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飯, 孫老板、花老板和方哥兒等人都誇好,更給柳魚和叢春花添了信心。
四月初一,是熟切店要開業的日子。
李青山和柳魚在前鋪賣肉時,叢春花便已在後院鹵上了肉。
鹵肉的配方後又經她和柳魚調整了, 味道更好, 並且嚴格記下了各項香料的份量。依著量, 將這些香料都裝進了用細絹縫製的小香囊裡。
每次鹵肉時, 便根據肉的份量直接往鍋裡扔相應份量的香料包便成,不用擔心會失手,很是方便。
這肉一下鍋, 慢慢地, 香味就漸漸霸道起來。
又和那日一樣,前來買肉的就沒有不問的,“這是做什麼呢?這麼香?”
“做鹵肉。”李青山指著左邊空置的那個窗戶道:“今個兒下午要在那賣鹵肉, 跟肉鋪剛開業時一樣,一斤便宜兩文錢!”
這人順著他指得方向看,就見左邊窗戶那處已貼了紅紙大報,他也開鋪子,識得點字, 打眼一瞅這做熟的比生的也貴不到哪裡去, 當即就道:“那我下午一定得過來嘗嘗鮮,這味兒聞著饞人!”
第一日做也沒敢做太多, 隻二十斤排骨,十斤豬頭肉並四隻豬蹄和三斤五花肉。
得益於孫老板和方哥兒這幾日的宣傳, 彆人暫不說,這條街上有錢的商戶們,那日聞了那飄散了許久兒的肉香味兒, 可都是很期待呢。
高低也得嘗嘗孫老板讚不絕口的涼拌豬頭肉啥味道。
因此下午這鞭炮一放,熟切店一開業,李青山雇來上街喊話的小夥計還沒出發呢,熟切窗口就來了好些客人。
打頭第一個便是孫老板,“李夫郎,給我來兩斤豬頭肉,再切個豬耳朵,多放點辣子和醋。”
那日李青山他們宴客就有這道菜,初時一聽是豬頭部分的肉,孫老板和花老板還不大願意下筷。可看那王大響抿一口酒就要夾一片讚不絕口的樣子,兩人都沒忍住。
誰知這一嘗,這幾日就光想著這個味兒了,沒這菜喝酒都不香了!
孫老板好脾氣,這條街上跟他熟識的人都愛開他玩笑,後頭拿著空碗排隊的人就說了,“你還吃出門道來了?”
“那可不!”孫老板挺挺他略有些富態的肚子,得意道:“這豬頭肉香而不膩清爽可口,豬耳朵咬起來咯嘣脆,是完全不一樣的口感。就得多加辣加醋,才下酒下飯!”
後頭排隊的人都笑,卻不以為然,心想再怎麼,這也是上不得台麵的豬頭部分的肉,還能好吃到哪裡去。
誰知在孫老板拿到他拌好的豬頭肉好心給他們一人嘗了一片後,這幾人為著剩下的八斤豬頭肉搶起來了。
“杜玉娘!你家現在一共才倆人吃飯,一次要兩斤肉你吃得完嘛!”
“咋吃不完?我現在回去就就著餅子吃半斤,晚上再來半斤!倆人正好!”
柳魚被逗笑了,細細解釋:“我們鋪子不光有豬頭肉,這排骨、五花肉味道都不錯,等給肉稱了重,我多給打點湯汁,這肉夾餅子,湯汁澆在麵條或是白米飯上都好吃。”
剛笑罵杜玉娘的張大娘聽了這話嗬嗬一笑,便問了:“那你這排骨,五花肉怎麼賣?”
“排骨、豬蹄八文錢一斤今日算六文,把子肉三文錢一塊。”
這把子肉按塊賣,是柳魚想到的。
因為做把子肉用的都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一斤生肉就要十八文。下了鍋,生肉縮水變緊實,一斤生肉也就還剩個八兩多,那得定價到二十五文一斤他們才算有點賺頭。
可這樣一下花出二十五文,估計好些人都不舍得。那還不如論塊賣,想必有很多人願意花這點小錢買回去給孩子夾餅子吃。
柳魚用筷子夾了一塊他們一斤生肉切九塊下鍋的五花肉給張大娘看。
張大娘看了,果然笑了,“行!這肉厚實,那給我來兩斤排骨,再夾兩片把子肉!”
那前頭剛把肉拿到手的人,可不得順手捏一塊嘗嘗,前頭的人一讚好吃,那後頭排隊的就放了心。
街上的路人瞧著這處人多就好奇啊,“這是新開的鋪子?賣什麼?這麼多人!”
“賣鹵肉!有排骨、五花、豬蹄和涼拌的豬頭肉!”
“豬頭肉?那能好吃嗎?”
“咋不好吃,人家那是鹵了,又放料子拌好的。剛我嘗了,味道可是好呢,就是沒搶上!”
......
排骨豬蹄八文一斤,豬頭肉十文一斤,把子肉論塊賣三文一塊,都不算貴,在能常吃肉人家的可接受範圍內。
所以,就這點兒份量哪兒夠賣,不大會兒的功夫就賣光了。
叢春花還有點不敢相信,望著刮得空空的木盆道:“這...這就賣光了?”
柳魚和李青山相視一眼都笑了,他們也沒想到生意能這麼好呢。
回了家關起門來,一家人開始對熟切生意複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