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帝穩定軍心,應該還行吧?
但是這究竟到了什麼地步,竟然需要皇帝都出去了。
要知道,就算是他,昔日的天策上將,在當上皇帝後,也很少禦駕親征了。不是沒有,當然有。隻不過比起沒當皇帝時要少了許多許多許多。
“大家可以看到,我旁邊的畫麵裡,咱們第一位幸運嘉賓已經身處了在了安史之亂中——他此時所在的是唐長安城,時間是天寶十五年,六月份。正像剛剛那個士兵說的一樣,這時候的唐玄宗,正在準備‘禦駕親征’,關於他是怎麼禦駕親征的,我們之後就能從這裡看到詳情,至於他為什麼要選擇親征……我們就要從另外的一個人開始說起了。”
李曉詩頓了頓,從她斟酌了很久終於定下的切入點開始講起:“開元一十年,一代名相宋璟告老辭官,退出朝堂。”
老師不是從這裡講的,老師甚至沒有再在安史之亂的部分裡提這些人,連課本相關的教材書都沒有講到,但李曉詩再三了解了這段故事,還是決定從宋璟做引,因為隻有拿出她的觀眾們從這裡聽到過的名字來講,觀眾們才能更好地把一切都串聯起來。
正像她想的那樣,聽到宋璟的名字,許多百姓恍然:“哎呀……這是那個,講開元盛世的時候提到的姚崇宋璟的宋璟吧?”
李曉詩接著道:“宋璟辭官,也才讓另一個攪亂這個朝堂風雨的人,正式出現在了曆史的大舞台中。”
“唐玄宗中後期,對朝堂的掌控力大不如前,尤其是得用的能臣先後離去,他越發追求享樂。開元一十三年,和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早已搭上線的李林甫成功升任宰相。不知道是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多掌握權力還是什麼彆的原因,李林甫和武惠妃沆瀣一氣。為了幫助武惠妃的兒子、壽王做太子,他們協同構陷連同太子在內的三位皇子,讓本就多疑自私的李隆基毫不留情地直接將三個兒子都貶為庶人、後來更是直接下令處死,這就是比較有名的唐玄宗比較有名的一日殺三子的典故。”
“由此可見,唐玄宗對李林甫這等口蜜腹劍的小人有多麼看重,到了後期,他更是直接將朝政事務都交給了李林甫。”
“開元一十四年,宰相張九齡被排擠、貶謫出京,從此,李唐王朝就無可阻止地一路向下衝刺。”
沒有過多說什麼張九齡是誰,也沒有說李林甫又是怎麼一步步上來發家的,李曉詩隻是提了提名字,想來觀眾們自己就會去腦補去想象,而應該從這段曆史中學到些什麼的、這些人就更是不必提,他們都認識。
“開元一十五年,武惠妃病死。唐玄宗找遍了都找不到可以代替她的女子,而後在某一天,見到了自己的兒媳婦、武惠妃的兒子,壽王的正妃,楊玉環。”
聽到自己的名字,剛從皇帝消失出現在了天幕上的驚慌中回過神的楊玉環不由一怔。
後世的史書……竟有她這區區一女子的一席之地?
“唐玄宗使用手段逼迫楊玉環出家,和自己的兒子斷絕婚姻關係,後來在又某次外出寺廟時‘偶遇’,把楊玉環納入了後宮,又封為貴妃。”
天幕前,有人詫異:這怎麼……聽著有點熟悉?
目不能視耳朵卻沒壞的李治:。
不一樣。
一個是父親的小妾,一個是兒子的正妃,這能一樣嗎??
宋明清。
辱罵李隆基的人已經開始無差彆開地圖炮波及整個李家了。
娶父親的小妾為皇後,納父親的後宮為昭容,立兒子的正妻為貴妃,嗬嗬,李家人真是肮臟透頂。
罔顧人倫!!
