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第四十六課 文景之治(1 / 2)

有課本內容以及事先做好的功課做輔助, 再加上李曉詩對“講課”這種事已經逐漸駕輕就熟,稍微停頓了一小會兒就找到了切入點。

“漢高祖這個時候所用到休養生息的政策,不全是為了穩定當時的社會局勢,還是為了鞏固政權的。”

“因為皇帝這個製度的出現是從秦始皇開始的, 到西漢的時候也就經曆了一個秦朝而已, 秦朝還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就滅亡了——!所以繼續恢複分封還是延續郡縣, 這很值得思考的事。漢高祖的選擇是沿用秦朝的製度, 他要鞏固政權、穩固皇權, 讓皇帝這個製度持續發展下去。”

秦朝眾臣:……

可以了,差不多了,彆提他們了。

越提越糟心。

“漢高祖一共采用了這麼幾項政策。”李曉詩伸手在鏡頭前比了個三,晃了晃手指,“第一條是, 他下令‘兵皆罷歸家’, 讓士兵們都回鄉去種地。”

秦朝將軍士卒們:啊。

啊?

不要他們了嗎?他們這邊還等著建功立業呢……

但對於一些家裡為數不多的勞力都被征出去服兵役和參軍的老百姓們來說, 這可是一項天大的喜訊。

秦二世時期, 正在和各路起義人馬打仗的士兵們都微微有些遲疑了。

……漢高祖, 劉邦, 是他們知道的那一支嗎?那要不要避開跟項羽的戰爭, 換一條路……?

天幕上,李曉詩又收起了一根手指:“漢高祖還把那些因為戰亂或者逃荒賣身成為奴婢的人都給釋放掉,讓他們重新做回平民,也都回家去了。”

這下不止秦漢, 無數春秋戰國及之前的奴隸們都震驚不已、連同後世的許多不得已自賣己身、或被賣身為奴、還有家生的奴才等, 也都愕然抬起了頭。

奴隸一向不算人,在許多製度上,都是會把奴藉排除在外的, 他們就隻是“物件”而已。這位漢高祖,竟然能讓像他們一樣的人回歸平民籍、讓子子孫孫後代都擺脫這份屈辱嗎?

李曉詩放下了手,看了看手邊筆記本上的關鍵詞,沒有打岔地繼續說了下去,“漢高祖這樣做,很可能也隻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為國家乾活。但這個舉措還是讓很多百姓都徹底歸心了。而且他在把人放回家之後,還一直在加大力度鼓勵大家多多發展農業。”

李曉詩說的情況大家未必不懂,但不管劉邦的初衷是什麼、目的是什麼,隻要他的舉動能為百姓帶來好處,老百姓們就會完完全全無條件服從。因為這沒有任何彎彎繞繞,就是很單純很直白地能夠讓他們看到好處的條款。

“——這樣下來,整個國家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恢複了一定的氣力。”

李曉詩說道:“《史記》裡記載了,在這個時期,農民的稅是十五稅一,幫農民減輕了很多很多壓力——這就是高祖做的第三項政策、給百姓們減稅。”稅務相關的東西李曉詩是從講秦的時候才接觸的,在此之前完全不懂,所以講到這裡難免就會有點生澀,“除了這些,他還給大家發福利——那些被放回去做農民的兵士們,都可以免徭役。”

“這樣一套放士兵奴婢做農民、又輕徭薄賦的政策下來,西漢初期的經濟很快恢複了一些生機,農業的發展是最顯著的那一個。”

“在高祖死後,他的下一任還是實行休養生息,這讓漢朝初期終於慢慢穩定了下來。”

李曉詩說道:“然後就到了第三個版塊,文景之治了。”

“文景之治,看字麵意思就知道啦,就是漢文帝漢景帝,這兩個皇帝帶來的大治之世。”

李曉詩想了想,還是把做的課堂小隨筆也補充了上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高祖中間其實還有一個皇帝,書上沒有記載,但我去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了一點。這裡的皇帝是漢惠帝。但是惠帝時期的權利並不屬於他,是他母親的,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說的‘呂後’——雖然在之後的曆史中大家對她的評價不怎麼好,畢竟後邊的王朝都是男……”

組織了一下語言,李曉詩怕給呂後帶來麻煩,把“大多數古代男人就是看不得比他們有本事的女人”給咽了下去。

她改口:“呂後對於漢朝的發展有很大功勞的。如果沒有她,在漢高祖死後,西漢可能就會亂了,能不能到漢文帝手裡還不一定呢——大家都說,劉邦當時選擇劉盈,也可能是看中了他母親的能力。”

稍微停頓了一下,李曉詩還是忍不住又說多了一句,但是比原本想說的要含蓄了太多,“一個能被劉邦認可能力的女人,當然也是有能力的人啊。她對西漢這段時期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希望大家評價他人的時候不要帶有偏見啊,尤其是對於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

劉邦又給自己倒了碗酒,蕭何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說話。

另一個地方,呂雉怔怔看著麵前的小天幕,然後突然笑了。

後世人在罵她,倒也無所謂了。天幕上的這丫頭可是比後世還要後世的人,到了她那個時候,還有人記得她這個人,還有一些記得為她說話正名的人,就已經能讓她感到很愉悅了。

至於“漢高祖”看重她麼……

子憑母貴,又怎麼不能算是一種勝利?

