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第 102 章 奧賽(十)第二輪下……(1 / 2)

在音樂中, 每個調性都有自己的性格,常見的C大調是一個平穩寧靜的調性,像是春日的山穀,舒適晴朗, 它的兄弟G大調也是一個性格, 活躍而色彩明媚,充滿陽光溫暖的調子。

調性的色彩不絕對, 跟古詩詞一樣, 有不乏樂景襯哀情, 但莫紮特這首寫於1784年的作品不是那個例外。

準確來說, 莫紮特不是例外。

《G大調第十七號鋼琴協奏曲K.453》不是簡一鳴熟悉的莫紮特1778年,卻是莫紮特同樣處於成熟期的作品,所以簡一鳴對這部作品的掌握程度遠比其他時期的更深。

莫紮特的思維很跳脫,不是那種一個主題貫穿始終的音樂家, 要是他在花國讀書, 作文百分百是妥妥的四類文,每次都要被老師點名批評,能入編零分作文典範的那種。

讓莫紮特創作, 就跟孩子蹦蹦跳跳從家走去打醬油似的, 那不是一條筆直的路, 是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的西天取經, 路過的貓咪會吸引他的注意力,路邊搬家的螞蟻會讓他好奇, 低飛的蜻蜓會引走他的視線……如同小孩俏皮的小卷毛, 這些可愛的加分項被莫紮特全部寫進了他的音樂裡。

年輕的莫紮特還不懂收斂他這些小情緒,除了他自己能彈得自得其樂,其他人都是一頭霧水, 創作成熟期的莫紮特好了一點,這些就成為了莫紮特特有的筆觸,他的專有特點,也是莫紮特演奏的難點,彈深了像故作深沉,彈淺了又幼稚,用力了油膩,彈輕了沒水平。

簡一鳴第一個琴鍵摁下的時候,有的人還不明所以,有的人已經感覺到了不同。

是指尖觸鍵的原因嗎?還是指腹?

現場的聽眾無法辨彆這種音色變化的原因。

K.453分成三個樂章,分彆是序曲、賦格和和弦變奏曲。

作品以一個充滿了向上情緒的箏示引子拉開序曲的篇章,把第一樂章寫得柔軟抒情,和弦變奏和音樂線條讓節奏起伏舒暢,那些毛毛躁躁翹起來的小卷毛都成為了這首作品整體描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活潑清新,自然明快,像顏色豐富的彩虹,鏈接了鋼琴與聽眾,又像雨後的那陣風,裹挾草木清香和雨汽,吹進音樂廳。

第二樂章為賦格樂章,包含了三個小部分,分彆為序曲、小步舞曲和終曲,從C大調發展到升G大調,序曲神秘柔情,曲調悠揚,小步舞曲靈動,富有感染力,台上的舞者隨著簡一鳴的鋼琴聲輕靈舞動。

她似乎有一些傷感,那點瑩瑩的淚光成為點綴她笑容的最佳裝飾品。

那一點傷感之情簡一鳴處理非常細微,它像水麵上的浮光,隨著日光的照耀隱隱浮現,淺淺的一層,又像倒影在水中的月亮,存在也虛幻,像極了人們常說的海市蜃樓,卻依舊是美的,或者說這種若隱若現的傷感讓這首曲子更美了。

沒錯!就是這個聲音!

威爾遜坐在底下的聽眾席當中。他算是預賽的評委,拿到了內部的評委票,他的朋友布朗聽完了亞當的演奏已經離場,隻有威爾遜還坐在這裡,不死心地尋找那段神奇演奏的主人。

他聽遍了第一輪,失望地沒找到人,布朗和他吵嘴,不相信真的有其他選手有他說的那麼厲害。他不死心,就坐在這裡聽完了第一輪,又來聽第二輪。

他就不相信能彈出那樣聲音的孩子會在第一輪就被淘汰!

現在,就是他收獲結果的時候了——簡一鳴,這個神奇的、來自東方的選手。

多麼細膩的演奏!多一分少一點都不行!

莫紮特最難的地方永遠是拿捏那個度!

這個年紀的人演奏這類作品,最怕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那種嬌柔捏造,彆說是奧賽的選手,就是已經出道多年的還這樣彈的大有人在,所以瑪莎·安達那種國寶級的莫紮特演奏家才顯得那麼珍貴,即便人到了七十歲,她的手指不再靈活,有錯音漏音,可她的莫紮特仍然像燈光下的鑽石,返璞歸真,每個麵每個棱角都如此恰到好處,熠熠生輝。

簡一鳴還欠打磨,還沒成年的他還差一點人生閱曆,然而他的莫紮特也是那麼的恰到好處,就是他這個年齡會有的清新自然,清爽動人。

此時此刻,他的莫紮特足夠吊打所有的參賽選手!

威爾遜肯定,今年的最佳協奏曲演奏獎,必定有簡一鳴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