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二十一歲的初春(1 / 2)

在後世的記載中, 西洋傳教士自明末開始就來到中原,帶來了西式科學的種子。量變產生質變,盛世繁榮文化, 這顆種子終於在康熙四十年的時候破土發芽,動搖了自明以來三百多年未曾變更的科舉取士格局。這一年正月, 以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為首的數名皇子上奏建言,增開數算、水利地理兩科會試,為工部、河道衙門充實官員,上允之,令四十一年春闈開始試行。

同一年的二月, 用鉛活字印刷而成的《數算會試說明》、《水利地理會試說明》就在京中和地方上同步發售, 立馬引起了轟動。

且不說那精美的印刷、禦製的大印,其中內容的周到詳儘, 更是常規科舉不曾有的。

說明總共分三章:開篇以朝廷近況出發, 秉承康熙帝聖旨, 敘述新會試是為了選拔何樣的人才,將來會派往何樣的部門工作,望有誌於此的才俊踴躍參加雲雲。開宗明義,萬般清晰。更清晰明言的是應考的資格, 凡是往年和當年獲得舉人功名的便可參加,與正常考進士的資格無異,不過相比正常考會試更加寬鬆一些的是:已經出仕的舉人,若所任官職低於縣級,或者在期限前辭官, 也可以參加第一年的算學科和水利科的考試。

這是考慮到人的才能多少是有些偏科的,從前可能有一些在數理上有偏才的人,多年考不中進士, 便以舉人的身份出仕做官了。舉人出仕做官,除了要多年等待空缺外,最高不過知縣,大多數人是在縣學裡當教諭,繼續為基層科舉選拔秀才發光發熱。若是等不到空缺,就隻能給官員貴族之家當幕僚或者先生了。

所以舉人老爺,雖說衣食無憂,在地方上也是小地主體麵人,但真正的政治前途,是很有限的。隻有那運氣極好的人,才能突破縣級那層門檻,做到州府一級的官員,然而歲數也差不多到頭了。而舉人功名要想成就封疆大吏、入閣拜相,三百多年也就個位數的成功者吧,這還得是趁著戰亂或者王朝初建缺人手的時候。

所以,那些個在典史、教諭等連九品都沒有的官位上的混吃等死的人中,保不準就有傳統科舉漏過去的數學天才呢。然而八股科舉的規矩是,已經候補做了官的舉人,是不能再往上考的。由此可見,第一年算學科和水利科放開一道口子給這些人,著實是很體恤了,而這樣的機會,也許也就是理科科舉第一回開的時候才會有。

兩冊《說明》的第二章,則是詳細介紹了理科科舉的流程,從需要準備的材料,到京中報道的地點,從在京生活小指導,到考試放榜的時間、地點,應有儘有。最重要的是,許諾了理科科舉的前程。

如果說第一章是將那些有偏才的人的熱情燒了起來,第二章就是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因為從流程上看,數算科和水利科,考試時間和地點都與進士科的會試一模一樣,首先就保證了一層權威性和公平性。而且,理科科舉同樣要給考生編《年貌冊》和各種入場券、收卷票,杜絕冒名頂替。

而考試通過者,一樣稱貢生,一樣要參與殿試接受皇帝和實權大員的親自檢閱,殿試通過者一樣稱進士,有朝廷頒發的“吏部收訖票”,有了擔任高級官員的資格。不過他們的“吏部收訖票”與普通進士科的有著不同花紋,代表著不同的去處。傳統進士科分一甲、二甲、三甲,按照康熙年間的普遍情況,一甲、二甲進士一開始的去處往往是翰林院,學習幾年後就留京為官;而三甲進士則通常會在翰林院考核後外放,從知縣做起,起點就是舉人的終點。

而數算科和水利科則隻各取一甲、二甲,約莫各三十人左右。錄取人數比較少,但獲得待遇卻是實打實的:狀元、榜眼、探花直接去有關部門實習,剩餘二甲都是翰林院庶吉士,直接入算學館學一年,一年後考察合格就都去有關部門實習。做官起點跟進士一樣,都是七品開始。

白紙黑字的七品,這可比什麼都實在。更何況看著朝廷著急的樣子,等待算學科和水利科的缺兒,可比普通官職的缺兒容易太多了。雖然治水也好、營造也好,都是要花費體力的辛苦活兒,但讀書人嘛,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大多數人還是有一顆上進心的。

然而,許多蠢蠢欲動的火熱心思,在看到第三章的時候就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一個個陌生的書名出現在眼前,正是算學科或者水利科的考試書目。若說經典的《九章算數》是大家都熟悉的,那什麼《海島算經》、《五曹算經》還能說隱約知道個書名,那西洋來的《幾何原本》、《代數簡論》是近幾年的時髦,但連《弧三角》、《方程論》都在其中,這就太過分了吧。

