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漢後主劉禪十六歲登基,在位四十二年,唯一的優點便是很聽相父諸葛亮的話,缺點也是太容易聽彆人的話。當諸葛亮勞累過度去世後,劉禪便寵信奸臣黃皓,日益享樂,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來出了‘樂不思蜀’之事後,投降的劉禪和一些蜀漢大臣便被遷移至洛陽,受封安樂公,六十四歲時在洛陽去世。】
【後世時常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一些不求上進,隻會吃喝玩樂,即便是有大才來扶持也無法成才之人。】
【劉禪此人與漢獻帝劉協並無多大區彆,做一個守成之君尚可,但更多的便是難以為繼。想要蜀漢走得更遠一些,唯一的出路便是讓諸葛亮活得久一點。】
【而想要活得久一點,那就必須勞逸結合,多吃多睡多走動,切勿少食多憂慮,否則命不長矣。】
【這也是國鼎立時期頻繁出現的事情,孫策早死,周瑜早死,關羽早死,曹操早死,劉備早死,諸葛亮也早死,最後魏蜀吳便被司馬家摘了桃子。】
【如果說司馬家得了天下能治理出一個盛世來,那便可為新正統,隻是顯然司馬家的統治就是一代比一代爛。司馬氏從高平陵政變起事後,嘉平六年,司馬師又廢魏厲公曹芳為齊王,改立曹髦為帝。接著甘露五年五月,司馬昭又於魏都洛陽廢黜並殺害曹髦,而此次甘露之變,也被後世嘲諷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而晉朝以‘孝’知天下,隻因為忠之一子司馬氏皆難以啟齒。】
【得位不正再加上五胡亂華,直接就為懦弱無能的宋朝墊了底,一躍成為華夏曆史上最受指責和謾罵的朝代。】
正準備秘密發動弑君計劃的司馬昭:“……”
很好,看來這一次真的就天下皆知了。
·
蜀漢。
劉禪聽著神仙說他是付不起的阿鬥,卻也未曾不悅,而是更為擔憂相父的身體——若蜀國無相父,怕是真的就要亡國!
而神仙之言便是更讓這個想法在劉禪腦子裡根深蒂固,於是連忙久再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去問候相父身體狀況,當然順便也是詢問一下國家大事。
不過在李福準備啟程前,劉禪又擔心自己此舉會使得相父壓力倍增,反倒是於身體無益。
“我可得幫忙減輕些許相父的負擔,否則便是對不起先帝……”
劉禪如此呢喃道,便歇了和美人暢遊的心思,轉而去處理朝政諸事。
隻可惜他劉禪對於朝政事務那是七竅通了六竅——就是一竅不通,這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專心致誌。
於是劉禪心中歎息:若是我能有一子,可為明君,那我可真想立即禪位也!
而此時的劉禪並未料到,自己的機會很快就來了,那個適合接替他位置的兒子——劉諶很快就會帶著那句“孩兒劉諶寧死不降”之言,踏光而來。
至於另一邊,諸葛亮收到皇帝的傳書,說是已經將奸臣黃皓殺之,並附上許多囑咐他要保重身體,萬萬不要有勞過度棄他而去等等言語,卻是又使得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
不得不說,神仙所說的司馬懿之言確實給諸葛亮很大的反思,而在眾將士懇切的規勸下,諸葛亮終於第一次舍得休息一段時間,並奉行神仙所說的‘多吃多睡多走動’養生之法。
果然一段時間後諸葛亮便覺得自己身體大好,便又想著繼續夙興夜寐,隨後便又被紛遝而來的皇帝私信給婉言指責,說是相父不珍愛自己身體,便是致先帝托孤之願、蜀國社稷和萬民寄望於不顧,還不如讓朕一同陪著相父不吃不喝也不睡,看看誰熬得過誰雲雲。
直接看愣住的諸葛亮皺眉,懷疑是有人在給主公告狀,不過因為也是出自一番好意,卻是也不好過多追究。
蜀國兩次北伐皆是分兵屯田,並且也是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一同種糧自給自足,便是長期駐軍下去也無妨。
諸葛亮如此一想,便安心按照勞逸結合的辦法來循序漸進。
徐徐圖之,方能掉起大魚。
·
對比起蜀國的風平浪靜,魏國的朝局情況就有點風雨欲來了。
司馬懿跪在宮階之下,滿頭冷汗橫流,卻都不敢抬手擦去,因為頂頭的皇帝已經神情莫測的盯著他看了許久,直把司馬懿這個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軍給盯到心虛惶恐起來。
“司馬懿,你果真是我大魏的‘忠臣’啊!”
最後,司馬懿隻聽到這一句意味不明之言,至於彆的,他也沒有機會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