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聽過李某的名字?”
李左車疑惑地打量著陳慶。
秦滅趙之戰時,李牧力挽狂瀾,率大軍抵禦秦兵進攻,連戰連勝。
王翦久聞其大名,自知李牧不除,趙國難滅。
於是他派人重金賄賂趙國奸臣郭開,在趙王遷麵前讒言構陷,汙蔑李牧意圖投敵叛國。
趙王遷跟他後世的本家——宋高宗趙構簡直一模一樣。
他立刻遣使赴前線,召李牧進京質問。
李牧的選擇和嶽飛也是一模一樣。
秦軍大舉進攻,已經占據了趙國的半壁江山。
江山危在旦夕,這時候哪兒還有心思陪你搞什麼君臣猜忌!
李牧抗旨不遵,繼續留在前線抵禦秦軍的攻勢。
記住網址m.
趙王遷勃然大怒,命人設下埋伏將其擒拿,斬首示眾。
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被奸臣昏君合謀害死。
王翦心中有愧,攻滅趙國後,主動替李牧的後人求情。
嬴政一來敬重、惋惜李牧的枉死,二來怕李家後人在趙地繼續坐大,把他們一家全部遷往鹹陽,並賜予中大夫詹事之位。
李左車成年後就繼承了這個官職。
每天當值點卯,混吃等死。
既沒什麼親朋故舊,也少與人來往。
他仔細端詳了許久,都不記得在哪裡見過陳慶。
“若你真是武安君李牧之後,那絕對沒錯了。”
“你不識得我,我可識得你。”
陳慶戲謔地笑著。
又撿大漏了!
李左車沒有張良、韓信那樣青史留名的功績,但他的本事可一點都不差。
芸芸眾生中,被埋沒才華的豈止一個兩個!
沒有李左車這個倒黴蛋當墊腳石,韓信如何成就兵仙之名?
秦末之時,六國複辟。
韓信奉劉邦之命,率三萬新兵千裡跋涉,攻打附屬項羽的趙國。
李左車此時已經逃回了故鄉,在主帥陳餘手下做一謀士。
他向陳餘諫言,自請率三萬兵馬,斷漢軍後路,一旦糧草匱乏,漢軍不戰自敗。
陳餘此時兵強馬壯,哪裡會把區區三萬新兵放在眼中?
他大手一揮:“無論怎麼講,敵我兵力是二十萬對三萬,焉能不勝?”
“優勢在我!”
趙軍傾巢出動,與韓信軍戰於綿蔓河畔。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背水一戰之後,韓信名動天下。
事後他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不久就有人將其綁了送到大營中。
韓信非但沒有為難對方,反而親自為李左車解開束縛,然後讓他麵朝東而坐,以師禮待之。
再三推辭不過,李左車獻上滅齊、燕的方略。
韓信依計而行,果然燕國不戰而降。
這樣的人物,為何後世籍籍無名呢?
李左車先祖的名聲實在太響。
戰國時期一共出了四個武安君,白起、李牧、項燕、蘇秦。
他們無論哪一個都做到了‘以武安天下’之實,大名如雷貫耳。
韓信本已勢大難治,若得李左車相助,豈非如虎添翼?
劉邦立刻想辦法將其調離韓信身邊,去太子劉盈府中教導兵書韜略。
後來劉邦大肆誅殺功臣,李左車主動辭官退隱,得以善終。
“兄弟你為何會識得我?”
“李某可曾見過閣下?”
李坐車被陳慶看得發毛,腳下不自覺地後退了半步。
“本官有個侄子,與你命中有師徒之緣。”
陳慶眯眼笑著,如獲一寶。
能跟韓信掰手腕的大牛呀!
無非是時運不濟,才未能成名。
沒想到眼下居然在黑冰台的監獄裡。
如果不是他帶來的蝴蝶效應,李左車應該老老實實當著他的中大夫詹事,直到秦朝滅亡後才想辦法逃離鹹陽。
“命中有師徒之緣?”
“天意?”
“閣下莫非在說笑?”
李左車上上下下打量著陳慶,懷疑對方在故意戲耍自己。
“先不說那些。”
“來人,給我把牢門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