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當過中軍中侯抵禦諸羌的朱寵也被選為閱卷官,但是他推辭了。他的學生張奐參加了這場考試,為了避嫌,朱寵陳明原因得到皇太後的應允。
三天後,眾人將試卷批改出來,排了先後,然後呈送到皇太後和皇帝麵前。
劉隆抽出幾張做得好的,看了一下,微微點頭,他沒有對這些人的文采抱有太大的期望,隻要能把字寫清晰,文章寫明白就可以了。
然後他又抽查了幾份做得差的,看了一眼,覺得那鬥大的墨點有些辣眼睛,但還是忍著一一看完。
此次武舉不包含六郡已賜進士的人,共錄取了一百五十七名。
劉隆看完,頷首道:“特進排榜公正,就這樣發出去,令考中的考生準備下一場考核。”
鄧綏點頭道:“按照原來的計劃考核。”
鄧騭告退,心中鬆了一口氣。這是第一屆武舉考試,儘管他已經做了幾次模擬,但仍有新問題層出不窮。
就拿騎射考試時的那頓飯來說,尚書令就向他抱怨,連孝廉都是自己帶飯吃,沒想到武舉考生就吃上了煮羊肉。
煮羊肉啊,說不得那些貧窮的孝廉一輩子也吃不上一口呢。
鄧騭被尚書令的陰陽怪氣說得啞口無言,本想說自己付錢,但是若真這樣做了,不免有邀買人心的嫌疑,隻得認栽,然後向皇太後皇帝請罪。
最後,鄧騭以考慮不周全,罰俸兩個月。
提供食物這事,風險太大。萬一提供的食物變質或者有人借用食物傳遞信息,這些都是大問題。
十天後,錄取榜單公示,皇甫規等三名小考生都名列其上。
五天後,皇甫規再一次進入考場。考生人數少了很多,但他驚訝地發現,考場周圍的防護要比上一場嚴密許多。
突然皇甫規看見前麵的人朝拜,他看不清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也跟著朝拜。
彆人嘴裡高呼萬歲,他也跟著高呼萬歲。喊完之後才發現,皇甫規才意識到皇帝或者皇太後來了。
來人正是劉隆。
十月天氣漸冷,鄧綏的身體不適就沒有過來,隻有劉隆過來了。
他被鄧騭迎到高台之上坐下,低頭看著下麵黑壓壓的考生。
劉隆掃視一圈,看
見整齊的箭靶和馬道,讚道:“特進舉辦的武舉井然有序,著實用心了。”
鄧騭連稱不敢,劉隆笑著搖頭,然後仔細觀看考生考核來。
他對那三個比他剛大一歲的考生十分感興趣。在上場考核中,這三人弓馬功夫都不弱,而且懂兵法,年紀小,是個將帥的好苗子。
大漢與周圍的羌胡蠻夷處在微妙的平衡中。羌胡隻是畏懼大漢的國力而不敢南下,倘若大漢出現一絲疲態,說不得那些胡羌就當年南匈奴那樣揮馬南下。
名將難求,大漢現在會打仗的將領隻有幾個,而且年齡都不小,這讓劉隆經常有一種人才青黃不接的感覺。
武舉章程出來後,劉隆的心這才稍稍放下。
武舉辦得比孝廉考試還浩大,不是沒有文臣不滿,但劉隆和鄧綏依然堅持這麼做了。
自光武以來,朝廷頗有輕武的跡象,文吏儒生位列朝堂,甚至出現了兩次放棄疆域的大討論。
一次成功了,一次失敗了。
邊境與羌胡毗鄰,邊郡內部又胡漢雜居,大漢若是沒有保留尚武的風氣,隻怕是離亡國不遠了。
劉隆想畢,欣慰地看著校場上的考生。鄧騭選拔的人才較為公允,他們看起來頗有真才實學。
還未到中午,射箭和技勇都已考完。
這場考試,朝廷隻提供熱水不提供食物,考生們隻得自備乾糧,胡亂應付。
劉隆與鄧騭等官員吃完飯後,休息一會兒,回來重新開始主持考試。
前世作為考生,劉隆經常碰到監考老師站在他身邊看他做試卷的情況。
沒想到有一天他成為了監考官,做了從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劉隆先到張奐跟前,他的老師是大司農朱寵,朱寵是鄧騭征辟,與楊震交好,兩人都習《歐陽尚書》。
劉隆明顯看到張奐的手抖了一下,寫出的字飄出幾分。試卷的空白處是烏黑端正的字體,劉隆看了一眼,離開繼續往前走。
他又分彆來到皇甫規和段熲的身後,發現三人寫得都不錯,暗自點頭,將這批人的安排放在心上。朝堂上培養不出名將,還是要將他們這些人放出去。
劉隆繼續巡視,遇到合眼緣的就停下來駐足觀看。他巡視一圈,又回到上首坐下,看見下麵濟濟人才,心中又忍不住高興起來。
考試時間是兩個時辰,劉隆看了一會兒,轉回內室看書寫課業。劉隆今天出來,是請了假,但是作業沒有少。
在皇帝走後,考生們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在離考試結束還有兩刻鐘時,江平悄悄提醒劉隆。劉隆從學海中回過神,起身活動手腳,然後喝了一口熱水,回到考場。
正在考場監考的鄧騭看見劉隆回來無聲行禮,劉隆笑著向他點頭。
臨近結束,考生們都在飛快地填卷子,發現皇帝又過來巡視的沒幾個,張奐就是其中一個。
他的餘光還瞥見皇帝手掌上淡淡的墨跡,這是劉隆剛才寫字不小心蹭上去的。
張奐已經做完試卷,正在檢查,看到那個墨跡,心中忍不住猜測皇帝剛才回去乾了什麼。
劉隆巡視一圈,與鄧騭對視一眼,坐在上首,靜待考試結束。
眾位考生交了試卷,在小吏的引導下拜彆皇帝而去。劉隆也起駕回宮。
他先回德陽殿換衣服,然後就去了崇德殿,和母後比劃著說起武舉的事情來。
鄧綏一臉笑意地看著他說話,劉隆歎了一聲道:“明年的武舉安排在三月,那時春暖花開,母後到時咱們一起去,去看大漢最意氣風發的兒郎。”
鄧綏笑著點頭應下。
這一百多人的試卷批改極快,沒過兩天,就出了結果。一百多人全部取中,隻排了名次,這出乎所有考生的意料。
他們以為至少要黜落一半呢?
這是鄧騭與皇帝皇太後共同商議決定的。帝後二人監考的考試,隻要正常發揮,一般都不會黜落人,隻排名次。
按照劉隆前世印象中的科舉,分了三甲,一甲三人,二甲和三甲若乾,分彆賜武進士及第、武進士出身和同武進士出身。
劉隆比較關注的張奐三人都列入二甲。
第一名則是護羌校尉虞詡的屬吏,他懂兵法又有行軍經驗,文章比張奐等人多了幾分厚重和實操性,獲得眾人一致認同,名列第一。!
星輝映川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