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怎麼樣是一回事,劉徹三觀震顫又是另一回事,但這都比不上李曉詩要完成作業來的重要。
按照李瑉的說法,李曉詩和這些觀看她“直播”的朋友們打過招呼後,就不再管那些沒什麼意義的評論,開始了今天的課文朗誦。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夏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奴隸製社會,它開創王位世襲製,為以後曆代王朝所承襲①……”
而當李曉詩念出單元標題後,幾個位麵之中,都突然降臨了一道光幕,在眾統治階層的麵前,淩空而出,天幕之上,一位白麵女童正吐字清晰地說著些什麼,這場麵嚇壞了不少人。
陽城,禹率領眾人齊齊站起,看著天上那道光幕,心中驚疑不定。
夏朝?
不就是在說他們嗎?
可這王位世襲製又是什麼?
難道這是上天警示?!
李曉詩:“隨後的商朝,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時期,統治者實行分封製,通過各級貴族維係國家統治②——”
湯、姬發,接連起身,錯愕不已地看著突然出現的天幕。
天幕之上,女童仍在繼續:“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鬥爭日益激烈,周天子統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於動蕩與巨變之中③……”
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位麵並未看到這一幕,或許是因為平台知道李曉詩這次要讀的是哪一課,所以除了原先已經鎖定的始皇武帝唐太宗,其餘隻帶了第一課會說到的國君們。
而始皇武帝唐太宗也都已經召集好了做筆錄的人,不慌不忙地與身邊之人一同觀看天幕。
近了,又近了,已經從古人類到了夏商周。
這樣下來,很快就就能說到他們了。
念完單元序頁,李曉詩翻開下一頁,正式開始讀課文。
“第四課,夏商周的更替。”
“‘夏傳子,家天下。’這是古時的《三字經》中對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王朝的產生。後繼的商王朝的周王朝,國家地域更為擴大,建立了各項製度,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④。”
禹一頭霧水:“夏傳子?”
夏王朝他懂,但是夏傳子是什麼?
他不是打算傳位給伯益的嗎,難道說這個君主的位置最後到了自己兒子手裡?
商湯一臉迷惑:“周王朝?”
他不是才滅了暴虐無道的夏桀嗎?
姬發:周天子的統治權威衰落……權威衰落……衰落……
李曉詩聲情並茂:“夏、商、周三朝是怎樣更替的?西周時期建立了什麼樣的製度?”
禹/湯/姬發:我也想知道啊!
所幸觀眾位麵不能互通,不然其他幾個後世朝代作為老觀眾,這會兒就要齊齊捧瓜,吃瓜看戲嗑瓜子了。
長之又長的前言講完,就到了正文片段。
李曉詩的咬字深受語文老師熏陶,可她年紀在這兒放著,讀起書起來有種這個年紀學生們朗誦的通病:過於感情充沛。
讀史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不過曆史課本本就和史書不太一樣,再加上用讀詩的抑揚頓挫語氣來讀,自然而然有種微妙的違和感。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衝淡了那種大多數現代人讀曆史的“輕浮”。
李曉詩坐得板正:“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⑤。”
禹盯著天幕:這點兒聽過了,繼續!
“禹在位時,征服南方三苗,在陽城修建城池,製定各種製度……”
夏朝眾人紛紛點頭。
沒錯,這就是他們的功績。
“……社會生產有了很大發展,階級分化愈加嚴重。”
夏朝人撓頭。
雖然是這麼回事,但是怎麼感覺後邊的半句不是什麼好話?
李曉詩:“禹最初想傳位於伯益——”
禹豎起耳朵。
連這個都知道,那肯定是天上的神仙。
“——但是禹的兒子啟憑借強大的勢力,在禹死後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製代替禪讓製⑥。”
禹詫異地看向自己身邊的兒子。
啟眨巴眨巴眼,也看向他。
禹:……
真沒想到。
李曉詩:“夏朝建立了軍隊,製定刑法,設置監獄,此外還製定了曆法,稱為‘夏曆’……出土了用於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鬆石的銅牌……⑦”
“夏朝經過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時期,國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的反抗⑧。”
夏朝眾人本身在你看我我看你,默契地沉默著,誰也沒有先提起“世襲製”這個概念,直到李曉詩說出這段話,他們才如同剛剛聽到天幕的聲音一樣,震驚地看向天上女童。
“四百多年?王,我們王朝延續了四百多年!”
“桀?是他葬送了我們大夏嗎?”
“不修德行,統治殘暴……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