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風景優美, 佛寺林立,即便是古代,也是旅遊的好去處。
程丹若和謝玄英沒有顯露身份, 如平常的富家子弟, 白天在山中遊玩,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夜裡便借宿佛寺, 吃特色素齋。
山間空氣好,人煙稀少, 俗世的種種煩惱被隔絕在外, 少見地清淨。
可惜, 這種清淨通常十分短暫。
他們一行人衣飾富貴,護衛強壯,怎麼看都是大戶人家,和尚們修禪也不能不吃飯, 難免要搭話。照了麵, 看見某人舉世無雙的臉孔, 多半就能猜個囫圇了。
身份暴露, 自然被請進禪寺, 由主持方丈接待, 介紹一下寺廟的風物,討論一二佛法。
程丹若不想參與這種玄之又玄的討論, 無情地拋下丈夫, 自己在周邊轉悠,順便觀察寺廟的經濟來源。
隻見殿塔輝宏,佛像慈眉,香火鼎盛, 信眾虔誠,又見廣廈千萬,良田連綿,稻穀成片,佃農彎腰,乍看去,果然是世外桃源。
——都不用交稅。
至少在寺廟周邊的這一片寺田,乃朝廷敕賜,均免賦稅。
程丹若暗暗歎息,卻沒什麼辦法,曆史上滅佛運動不止一次,可如今,各大佛教聖地輝煌依舊。
殺一二僧人容易,破百姓迷信難啊。
還是專心搞發展好了。
她客客氣氣地和知客打聽,得知去年收成不錯,便問:“梵淨山佛光普照,氣候得宜,種田之外,不妨再種些茶。”
若不論豪強大戶習以為常的隱匿田地,通常情況下,山上敕賜的寺田免稅,山外墾荒的田地則需交稅,與百姓田地並無不同。
佛寺要發展,田地也是根本,然則貴州的地形擺在這裡,家大業大的寺廟懇田也非易事,全靠布施補貼寺廟的財政。
是以,知客聽聞她這話,撥弄兩下佛珠:“種茶?”
“不錯,若茶園雇傭當地百姓,可豁免部分賦稅。”程丹若耐心道,“如今驛道兩邊劫匪伏法,商道暢通,貴寺何妨借此弘揚佛法呢?”
頓了頓,又道,“今後向衛所納糧也方便。”
這事她也剛知道,原來,梵淨山位於苗疆邊界,難免受到苗人騷擾,為保寺廟安寧,佛寺通常會向衛所贈糧而求取庇護。
一旦給錢成了慣例,這筆錢就很難省掉了。
程丹若這話的意思便是,假如他們真的打算種茶,她可以給予方便,比如定下一個具體數目,每年規定就交多少錢,絕不漲價。
知客被戳中心事,思索不語。
程丹若點到為止,不再多說。以她現在的身份地位,不需要長篇大論,適當提點一句,他們自然會放心上。
話不在多,在分量。
“聽說梵淨山有睡佛,不知何處可看?”她轉換話題。
知客忙回神:“施主這邊請。”
-
程丹若在梵淨山逗留了七八日,一麵參觀不同的美景,一麵遊說佛寺搞副業,開出不少優惠政策。
幾家佛寺均有心動。
茶葉體積小,方便運輸,容易儲存,佛茶的噱頭也很好,且他們香客眾多,自帶消費團體,根本不愁銷路。
山地不好種糧食,種茶也很好啊,為什麼不呢?
但梵淨山畢竟是五大佛門聖地,大寺廟接待的達官貴戚數不勝數,總是略微矜持一些,並未立即表態。
程丹若更不著急了。
大寺廟內部僧職繁多,僧人之間的競爭傾軋不亞於官場,沒那麼快出結果。
她如常遊覽山水,隻當是放了久違的暑假。
不得不說,山間氣候宜人,除了冷不丁下場雨,其他都很好,晨鐘暮鼓,生活規律,心也跟著靜了下來。
謝玄英就比較忙了。
他登山畫輿圖,將此地的山勢走向都記下來,大致弄清楚梵淨山有幾個峰頭,多少大寨,甚至和寺中和尚討論兵法,布置攻防。
程丹若算是發現了,古代士大夫有兩大風雅事。
與名妓同遊,與名僧辯道。
謝玄英儼然是後者。
難得看到他這麼開心,她便也覺得愉悅,每天提著藥簍上山,在僧人的指引下挖草藥。
梵淨山是一個龐大的天然藥庫,以靈芝、天麻、黃連、金銀花聞名。且僧人製作佛藥,早有栽培的意思,開辟了許多上好的藥田。
程丹若考察過後,飛快和他們敲定了給生民藥行供貨的事。
有了利益捆綁,推進其他事兒就順利許多。
臨走前一日,幾家寺廟便透出意思,打算嘗試種茶。
程丹若沒出錢,不好意思指指點點亂建議,隻是強調:“無論漢苗,不妨多雇百姓,大家日子好過了,世道也就太平了。”
她戴高帽不要錢:“佛法無邊界,夷人亦眾生。”
僧人們:“……”
道理是這道理,可事情也沒那麼簡單啊。
程丹若懂了,改而道:“雇工而非佃農,減稅一成。”
不要想著買地讓百姓種,自己收地租,得和尚們自己乾活,才叫佛茶,百姓們也能多掙點工錢。
想想,又道,“前三年免過稅。”
這很實際,僧人們都答應了。
程丹若舒口氣。
雖說才剛開頭,但如此一來,她對貴州的規劃就算完成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