便透露了。

弘安帝擺脾氣,什麼都不解釋,就是要調顏君齊去西北。

任吏部尚書怎麼說都不改主意,還叫內侍把吏部尚書給攆走了。

氣得他回去憤然寫折子,第二天早朝就把賀太師給彈劾了,禦史台一聽,也憤然加入。

文官內部自己掐起來,掐到勳爵們根本就插不上口。

他們震驚、迷茫又快樂的看文官狗咬狗,一下朝彈冠相慶,擺宴喝酒慶祝。

“那油鹽不進的賀太師也不是不明是非嘛。”

“我瞧他那張棺材板臉都比平日順眼多了。”

“哼,滿朝最會逢迎阿諛的就是他,他就是陛下腳邊一條不叫的凶狗。依我看,這根本就不是他的主意,是陛下的主意。”

他們越想越有道理。

“陛下心中定然是向著咱們的。”

向不向著吧,哪怕誰心裡有不滿,也不敢說。

“聽說下朝時大將軍找了國公和幾位侯爺?”

“嗐,大將軍做說客,讓他們放那小子一馬。”

“為什麼呀?”

“我可聽說大將軍的親兵最近常在那個姓盧的小子附近出現。”

“聽說是睿王找的大將軍。”

哦,眾人恍然。

睿王不是高調的和那小子合作開鋪子麼?

“嗬嗬,這下王爺要雞飛蛋打了。”

幾人悶聲壞笑。

盧栩都要流放西北去了,誰給睿王管鋪子。

“誰叫殿下偏偏找了他呢?”

他們沒少聽說睿王昨日在宮中鬨騰著想把顏君齊弄到他的封地去,被弘安帝給趕出宮了。

爽快呀。

他們倒不是非和一個小翰林過不去,隻是接受不了盧栩一個小商賈,竟然敢帶頭告勳貴,還煽動滿城讀書人圍攻成國公府。

這是對他們這個圈子的嚴重挑釁。

有人道:“我怎麼聽說是皇孫找了大將軍?”

“嘖……”

眾人又嫉妒了。

“你說那小子是踩了什麼狗屎運,他弟弟竟然當上了皇孫的伴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