李家人·小詩麵不改色:“為什麼在說安史之亂的時候要說這位楊貴妃呢,因為——後世的很多人,不止封建王朝,就連我們現代,也有些人要把導致安史之亂的這頂大帽子扣給她。紅顏禍水,禍國殃民、曾經描述妺喜、描述褒姒、描述妲己的話,又原原本本給到了楊玉環。”
“唐玄宗不思朝政,整日在後宮與楊玉環載歌載舞;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不惜讓數百名工匠為她做新衣服;唐玄宗動用全國力量,快馬加鞭為楊貴妃取回最新鮮的荔枝;唐玄宗重用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提拔做宰相,導致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把持朝政,營私舞弊,朝政黑暗腐朽——種種種種,都是楊玉環的錯。”
“因為唐玄宗深愛著楊玉環,因為楊玉環嬌縱跋扈,因為楊玉環貪求無度,因為楊玉環導致家國破敗,所以,她該承受這樣的罵名。”
李曉詩聲音很平靜,一串排比句說得順溜無比,聽在楊玉環耳朵裡,卻隻覺得如遭雷擊。
……果然,果然麼。
李曉詩的話還沒說完:“甚至在後來,安史之亂的逆賊大軍即將攻破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命時,也要帶上楊玉環,這不正是說明了唐玄宗對她的‘愛’嗎?”
“所以,為了這樣愛她的唐玄宗——她隻是獻出區區一條性命,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李曉詩的話語落下,觀眾們心神動蕩,一時間卻又表情各異。
楊玉環嬌軀微顫。
她又怎麼聽不出來李曉詩話裡對那些“評價”的不以為然?
李曉詩這麼一個來自千年後的少女,這個在任何朝代看來都算是特立獨行、怪異無比的少女,正在公然在諷刺這種“扣帽子”的說法,正在為妺喜、褒姒、妲己、甚至是她,遭受這樣的罵名而感到不愉快。
但,於她而言,“獻出生命”這四個字,還是遠遠要比那什麼罵名要來得更重的。
她和陛下之間有沒有真愛?
帝王家,愛才是最珍貴、最奢侈,最不可得之物。
她不奢求真愛,原本麼,她和陛下也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她要榮華、要為楊家謀得利益,而陛下需要一個美麗的妃子,這也隻不過是兩兩需求互補,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罷了。
可,獻出生命……
她不要。
她隻是一個女子,背棄原夫嫁給帝王已經是不情願之舉了,即便這能為家族換來利益。
但這不代表著她願意為此獻出生命啊?
楊玉環被這巨大的衝擊砸得有些懵。
她為什麼會死?
就算她隻是個玩物,那也是精致合心的玩物吧?陛下怎麼舍得她去死的??
他就這樣狠心??
事不關己,其他人的重點就不會放在“楊貴妃獻出性命”這件事上了。
貞觀年間。
數名大臣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皆心神沉重。
——攻破長安、倉皇出逃。
……李曉詩剛剛說了這幾個詞。
雖然很讓人難以置信。
但這似乎真的是一場驚天的“騙局”。
一場自欺欺人、欺騙百姓、欺騙萬民的騙局。
這樣的猜測很荒謬。
但他們的視線還是不受控製地、又再度轉向李曉詩旁邊,那個播放著“情景置換”的畫麵中去了。
天幕裡,那位身體裡裝著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子正在大唐的牢獄中抱膝沉默。
一片昏暗中,他的神情晦暗而難明,不知道是在盤算著日後的打算,還是在判斷著當下的局麵、亦或者是在思考脫身之法。
他應該是聽不到李曉詩的話的。
所以……
當他親自得知、親眼觀知——那位未來的他所謂的“禦駕親征”,是一場怎麼樣的真相後,他會作何感想?
又會有什麼反應?
應該是會覺得不可置信的吧。
畢竟,自古以來,還沒聽說過有哪個皇帝棄城而逃的。
還是用“禦駕親征”這種借口。
荒唐,荒謬。
天幕上,李曉詩的聲音仍然在不急不緩地陳述著。
“是的,他出逃了——這也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情景置換中,唐玄宗本人聽到的‘禦駕親征’的真相、也是他馬上要麵臨的場景。”
“天寶十五年,六月。唐玄宗攜貴妃、少數大臣等連夜逃離長安,文武百官第一天才知道皇帝已經將自己等人拋棄。”
“同月,長安失守。”
聞言,李世民心口驀地一痛,仿似針紮。
棄城……棄城……!
而其他觀眾中,亦有無數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失去了皇帝、失去了人心、又被飛快攻陷的都城,又會麵臨怎樣的一場浩劫?
許多人沉默著看向天幕另一邊、對此仍然一無所知的唐玄宗。
他親手釀下的果……看來,要親自來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