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計百年 《戲說夏史》(後人係列)……(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8050 字 9個月前

夏朝末年,西南的民族矛盾遠不如初年尖銳,很多夷人都融入了漢人的生活,雙方通婚頻繁,漸漸消除了隔閡。

可以說,這番布局不僅在當時有莫大益處,更是影響深遠,為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優秀的基礎。

-

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如果問我,夏朝中後期,什麼地方思想最開放,什麼地方文化最繁榮,什麼地方最富庶,那麼答案必定隻有一個。

江南。

彼時,江南物產豐盛,美食華服數不勝數,一頓席麵幾十道菜,海陸空俱全,果子要堆成浮屠塔,蔬菜用小碟子,小品用攢盒,旁邊還要有人彈琴奏曲。

大街上隨處可見僭越穿衣的人,蟒袍尤其受歡迎,富貴人家誰家不穿,這人肯定老土,姑娘們流行起了穿男士的道袍,但不梳男子發式,怪模怪樣,引得外地人一驚一乍,感歎世風日下。

但這一節,我們講的既不是絲造也不是美食,專注分析文化思想。

程丹若通過和大商人來往密切,能夠間接調動大量資金,謝玄英在西南屯兵並培養軍官,支援八方,威懾力十足。

但僅僅如此,他們夫妻恐怕並不能善終。

特彆是程丹若,女主臨朝,越往後走,路越艱險。

武則天選擇登基為帝,劉娥選擇歸還政權,她們無法破除“牝雞司晨”的詛咒漩渦,因為社會認可的仍然是父權製。

同理,人們認為,這個國家總歸是要有一個皇帝的,垂簾聽政不過緩兵之計,隻要皇帝成年,監護人就要將權力返還。

無論這個帝王是否昏聵暴戾,好像隻要是皇帝,就比權臣更勝一籌。

但在夏後期,人們終於對根深蒂固的君權天授提出了質疑。

人們開始思考何謂天子,如果君王無道,民怨沸騰,除了勸誡,廢立君主算是一種仁德嗎?

臣是誰的臣,君又是誰的君,天下究竟是君王的天下,還是天下人的天下?

為人臣子,究竟是該誓死效忠君王,還是堅持為民請命?

如果二者有衝突,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試圖給出答案,有人堅持王道,認為以臣弑君為謀逆,絕非仁德,這是比君王無道還要嚴重的罪行。

但有人覺得,“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假如君王無法勝任自己的天命,退位讓賢是正確的。

這也招來了反駁,你幾時見過無道的君主自願退位的?昏君之所以為昏君,就是不顧天下人死活。因此,用強硬的手段廢立君主,不是大逆不道,而是情非得已。至少權臣能夠廢立皇帝,證明他肯定比在位的人強。

然而,慕強論遭到了更多駁斥,眾人認為,真正的賢臣是能夠感化君主,讓他自覺退位的,非要用不正當的手段逼退,雖無暴君之名,卻有暴君之實。

總而言之,當時的人眾說紛紜,誰也不能說服誰。

直到謝玄英寫了一篇文章講“君臣之道”。

他認為,君臣名分不同,但本質並無區彆,都是要為天下謀福祉。而之所以有君臣的分彆,是因為人都有私心,臣是為了節製君主,避免他為私心害天下,君主是為了統率群臣,讓臣子揚長避短,齊心協力,同謀大事。

但他不讚同廢立君王,認為人臣必須有底線,一旦當權者跨過身份的界限,維持國家運轉的綱常就被破壞了,百姓會隨之迷茫。

——假如臣能廢君,子能不能弑父?

倫理是構建國家的基石,當權者更該恪守底線。

而且,這也是為了保護賢臣,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仁臣知道自己是為了天下人才這麼做,可誰會信呢?如果正義的人背負千秋罵名而死去,天道又在哪裡?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人們最樸素的感情,因此,仁臣應該受到讚譽,這樣才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成為正直的人。

但他也認為,不廢立君主,不弑君逆上,不代表不能節製皇帝。

事實上,他非常支持扼製君權。

“國家之務,決於內閣,內閣之要,在於君王,君王之擇,歸於百姓”。

簡單來說,內閣具體處理國家大事,君王負責站在百姓的立場上,做出最好的選擇。

那君王失道怎麼辦?他也給出了回答。

“勿長君之惡,勿逢君之罪”,不要助長皇帝的惡行,不要逢迎他的罪名,“勸之誡之,遠廟堂而祀天地”,先勸誡他,不聽的話就不要再讓他管事了,隻要用自己的身份祭祀天地,祈禱風調雨順就行。

把架空說得這麼清新脫俗,實在是讓人拍案叫絕。

令人意外的是,這種論調受到了當世人的普遍認可。

保守派覺得,他堅持了臣子的本分,堅決反對廢立和弑君,不算大逆不道,隻是比較激進一點而已。

激進派覺得,他不同意廢立,還是有點迂腐,但君王不行就把他供起來當泥塑佛像,也不失為辦法。

說實話,這種說法沒有兩邊不討好,反而兩邊討好,達成一致,簡直讓我大跌眼鏡,不由懷疑美貌是萬能的,長好看的人說什麼都對。

——開個玩笑。

謝玄英的論點能得到正反兩方的支持,肯定不是因為他好看,而是靠事實說話。

程謝夫婦當權的幾十年間,皇帝幾乎隱身了,但國家安穩,吏治清明,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不錯,史稱“慶熙之治”。

人家用實力證明,皇帝不是必要的,一個好的內閣班底更重要。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現實基礎,限製君權的說法才有了市場。

相反,如果國家動蕩,吏治崩壞,民怨沸騰,相信大多數人更渴望聖君出世,一掃乾坤了。

夏中後期這段時間,經濟繁榮,思想開放,出現了許多思想流派,雖然在今人看來依舊保守,但在當時有著重要的進步意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