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明成祖朱慈烺 第十五個直播視頻:孟婆……(1 / 2)

當李自成和清兵打得熱火朝天時, 朱棣正在勤勤懇懇的在搞內政和練兵。

在發現明末給將士們吃的軍糧居然是由觀音土和豆子炒製的食物——“將士們保家衛國,拿命去內剿流賊外禦建虜, 居然就吃這個?連肉都吃不上,將士們如何能打.勝仗?!”

“該死的東林黨!該死的文官!該死的昏君奸臣!這朝廷對士兵如此苛刻,一沒榮譽二沒軍餉,還連飯都吃不飽,甚至連死了都沒有撫恤金……”

“合著就是讓天下人靠著一腔熱血和一顆愛國之心來拚命!大明不亡國才有鬼呢!”

朱棣雙手按壓著自己突突生疼的太陽穴,覺得自己簡直要被氣死了!

黛龍表示這樣的事情很正常,畢竟明太宗時期和現在明末時期根本就不能比。

“首先皇帝被剝奪了兵權,朝臣更是欺上瞞下貪汙受賄, 於是錢都進了不需要錢的人口袋之中,而靠著這一筆錢來救命的人卻是一文錢都沒有得到。再者你執政做皇帝的時候,你可是大明朝的征西大將軍, 而且掌管財政的還是你的大胖兒子,這克扣軍餉和不給肉吃,那是想要你這個親爹死在戰場上嗎?”

“能讓行軍打仗的士兵吃吧穿暖, 要麼是執政的皇帝是個明君,要麼皇帝本人就是在帶兵打仗,否則軍中多餓死凍死,那就是常態。”

“也正因如此, 才會有明軍不滿軍餉,滿軍餉不可敵這個說法。”

朱棣垂眸,神情苦澀:“我大明朝子民何至於此?”

隻是此時的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唉聲歎氣和心灰意冷,朱棣哀歎悲痛完,就趕緊又投入到熱火朝天的朝務中去。

當然對著神龍給他的名單,朱棣也努力不錯過任何一個大才。

比如黃宗羲,作為明末清初的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 也是有著一顆愛國之心。

順治二年五月,清軍攻下南京,弘光政權覆滅,黃宗羲乘亂脫身返回餘姚。閏六月,餘姚孫嘉績、熊汝霖起兵抗清。於是,黃宗羲變賣家產,召集黃竹浦六百餘青壯年,組織“世忠營”響應,著《監國魯元年大統曆》。

順治三年五月,黃宗羲指揮“火攻營”渡海抵乍浦城下,因力量懸殊失利。

同年六月兵敗,清軍占紹興,與王翊殘部入四明山,駐杖錫寺結寨固守,後因其外出時部下擾民,寨被山民毀而潛居家中,又因清廷緝拿,避居化安山。

順治七至十一年,黃宗羲遭清廷三次通緝,仍捎魯王密信聯絡金華諸地義軍,派人入海向魯王報清軍將攻舟山之警。

神龍歎息道:“就是這個期間黃宗羲家禍迭起,弟宗炎兩次被捕,幾處極刑。黃宗羲的兒媳、小兒、小孫女病夭,故居也兩次遭火。”

而到了順治十年九月,黃宗羲始著書講學。

康熙二年至康熙十八年,黃宗羲於慈溪、紹興、寧波、海寧等地設館講學,撰成《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等。

“黃宗羲此人,無疑就是一個很適合做官的人才。”

朱棣如此一說,為了不錯過這個人才,立即親自召見了黃宗羲,並委以重任,讓他來指揮“火攻營”打海戰。

然後還有鄭成功——其實應該是喊朱成功的,畢竟是被老朱家賜國姓的人才。

鄭成功雖為明末大海盜鄭芝龍之子,卻是南明朝廷的三大柱石之一。

為抗清他甚至與父親決裂,率領部下獨自抗清,縱橫東南,數敗清軍,南京之戰打的清軍聞風喪膽,可惜最後還是功敗垂成,被迫退往東南。

“即便如此,還是能以一己之力收複寶島台灣,以台灣為基地堅持抗清,成為大明的最後一麵旗幟。”

朱棣對鄭成功那就是十分賞識,當即拍板要讓這人來做他的部將。

而同時陳永華這位抗清名將也是跟著鄭成功身邊做事。陳永華十五歲時,其父陳鼎任同安縣教諭。

清兵下福建時,陳鼎自殺。

鄭成功在廈門開府時,陳永華才二十三歲,後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與鄭成功論政。

陳永華對鄭成功發表見解、分析未來,深得鄭成功的賞識,並譽“永華乃今之臥龍也”,授予“谘議參軍”之職,委為其子鄭經之師,日後便成為鄭家麾下的謀將。

康熙十三年,陳永華任東寧總製使。

這時三藩之亂爆發,受耿精忠之約,鄭經率領大軍進入大陸。鄭經之子鄭克臧監國,陳永華於是協助女婿鄭克臧總管台灣政務,所以遭馮錫範、劉國軒嫉恨排擠。

康熙十九年三月,陳永華自請解除兵權,因憂悒成疾,同年在台灣病逝。

之後還有李定國,南明三大柱石之首,支撐南明王朝的最後一根孤木。

白鳳凰:“就真的人如其名,李定國本為大西反賊,後棄暗投明,對大明朝忠心不二,率領大西餘部堅持抗清二十年,兩蹶名王,複地三千裡,打的清軍聞風喪膽,收複江南半壁江山。”

“可惜清軍勢大,孫可望和鄭成功多次拆台,李定國獨木難支,最後敗退緬甸。”

“而在永曆帝被害後,李定國聽聞,便當即嘔血數升,泣血而亡。”

“還有張煌言,也是南明三大柱石之一。”

張煌言本為一介書生,但麵對國家危亡,棄筆從戎,高舉義旗,聚眾十數萬,三次率兵北伐,可惜無力回天,被俘後誓死不降,慷慨就義。

“沐天波,大明最後一位黔國公,世受國恩,多次婉拒永曆帝的加封,隻願與大明共存亡,追隨永曆帝生死不棄,為救永曆帝戰死緬甸。”

“閻應元 ,明末抗清名將,江陰抗清三公之一。明弘光元年,也就是清順治二年,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麵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幸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仆’,終英勇就義。”

“何騰蛟,南明重臣,任湖廣總督,與李自成舊部農民軍的合作,共同抵禦清軍。”

“清軍攻陷湖南,何騰蛟退至廣西,守全州,擊退了清軍。”

“但後來不幸在湘潭兵敗被俘,遇害於長沙。”

神龍一連說了好些抗清名將,隨後又說起一個很值得關注的人才。

“宋有嶽鵬舉刺字抗金,明有張名振刺字抗清——張名振,南京錦衣衛籍。原任台州石浦遊擊,封富平將軍。弘光元年安宗被俘,招集義師,共圖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