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第三十七課 集權和統一(2 / 2)

太直觀了。

李曉詩道:“在滅了六國之後,又往北往南,對邊疆進行了開拓和經營,管轄範圍大為拓展。②”

“所以當時的秦,不止有中原人,也有其他的少數民族人民。這是我們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它存在的意義,不僅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也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正式標誌著我國進入了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曆史,自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她把課本拿了起來,卷起半邊,露出了畫著地圖的半邊給鏡頭。

“這是秦當時的形勢圖,黃色部分就是秦朝的疆域——啊,不過古代的地圖和我們這個時候的是不一樣的,大家不要完全代入啊!!”

不是第一次看到後世的地圖了,但曆朝曆代的皇帝大臣們依然還是很感興趣。

他們湊得離小天幕近了點,琢磨著上邊的圖標和字。

因為是秦的地圖,所以鹹陽兩個字是被加粗的,然後在地圖的北邊,黃色區域的邊緣,是一道由斷斷續續的方形彎折線組成的線,左下角的圖標注釋裡寫,這是長城;地圖的最南邊,是南海郡和象郡、桂林郡。

同樣的,大家還看到,地圖的最下方,寫著兩列四排的“古今地名對照”注釋。

有地圖輔助,李曉詩複原課堂上老師講課時候的樣子就更簡單了。

她手指圈了一下秦的版圖:“秦朝定都鹹陽、實現一統之後,原來各個諸侯國各自為政的政策已經不適合新的大一統國家的發展了,所以秦朝就新創建了一套專門輔助大一統統治的中央集權製。”

“中央集權,就是所有的權利都歸於皇帝一人,也就是秦王、秦,始皇帝,嬴政。”她放下課本,說道,“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為皇帝,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權力,而嬴政作為開創了‘皇帝’這個稱呼的人,自然就是我們的‘始皇帝’了。除此之外,他還規定,皇帝要自稱朕,皇帝的命令就是詔、製,印章就是璽——後繼的王朝中,都沿用了這些規定。”

這原本隻是在解釋秦朝的製度,但,不知道為什麼,聽到“後世王朝都還在用”的時候,秦朝的眾人都有種詭異的微妙之感。

好啊,反了我們秦,結果我們設立的東西你們用了兩千年是吧?

後世的皇帝們心裡也覺得微妙。

雖然知道這是秦始皇的一些……吧,但這麼聽的話,還是覺得有點那個呢。

李曉詩才管不著他們怎麼想,反正不管是什麼,到二十世紀也都會變沒了的。

她繼續解釋著中央集權:“在最高負責人皇帝下邊,有丞相、太尉、禦史大夫,這是三公;再往下還有九卿。丞相是管文的,太尉是武的,禦史大夫是——”

後世,被禦史們天天念叨的皇帝和大臣同僚們:。。

不想聽。

“掌管監察事務,這就是中央的設置。再說到地方,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製度,和秦朝之後的所有朝代一直沿用的製度,就是很有名的‘郡縣製’了。”

天幕上,李曉詩還在介紹什麼是郡縣製,秦國又搞了什麼有名的一直用到後世的郡,王綰都聽不進去了。

他腦子也一陣陣發暈。

就算之前知道了秦一直用的郡縣製,知道了後世對“郡縣製”的推崇,現在這麼聽李曉詩給全天下、還有可能是古今的人這麼仔仔細細地解釋什麼叫郡縣製,給所有的官吏、貴族、黔首們解釋什麼叫郡縣製,他還是覺得心中鬱鬱。

隻不過他沒有那麼頑固,陛下認為郡縣製值得一用,那就用,他所感到難堪的,是他曾在那麼多人麵前力挺分封製,要將公子和功臣們都扔到中央以外去治理地方。現在天幕說了,中央集權,中央管理地方,這個政策——好。

那那些六國的貴族和大秦的功臣們呢?現在四海安定,軍功製又要怎麼樣維持下去?沒有了升遷的方式,他們會不會覺得失望?六國貴族得不到陛下的啟用和重用,又會不會密謀反秦?

郡縣製是要用,可用,那大秦其他方麵的隱患。又該怎麼解決呢……

李曉詩:“郡縣製的實行,開創了之後我國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而除了這些製度,對於鞏固統治,秦朝也同樣實行了一係列的措施。”

“比如這個——”李曉詩又一次舉起課本,把課本上配套的插圖展示給大家看。

那是用七種方式寫出來的一個“馬”字。

從左到右,依次排開。

後世的觀眾們都好奇地湊了上去,除了專業的人能夠知道那些字,大多數人都是沒見過戰國時期的字的,他們一一看了一遍,統一得出了一個結論——

“秦朝的這個馬字看著最順眼,最像回事了。”

那韓國的看起來就像個竹筍啊!燕的又像條船,趙魏的也不像個馬字啊,倒是齊國的和秦的還有點像。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在他們的時空中,秦已經統一了文字,他們一直沿用的都是秦統一了之後、在秦的文字基礎上,再變化的字體,所以當然會覺得秦的文字順眼了。

李曉詩道:“就像這種,一個中原地區,有這麼多文字,對於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都是百害而無一利,還會讓不同地區的人民難以順利溝通。所以秦始皇命李斯等人統一文字,製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

作為觀眾的各代百姓們都紛紛點頭。

那是,他們就算說著不同的方言,但朝廷下發的文書都是一樣的字,但凡有一個認字的念念告示,他們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這不比到了一個地方要在當地找會寫當地文字的人再抄寫改編來的方便嗎?