更可怕的是,在第三章的最後,寫作“貼心”讀作“紮心”地給大家貼了一張模擬卷,背書填空隻有兩道,剩下十道題都是計算,什麼勾股、割圓,都隻能算最基礎的,難題算曆法、算球麵曲線皆有;當然了,參考答案也是儘有的,明說了扯什麼皇帝聖明的小作文都是無用的,算學科算學科,紮紮實實算出來的才能得分,哪個步驟得多少小分都是明明白白的,沒有投機取巧的餘地。

算學科的卷子不好寫,水利科的同樣。雖然沒有那些個讓人頭昏眼花的未知數啊無窮小了,但是水利科的模擬卷上都是現實難題啊,假設在哪兒哪兒修一條水渠,需要人工幾何、錢糧幾何、挖土幾何、受力幾何?如圖所示的堤壩,畫個三視圖看看。如圖所示的水閘,會塌陷嗎?若是因為修建堤壩,要淹沒兩個村子,引起村民圍縣衙伸冤,你將如何處置?最後還有一題畫地圖。

得了,大部分人看到這裡,都隻能遺憾地搖搖頭。難怪是隻各取三十人呢,這也不是大多數人能寫得來的卷子。也就是真的認真在研究算學或者水利的人能來玩這個了。

不過,根據後來的民間傳說,康熙朝有名的數學家梅瑴成在看到《算學會試說明》之後,回家第一時間就把四書五經掃進了廢紙簍裡,並興衝衝地跟祖父、同樣是大數學家的梅文鼎說:“算學登科,再不是賤技了!”梅瑴成在康熙四十年的時候是二十一歲,剛剛中了舉人,以他如此的年紀也當得起一句少年英才,然而剛剛是孫山的名次罷了,因此不敢去考會試,原準備在家打磨幾年文章的。如今命運卻是徹底改變了。

梅瑴成在康熙四十一年第一次算學會試中考中了狀元,後來將大清的地圖測繪技術拉升到了當時的國際領先水平,還培養了一大批地理方麵的人才,被稱為“地理學啟蒙之父”,其徒子徒孫一直到清王朝覆滅之後,也在為科技事業發光發熱。

當然這是後話了。

現如今,被無數士子感念仰望,直談目光長遠、做事牢靠的皇阿哥們,也有著自己的煩惱。

就比如錯失了第一年算學科舉命題權的九阿哥胤禟,下了朝就往八貝勒府上喝悶酒去了。“爺如今又是個閒人了。”九阿哥悲憤地說,“理藩院的差事丟了,這是爺的問題嗎?這難道不是咱們家好二爺連累的嗎?還有算學的卷子!爺反正是不服的,就老三出的那什麼迂腐題?結果呢?爺的卷子丟出去給那些學子當下馬威去了,老三的卷子是正經的考題?哈?哈哈,八哥,你評評理!”

八貝勒能說什麼?隻能按住九阿哥又往酒壺上伸的手。“沒有了,真沒有了。”

結果老九直接站起來踢了凳子,大呼小叫道:“酒呢?狗奴才給爺拿酒來!偌大的八爺府還沒有幾壇子酒嗎?”

眼看著這個弟弟要撒起潑來,八貝勒隻能跟著站起來拉住他:“你快少喝點吧?大白天的萬一有傳召……”

“八哥你彆勸我!我今天就要喝他個……糊塗!”

八哥……八哥直接點了九爺的昏睡穴。

這邊剛剛撂倒了一個不省心的,第二個不省心的就進了房門。“八哥……嘿,老九這家夥還擱著鬨騰呢,可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十阿哥胤俄背著手進屋,他是真的挺瘦的了,完全不見小時候小胖墩的樣子,不過瘦下來也精神好看,臉型上說實話很像康熙。不過瘦得好看的十阿哥,說起話來那叫一個陰陽怪氣啊。

“唉,瞧我說的什麼話。八哥怎麼能算餓漢呢?八哥這會兒都贏麻了吧?這新科舉的首創之功您能分一半,後頭水利科的進士還得認您當座師呢。”

八貝勒可不是原裝的八貝勒,會哄著弟弟們說話,江湖人可不會太慣著皇家小朋友的壞脾氣:“又來招罵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心心念念想開個防疫科的,水利的卷子也不是我的功勞,是靳輔陳潢帶著兒孫徒弟出的,轉頭這幫子人不是交給四哥,便是分給十三弟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