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端午 徐蘭和唐啟陽聽了不意外。 ……(1 / 2)

徐蘭和唐啟陽聽了不意外。

唐啟陽一直在暗中關注著盧達才, 他被廢後又蔫蔫病了一段時間,幾個嫂子鬨著分家,被公婆壓住沒分成。

開春後盧達才上工乾活沒力, 掙不到幾個工分,幾個嫂子更不滿,分家是遲早的事。

徐蘭和曉岱說:“你們聽聽就行,碰到他趕快走。”

“嗯。”曉岱應聲去餐廳做作業。

晚上孩子們回房睡前徐蘭又交待曉風她們:“你們碰到盧達才趕快走,不要一個人出我們隊。”

曉風帶頭點頭應:“媽,我知道, 我會看好妹妹們。”

曉語說:“我知道。”

曉婕也說:“我知道。”

愛玩的曉岱說:“我也知道。”

唐啟陽在一邊和她們說:“遇事的時候要先冷靜, 想辦法按我教的脫身或求救。”

雖然盧達才現在看著老實下來,年後身體養好也不再去寡婦家蹲點, 但誰知道他心裡怎麼想, 不能大意。

曉風四姐妹鄭重應:“知道!”

曉雯看看姐姐們也糯糯應:“知道。”

次日唐啟陽出門去打聽木材, 徐蘭提個籃子帶著曉雯去上工。

她領鋤頭出來就見紀鳳英和王秋花在等著自己一起走,三人邊跟著大家走邊說話。

紀鳳英笑問徐蘭:“小蘭, 你家石頭拉夠了?”

徐蘭笑說:“夠了, 再準備木材和瓦片就差不多。”

王秋花說:“瓦片容易些, 木材可不好找。”

買瓦片是比較容易, 黃家灣就有, 唐啟陽已經和那邊的人訂好, 九月份要。

徐蘭說:“是啊, 儘力找吧, 實在找不到隻能用竹子。”這是最壞的打算。

紀鳳英說:“真找不到也隻能這樣, 六七年換一回房頂。”

“是。”

一行人過大路下梯田,徐蘭背起曉雯走,紀鳳英幫她提著籃子, 王秋花幫她扛鋤頭。

她們遠遠看到兩個專家在一塊水田裡彎腰查看水稻。

紀鳳英說:“今年我們的水田不長蟲也不長草,彆的大隊用同樣的種子,長蟲也長草,真是奇怪。”

王秋花笑說:“我們兩家的祖宗又顯靈了唄。”

徐蘭心想是唐啟陽大半夜費功夫消殺的,功勞扣到祖先頭上了。

徐蘭問她們:“嫂子們,隊裡的玉米我沒有近看,長得怎麼樣?放肥料和沒放肥料差彆大嗎?”

紀鳳英說:“差彆挺大,放肥料的葉子翠綠,根部粗壯,不放肥料的葉子有些黃,根不夠粗壯。”

王秋花可惜說:“是啊,差彆很明顯,有足夠的肥料全放就好了。”

大家說說話就到對麵山坳,徐蘭把曉雯安置在地頭拿鋤頭很花生培土。

這邊是每年開荒每年擴種,所以雜草很多,先用鋤頭把雜草鋤起堆在花生根部旁,然後從兩邊挖土埋上,把雜草完全深埋住,讓雜草爛在裡麵成花生的肥料。

玉米都不夠肥料放,花生更沒有肥料放,種黃豆能肥地,所以去年種黃豆的地方今年種花生,去年種花生的地方今年種黃豆。

去年冬天開出的荒地全部種黃豆。

天氣不冷不熱,這時候乾活比較舒服,徐蘭乾活又快又好,記分員來看了心裡佩服她。

兩個駐進半山大隊的農業專家錢海藍和張和平又在半山大隊一隊到三隊的水田還有玉米查看後回到大隊部。

兩人不僅負責研究半山大隊的農作物,還收集周圍幾個大隊的農作物生長的詳細清況,其他公社用新種子種的田地也要大致了解,隔段時間兩人分開去查看。

大隊部騰出一間辦公室給他們用,他們回辦公後就開始寫報告,把半山大隊和周圍幾個大隊,還有T縣其他公社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詳細寫下。

兩人著重報告半山村今年的水田不長蟲不長草的情況,還有三個小隊的玉米施肥不足的問題。

關於半山村種玉米的肥料不夠,他們之前就向上報告過一次,但到現在都沒有消息,玉米已經培土,看長勢差彆很明顯的玉米苗,錢海藍和張和平心裡非常可惜。

如果玉米苗都能施夠肥料,結出的玉米種會更好。

到中午下工,徐蘭叫王秋花幫忙看鋤頭帶著曉雯回家,這裡離得遠,大家基本上是家裡人送飯送水來,在地頭吃。

家裡沒有人做飯的就提早一個多小時回家做飯給家裡其他人送來,比如紀鳳英。

徐蘭帶著曉雯回到家洗手就能吃飯,下午曉婕請假在家帶小妹。

所以吃過午飯徐蘭就一人帶水去上工,她到時剛好是上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