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第四十八課 儒(1 / 2)

不過劉啟也不是白白在尷尬, 雖然他現在還沒殺周亞夫,但是他稍微動腦子想想也就知道原因了。

不止是他,後世的皇帝大臣們對這裡頭的門道也都是門兒清。

也就西漢以前的這些人還稍微有點摸不著頭腦, 但很快,就有人借李曉詩的口為劉啟解釋了。

【周亞夫死得並不冤枉。】

【簡單來說, 周亞夫是開國功臣功勳之後,手中是有兵權的。而且他見皇帝時穿甲帶劍、這豈不就是直接把蠻橫無禮、不敬皇帝擺在了臉上?更彆說他的軍隊隻認他,連漢景帝都不認了。】

【當時滿朝開國軍功集團逼迫漢景帝殺死侵/犯他們利益的晁錯, 晁錯死後, 周亞夫前去平定七王之亂。直到後來漢景帝封他為丞相,加上當時越來越強的外戚、以及宗室梁王的地盤又一次擴張,這再一次給漢景帝這一支的皇位帶來了威脅。但, 周亞夫有功、有兵, 又不得不封。】

【為了保護最喜愛的兒子、也就是漢武帝,景帝與這幾方勢力都展開了周旋。】

【當時朝堂上, 外戚與以周亞夫為代表的功勳們越坐越大,哪一個都不是容易相與的。了解西漢這段曆史的人就會知道, 漢朝外有匈奴, 內則同樣不安穩, 外戚和藩王,都是心腹大患。景帝為了給最愛的兒子鋪路, 用立儲上演了一手大戲。周亞夫站隊栗太子,公然反對景帝,後來又反對景帝想要給收歸的匈奴王封侯——幾次三番都足以證明他這個人藐視皇權, 不尊皇帝,目中無人。】

【但即便如此,漢景帝依然沒有選擇殺他, 而是考量著要不要把他留給未來的武帝。於是在一次宴席時試探了一下。】

【之前那個人用了《史記》,那麼這裡我就也用《史記》的記載、史記中記錄這件事:周亞夫在這次宴席公然甩了漢景帝臉麵。這樣一來,就算是治他個大不敬之罪也是死有餘辜了——也才有了之前所說的那句,漢景帝認為這人不能留給兒子了。】

【後來,周亞夫私藏甲胄,被告謀反。最終絕食而死。】

【所以,漢景帝殺他是沒有錯的。】

【退一步來講,不從私怨,從“後世”的立場來看,他代表著西漢初期尾大不掉的軍功集團,這和之前仙童你所說的“中央集權製”在原則上也就是有衝突的。】

【即便有人會說漢景帝恩將仇報,殺死了周亞夫。但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且漢景帝擅於權術,為了穩固政權,必要關頭連他的老師晁錯都可以舍棄,更何況是周亞夫這樣的一個人呢?更不要說周亞夫這樣的人,換成其他皇帝,還未必能留他這麼久。】

【於公於私,周亞夫的死,都是一種必然。】

李曉詩念完,有種恍然之感。

唉,課本上寫的東西太少了啊。

要不是有這麼些個直播,她還真不知道裡邊還有這些事情呢。真就相信了找資料的時候看到的那些片麵之詞。

既然牽扯到了階級衝突,那確實無法調和。

對於那時候的華夏而言,中央集權才是重中之重。

聽李曉詩念完,劉啟無語地碰了碰下巴。

分析他為什麼想殺周亞夫是完全沒關係的,他不在意。而且總能想辦法找補回來的。畢竟天幕稱讚他們的功德在前,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以後不要跟他們爺孫幾個對著乾。

但是吧,說他在立儲上玩手段……咳,能不能給點麵子啊?

