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鋼琴協奏曲》作為貝多芬早期的作品, 在內容表達和創作手法上固然比不上他後期的作品,但它也有自己的閃光點——華彩段落。
華彩是是協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結構部分,是集中表現鋼琴的獨奏段落, 肩負著鋼琴對主題素材的總結, 甚至還有進一步展開的功能。
貝多芬在這部作品當中對鋼琴炫技的華彩樂段有著嚴格的規定, 好像限製了鋼琴發揮,又強調了鋼琴一定要炫技的執著, 簡一鳴現在回想起來的時候, 感覺貝多芬這個可愛的強迫症,又怕鋼琴炫起來沒邊, 又怕鋼琴炫不起來。
哪有炫不起來的華彩呢?
第一樂章再現部之後,就進入了第一次的華彩樂段。
第一次的華彩,開頭就將主部主題的核心音型和持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分解和弦音型結合,快速跑動的十六分音符展現出流動的顆粒性, 像水珠連結成水流, 將音符的流動性完美展現出來, 右手的柱式和弦堅定飽滿, 將情緒層層遞進呈現。
靠近舞台的聽眾仰頭看見簡一鳴的手指翻飛,在黑白的琴鍵上來回跑動,手指靈巧得不可思議, 出來的聲音乾淨連貫, 呈現的主題旋律優美。
約翰坐在音效最佳的評委席上, 唇角勾起, 閉眼聆聽簡一鳴的演奏。
多靈活的手指,多柔軟的手腕!
旋律音勾勒清晰動人,聲音柔美圓潤,在高速的跑動中依舊節奏準確, 旋律線條從未斷絕。
約翰從這裡發現,簡一鳴竟然以一己之力,壓住了整個樂團的氣勢。
這才用了多長的時間?
十分鐘?十五分鐘?
儘管在貝多芬的安排中,樂隊和鋼琴是處於同等的重要位置上,但在實際的現場演奏中,簡一鳴已經把所有人的心思都收攏到了鋼琴上,以至於進入最後一段華彩的時候,就連指揮都回過頭來看他。
第三段的華彩是最長的華彩,也是最精彩的一段華彩,織體更豐富多彩,技術艱澀深奧,先後出現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固定動機組合、八分音符的音階下行、八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動的固定音程連續音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動分解和弦音型、柱式和弦等高難度技術。
在聽眾的眼裡,演奏者的手在鍵盤上快速舞動,一連串的音符使人目不暇接,像飛舞的火焰精靈將現場包圍,它們靈動活潑,熱情滿溢。他們不一定能聽得懂其中的技術難度,但一定感受到了那種年輕朝氣的熱情。
路加·劉坐在台下,先是認同地點頭,然後是若有所思,最後竟然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才沒有笑出聲來引起彆人的注意。
這家夥!這家夥!
居然把節奏和強度改了!
簡一鳴的演奏依舊遵循古典主義的精確和理性,但節奏的處理卻更加自由,速度有了波折,配合觸鍵和力度的變化,讓情緒的變化層次豐富了起來,張力和戲劇性更加明顯,古典主義的氣息少見,更見浪漫。
更可怕的是,他的變化不是盲改的,華彩段落之後居然還能穩穩地接住和樂隊的合奏,沒有讓交接棒掉落。聽著好像不可思議,但仔細思考,又是順理成章的。
瘋子!
真的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