“除了文字,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廢除了原本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半兩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不僅有利於國家管理經濟,也促進了各地的經濟發展。”

又是一波觀眾連連點頭。

想想要是去到外地跑生意,結果當地用的錢和他們的錢不一樣,真的很讓人頭疼的——更頭疼的是,這麼一路上,很可能會經過五六個用不同錢的地方!!

還是統一了好啊,統一了好!

李曉詩還在為古代的觀眾們解釋秦除了國土、對文化等的一統政策也有多麼的正確:“之前還說過,秦統一了度量衡。度量衡是三種分開的概念,其實就是長度,容積和重量,放在一起說的話就是度量衡。這個在之前變法的時候就有說過,但是那隻是對於秦國內部,這次可是華夏內部了。”

之前對天幕的科普有反應的觀眾們這次更是齊齊點頭,其中以商人和農民尤為的多。

統一了,才好繳稅啊!

要不然一個官一個老爺拿出一種稅收標準,他們交上去的東西忽多忽少沒個準,遇上心黑的,使勁在中間環節坑他們,他們也沒辦法啊!

而且不管大家走到哪兒,買東西賣東西,都是一樣的稱重、裁量標準,那能省多少事兒啊……

還是統一了好啊!!

“度量衡的統一,同樣便利了經濟的發展。”

“大家都會說書同文車同軌,那書同文我們已經說過了,剩下的還有車同軌。”李曉詩這次可算是狠狠地出了一次風頭,沒有問其他的觀眾相關內容,僅僅她自己,對著筆記和課文,就能完整地把知識點全說出來,甚至還加了額外的拓展。

“車軌就是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規定了車輛的寬度,也就能憑此確立要修建的道路的寬度了——然後秦始皇下令在全國修建馳道和直道。”

“馳道能夠連接中央和許多郡的主城,還有一條直接能夠連通鹹陽到北方的直道,是給北方運糧運兵提供軍事物資的。這個‘車同軌’的舉措,使得秦朝陸地交通四通八達,比之前要方便了很多很多。”

秦朝的許多人已經開始低頭記錄了,因為李曉詩說到的有些內容,是他們現在還沒來得及去完全落實的——記下來,之後根據這些再去慢慢琢磨到底要怎麼操作。

李曉詩還在繼續,“除了馳道,秦始皇還派兵修建了靈渠,連接了湘水和離水,也就是後邊的湘江和漓江,從而把長江珠江聯係了起來,為南方丘陵地帶運輸糧草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段靈渠和都江堰一樣,我們現在還在——然後就是萬裡長城了。”

關於長城,課本上隻有一句話,李曉詩現在也並不想多說,畢竟她多少是知道長城的修建是多困難的,所以就按照課本,隻說了蒙恬北擊匈奴,修築長城。

最後,她為這堂基本算得上是她一個人在秀的課堂做了總結:“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③。”

也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多民族王朝。

她小幅度晃了晃脖子,“這就是我們的第九課,秦一統了——然後課文結束,還有個知識拓展。”

看向那個大大的插圖兵馬俑,李曉詩笑了笑:“在驪山,有一座巨大的陵塚——”

嬴政:……

秦朝眾人:……

以為她要就此結束,沒想到還有下文,還是這麼個熟悉的讓人感到不妙的語氣。

果不其然,李曉詩道:“那就是秦始皇陵啦!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裡有好多好多奇珍異寶。在1974年的時候,考古工作者在陵墓東側發現了個巨大的陪葬坑——”

扶蘇:……

說真的,仙童,差不多得了。再說下去,他父親真的沒麵子了!

李曉詩能停嗎?顯然是不能的。何況兵馬俑這可是稱得上舉世聞名震驚世界了,能不讓她吹一波嗎?

夏商的人:這什麼大一統的皇帝,不是也搞陪葬嗎?為什麼又要說他們用奴隸殉葬是不對的??

後世的王朝則是好奇:秦始皇的陵墓,真的被挖出來了??

考古,考什麼古,不還是挖墳的嗎。

李曉詩賣夠了關子,很是得意地哼哼了兩聲,和剛剛解說課文說史實時候已經有些穩重的樣子完全判若兩人。

“——裡邊有著大約八千件的陶製武士俑!還有上萬件兵器!一百多輛木製的戰車!”

秦朝眾人:……

真的謝了,這些也要挖?

後世的人什麼脾氣啊??

夏商眾人:……

沒意思!!

後世眾人:啊……秦始皇的陵墓裡就埋這些東西?陶人偶,兵器,木做的戰車?沒點金銀財寶的嗎?真的是幻想破滅了。

這個會撒嬌會哄臣的暴君,真彆太愛打仗了。

有識之士:這個的重點應該是陪葬坑——這裡不是正陵!

李曉詩激動得臉上都紅撲撲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是我國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真的很厲害!!”

說完,她又小小地忸怩了一下,補充道:“我們班長說,秦始皇可能是手辦愛好者之一。”

可能是多了就麻了,嬴政沉默了一會兒,很微妙地發現自己在奇怪的,竟然不是他的陵墓被挖了,而是這個“手辦”的說法。

手辦……是什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