雖然他確實最中意劉徹沒錯。

劉徹倒是聽得入神。

李曉詩說完了題外話,也收攏了新知識,老老實實繼續講推恩令。

“為了解決諸侯王這種仗著獨立自主的權利威脅皇權的現象,漢武帝采納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建議,頒布了推恩令。”

“在之前的諸侯國繼承製中,是隻有嫡長子才擁有封地和封王的繼承權的。但漢武帝頒布的這道推恩令中規定了,對於諸侯王除了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都要一視同仁,大家一起參與分封——諸侯王可以將封地再次進行分封,封給自己的子弟,然後皇帝會來幫助擬定稱號。”

此言一出,不止已經被“推恩”過的諸侯國王以及他們的子弟沉默,沒被“推恩”過的時期裡大家也都不約而同一起沉默了。

得知了這位漢武解決諸侯這一問題的主要手段,嬴政目露讚許。

劉邦也“嘖”了一聲。

這是活生生的陽謀啊。

乾脆就直接把“我要削弱你們”擺在台麵上來了。

——但這會遭到來自諸侯國方麵的嚴厲抵製嗎?

並不會。

相反,甚至還有一些人可能是極力讚同、巴不得趕快推進落實這些事的。

即便諸侯王並不願意,諸侯的嫡長子也並不願意,但這都沒有用。

嫡長子承襲位置,可嫡長子隻有一個啊,不說那些數量難以記錄的庶子,就隻說嫡次子嫡三子嫡四子等等,他們也不會同意自家父親和大哥要違抗這道詔令。

比起之前什麼都沒有的,漢武帝這道詔令可謂是扔到他們心坎上了。

誰不想要土地,誰不想要權利?

不管多少,那都是他們以前從來不敢想的,那有了這一出,他們也可以擁有,為什麼不要呢?

於是各地諸侯隻能捏著鼻子咽下這口氣。

但再然後呢?

土地越分越少,權利越分越小。

他們無法再像之前那樣坐大。

其他子孫那裡雖然會覺得變小了,但本來就是白撿的,所以也無所謂——但對於嫡枝來說呢?

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分出去,而自己手裡的越來越少,他們當然會不滿。

但這種不滿是燒不到皇帝身上去的。

因為他們還有數不儘的兄弟啊。

兄弟嘛,不就在是這個時候用來幫你消掉心火的嗎?哪怕是用武力呢。

那再然後,這些諸侯王們還對中央有威脅嗎?

所以,推恩令的具體內容一出,各個朝代無數位麵中的觀眾就都唏噓了。

這計策說好聽點叫直擊痛處,說不好聽點那就叫狠毒了。

這位主父偃,還真是個大人才。

李曉詩繼續:“後來,漢武帝又找了各種借口削爵、奪地,除國,嚴厲鎮壓了他們的叛亂。諸侯王就此一蹶不振。”

這正是各人先前猜測的結果。

“除了這些,漢武帝還建立了刺史製度,他把全部疆土劃分成了十三個州,每州都設置刺史,刺史代表了朝廷,去對各個地方進行監管,嚴密監視那些地方豪強以及官吏,嚴防他們為非作歹。這些措施,使得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大大增強了。這是漢武帝在政治層麵達成的大一統。”

這些基本是課本上的內容,雖然很官方,但李曉詩也沒辦法,因為就是這麼官方啊!她就算再怎麼用自己的話去改,也還是很官方啊!

說到這裡,推恩令的版塊已經講完了,但李曉詩又加了一句。

“東漢末年還有三國和之後的觀眾們應該就會發現,三國時期那些地方大勢力、盤踞一方的各種刺史,什麼幽州冀州荊州益州的,就是這裡來的了!”

劉徹:啊?

還沒來得及稍微得意一下懷裡就又被扔了個雷。

不過李曉詩這回是真的插一句題外話,彈幕上越來越多講三國事情的都被她無視了。

還要講課呢,三國跟這節課無關,隨口說說還可以,但先不要提那麼多!

“除了政治層麵以外,漢武帝的功績還主要體現在他在思想層麵上完成的大一統。”

說到這裡,李曉詩又扯了個幾乎所有人在提到這一段曆史時都會列出來的一個對照組:“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嬴政有一個事情叫做‘焚書坑儒’吧?先不管這個‘儒’到底是指的什麼,但不管是誰在聽到這個詞的一瞬間都會覺得這是儒生儒士對不對?”

“後世很多儒生都會說儒家的地位在秦朝時期降到了一個低穀——那和‘焚書坑儒’相對的,當然是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