李曉詩:“嗯嗯,那說回文景之治——《漢書·文帝/景帝紀》裡都提到了一句話,說農是天下之本。這兩位皇帝完全延續了漢高祖的理念,很注重農業生產。”

“他們提倡以農為本,不止鼓勵農桑,還要求各級官吏也都重視起來;而且他們又在高祖的基礎上進一步‘輕徭薄賦’,之前秦朝的時候我們提到過的‘三十稅一’和‘免農稅數年’就是在這個時期內的事情。”

這些老百姓們確實提前都已經知道了,但再聽一次,還是會覺得羨慕。

真羨慕啊。

但是想想,西漢一開始那時候的人,幾代人都得是從秦末過來的……那還是算了,能不要經曆戰亂還是不要經曆戰亂的好。

隻單純饞饞“三十稅一”這一條總可以吧?

李曉詩:“重視農業、降低農稅,他們還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類似於會削肢斷體的嚴刑峻法,那些殘忍的肉刑就被廢除了很多——廢除嚴刑峻法並不是說要廢除法律啊!他們還是得要依法治國的!!隻是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而已,大家不要盲目地偏一地去學啊!”

聽李曉詩的補充,後世位麵中許多官員都哭笑不得。

這倒黴孩子,把他們當成是沒腦子的人了嗎?

誰不知道律法的重要性啊?

倒是秦朝的觀眾中,有的人神色微微一動。

天幕一直在表達的都是“嚴刑峻法不可取”,又“愚民”不可取,但卻又不是全然否定法家;相反,她還會給“法”極大的肯定——也就是說,可以用各個學派的學說一起來治國,這倒也是個不錯的想法。

……那在“法”這一點上,他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一下這個“西漢”?

總被彆人摘桃子也不是那麼爽的事,作為一直以來隻能摸黑過河的人,他們抄抄後世的“作業”也可以吧?

安民之策?穩國之策?拿來吧你!

就先從這個西漢開始吧!

“文景二帝還提倡勤儉、反對驕奢浮華。其實這一點從方方麵麵也能看出來。”

“西漢的長安城,在漢高祖時期,就隻建了個未央宮,長樂宮還是改的秦朝的房子;惠帝時期,這長安城才修了城牆;到了文景二帝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修,皇宮裡大片大片的空地;整個長安城是一直到了武帝時期,才終於能修起來的。”這是課外的內容了,但因為有趣,李曉詩記得很深。

“文帝當了二十多年皇帝,生活一直都很儉樸,不止宮室,他連車騎都沒增加過,皇後妃子都要自己在皇宮裡織布供應自己的生活。在他剛剛即位的時候,有人給他獻千裡馬,他也不要,還特彆下了詔書,說不接受任何獻禮——就算是在他自己的陵墓上,他也有要求。比如裝飾不能用金、銀,也不能用銅,隻能用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他有多勤儉了。”

許多百姓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

這是什麼?皇帝嗎?

皇帝老爺的媳婦兒還得自己織布的?

“景帝的陵墓裡出土的陪葬人俑,差不多也就五十厘米,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裡的兵馬俑,那可是要一百九十厘米的呀!就這樣的對比,也能看出來他們有多節儉了吧?雖然景帝沒文帝那麼誇張,人偶也不是很粗糙,但這個大小就可以見到它們會比兵馬俑們省下多少人力物力財力了!”

秦朝:……

不知道為什麼,提到陵墓,總覺得他們像是走在路上突然被踹了一腳。

嬴政:……

他能說什麼,他總不能說他就是喜歡那種大的人俑吧?

一百九十厘米是多高他不知道,但那些人俑還沒他高。

……好吧,知道了,不用再反複強調秦始皇陵和阿房宮是沒必要的工程了,第一次說就聽到了的。

嬴政廣袖之下的手指攥住,又緩緩鬆開,又攥住,再鬆開。

好,知道了知道了……他不搞那麼多陪葬坑總可以了吧?

唉。

劉徹也沉默了。

得意不起來了。

萬一之後把他拿出來跟他的曾祖祖父和父親作比較呢……?

隻能說很慶幸,慶幸他們這些不同時期的人雖然能一起看天幕,卻沒法一起說話。

楊堅:其實我覺得——

他也不差吧?

說到好皇帝好社會,李曉詩的聲音都輕快了起來:“文景二帝時期,漢朝政治清明,整個社會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經濟也恢複了,人們生活安定,漢朝的國力也跟著大幅度增強,國庫的糧食和銅錢都很多。他們都說這是爺爺和爹爹給漢武帝準備的資金。”

劉恒劉啟:?

劉徹:。

“這一個□□麵,就是我們所說的‘文景之治’啦。”

李曉詩說完,合上了課本。

這次不用李曉詩再提秦朝出來作對比,哪怕是大字不識的老百姓們,站在自己的角度也都能理解了,為什麼漢朝和秦朝一樣同樣都用了郡縣製、大一統,明明采用的還是秦朝那一套,卻能和秦朝做成了兩個效果。

一句話概括的話,除了主乾不變,其他能肉眼看出來不好的地方,那就對著乾唄。

李曉詩做了總結,就打算發起抽獎,但還不等她說話,就見到彈幕上有人在問,是秦朝的人。

【西漢初期放兵務農,那國家沒有了士兵,就算內部高度統一,沒有任何亂子出現,他們拿什麼對抗外敵?】

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除了中原這塊地方,東西南北可都有外敵的,至於秦,他們在吞了西戎後,對於中原而言,他們自己就是西戎了。

在秦朝時期,秦始皇之所以下令築長城,把戰國時期各國本身修的長城連接起來,也就是為了抵禦北方的外敵。

秦朝是因為有強兵、才不懼那些人,那漢朝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