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們看向湯鍋, 臉上的渴望快溢成實質,唐啟陽心裡微動給他們打湯,一人兩勺, 海碗裝到三分之二。
天氣冷, 冒著熱氣的肉湯出鍋倒進海碗,溫度很快下降,端著碗熱但不燙手, 小孩們正好暖暖冰涼的手。
熬煮幾個小時肉湯呈奶白色, 湯裡沉浮著肉粒和透明的小蘿卜塊, 散發出肉香味, 打到湯的小孩咽咽口水端到石桌邊喝, 有的小孩提著籃子或捧著碗把肉湯帶回家。
薑建華在堂屋裡接替唐啟陽切肉,聽院子裡小孩子熱鬨好喝的聲音, 心想唐大哥心地真好。
曉岱和曉雯拉著薑楠進廚房拿大碗出來排隊,一會就吃飯, 唐啟陽給他們每人裝一勺。
三個小孩端著碗喝湯, 湯裡材料雖然簡單, 隻有骨頭、肉粒、蘿卜、薑和鹽,但湯清甜肉香味濃, 挺好喝。
唐啟陽給孩子們打完湯,見水缸裡還剩下一些,進廚房拿個陶盆,連湯帶光溜溜的骨頭舀進陶盆端進餐廳。
糯米血腸蒸熟, 徐蘭把兩層大蒸屜端出來放案台上,洗一洗鐵鍋開始快炒菜。
唐啟陽進廚房拿個籃子,打開蒸屜,拿菜刀相繼割出四節二十多厘米長的糯米血腸放進籃子, 拿油紙包一條約一斤的肉提出門。
他給二老送去一節糯米血腸和一條肉,另三節糯米血腸是送給早上來幫忙的唐啟明父子和唐啟凡。
還沒進臘月,不是殺年豬,唐啟陽沒有送肉給唐啟榮三兄弟,自己連送肉給他們兩年,唐啟榮三兄弟兩年都沒有殺年豬,沒有回送,今年他不想送了。
唐振家看老三籃子裡送來的血腸和肉,這份量明顯隻送他們老兩口,他愣一下動動嘴,想說什麼到底沒有說出來。
他看老三轉身離開的後背歎氣。
徐蘭快炒五花肉炒冬筍,爆炒豬肝,魚香裡脊肉絲,炒生菜時她和燒火的曉婕說:“老三,去叫你大姐她們收拾桌子,準備吃飯。”
“好。”曉婕應聲起來去餐廳。
徐蘭炒好生菜,由孩子們端菜擺飯,她洗乾淨菜板和菜刀,用大陶鍋裡的開水燙一燙,切糯米血腸。
唐啟陽回來在廚房門口看裡麵一眼,放下籃子進堂屋叫薑建華來吃飯。
薑建華洗乾淨手和唐啟陽進餐廳看桌上的菜笑說:“好豐盛!”
唐啟陽笑:“今天殺一隻豬,肉夠多。”
徐蘭笑說:“都是快炒菜,沒有大菜。”
薑建華忙說:“嫂子,這些菜都是大菜。”
唐啟陽看曉岱曉雯薑楠三個期待的臉說:“坐下吃飯,孩子們都餓了。”
多兩個人,飯桌上有些擠,但不影響大家吃飯。
糯米血腸這菜年底才有,大家盼了一年,吃起來特彆香,煎炒油黃發亮的五花肉和冬筍也很好吃……
午飯後唐啟陽給薑建華整理他要買的十斤半肥瘦的肉,三斤五花肉,一塊網油,一個豬腳,他想多要五花肉,唐啟陽沒舍得多賣給他。
收拾完肉放進小竹簍裡蓋住,唐啟陽問薑建華:“我家有紅薯,土豆,南瓜,乾筍,你要什麼?”
薑建華說:“你之前給我送的還有,冬筍好吃,還有嗎?”
自從和唐大哥交好,自家就不缺菜吃,買肉蛋變容易。
農村的人想儘辦法進城當工人吃商品糧,可他從唐大哥身上明白一個道理:有能力的人在哪兒都能過好日子!
唐啟陽和他說:“菜窖裡還有三個,都給你拿著。”
薑建華笑:“那我不客氣了。”
“我去菜窖拿。”
兩人收拾好東西,薑建華並沒有立即回去,看著唐啟陽切肉,醃製肉,說和他話。
徐蘭在廚房調煮鹵水,準備鹵豬頭和豬耳朵。
曉風在餐廳裡用有點粗長的竹簽戳著豬腿,一會抹鹽,曉語和曉婕、喬怡在一邊用鹽揉搓肉條。
曉岱和曉雯帶薑楠去山腳玩。
三點出頭薑建華父子道彆離開,唐啟陽和曉岱曉雯送他們去大路。
徐蘭進地窖把醃二十多個小時的三條大魚提出來,拿上幾條小竹條到後院棚子下,她把大魚掛在棚子邊沿,掛在這裡四麵通風,白天能照到太陽一段時間,晚上霜打不著,下小雨也掃不到。
隨後拿小竹條撐開魚的兩邊,撐開晾曬。
徐蘭掛好三條大魚回到前麵給大豬腿搓鹽,唐啟陽回來也加入。
他們把肉條和豬腿搓完鹽收入地窖就灌臘腸,這回唐啟陽準備灌臘肉的五個小竹節,八個人一起灌腸。
快五點唐啟陽去做飯,曉風去喂豬然後提水燒熱水,今天所有人整天都油乎乎的,吃完飯都要好好地洗頭洗澡。
徐蘭和其他人把最後的一點醃肉片灌完,用繩子把香腸綁小節,然後用溫熱的水洗一洗,再用竹簽在香腸上紮一紮小孔排氣,放進竹筐,提到後院棚子下掛起來。
掛完香腸,代表忙活一天終於忙完,徐蘭回到前麵接替唐啟陽炒菜,他提一節糯米血腸和留出的一斤肥肉去唐興陶家。
他們家還沒開飯,兄弟倆在院子裡編竹筐,
他把籃子遞給唐興陶說:“血腸你們嘗一嘗,先給你們一斤肥肉,另兩斤年前再給。”
年初時唐啟陽和兄弟倆商定,他們家每天供給自己一小筐豬草,年底給他們三斤肥肉。
唐興陶看一節不小的血腸,拘謹說:“啟陽叔,太多了。”
唐啟陽把籃子放到唐興宇手裡說:“不多,今天我不請人吃殺豬飯,沒有殺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