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a href=<a href="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gt;<a href=" target="_blank">
麵對張良探詢的眼神,陳慶麵色平靜地說:“始皇帝三十七年,陛下出巡途中駕崩……”
他先將朝堂中發生的變化講述了一遍,接著就延伸到對方身上。
“次年,亂軍蜂擁而起。你不甘落後,以自身名望召集了百餘人舉起反旗。”
“因為自感勢單力孤,你思慮再三後,決定投靠楚地豪族景家。”
“然而在行進途中,偶遇另外一支亂黨。”
“你與對方首領相談甚歡,黃石公所受天書餘者皆不明其意,唯此人見微知著,洞徹事理。”
“斟酌數日後,你決定改投此人帳下,助其成就大業。”
隨著陳慶的講述,張良的神情逐漸專注起來。
如今他身陷囹圄,性命危在旦夕。
然而在那位‘穿越者’的口中,他的命運仿佛大手撥弄到了另外的方向,開啟了一段嶄新的人生。
【第三年,項梁擁立楚後懷王,邀請天下各路亂軍共聚薛城,商談天下大事。】
記住網址m.
【你與項家交情深厚,提議立橫陽君為韓王,項梁一口答應。】
陳慶的聲音波瀾不驚,像是在照本宣科一樣,絲毫不摻雜主觀的感情色彩。
然而越是這樣,張良就愈發深信不疑。
當聽到這裡的時候,他震驚地深吸了口氣,像是打量怪物似的不停打量著陳慶。
先是道出了黃石公的臨彆贈言,然後又絲毫不差地說出了他心目中的韓王人選。
這根本沒辦法用巧合來形容!
【薛城會盟後,你率領一支兵馬找到橫陽君,擁立其為君。而你,則因功被封為‘司徒’,完成了終生夙願。】
張良忍不住催問道:“然後呢?”
“然後……”
陳慶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韓國曆來國小民弱,即使你智計過人,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況且偽韓王或許為明君,然而其部眾多為自私自利之徒,每每為爭權奪利而陽奉陰違。”
“你為此心力交瘁,不複之前的意氣風發。”
“其餘亂軍聲勢一日高過一日,韓軍卻內外交困,時常被秦軍追得倉皇逃竄。”
張良義憤填膺,可仔細思量後,又不得不承認對方說的是事實。
六國中屬韓國最弱,也是最早被滅國的。
況且戰國末期時,魏、秦輪番欺淩韓國,動輒割地乞降,現在還有多少百姓心懷故國,還真難說得很。
【第四年,楚後懷王號召天下亂軍共擊鹹陽。你與韓王率領一萬兵馬起兵伐秦,因勢單力薄,重歸故主帳下,聽其調遣。】
【在你的輔佐下,這支兵馬勢如破竹,連戰連捷,率先攻入鹹陽。】
【第五年元月,項籍帶兵抵達關中,設下鴻門宴,欲除掉你的舊主,避免其繼續坐大。】
……
陳慶的語氣愈發激昂,聽得張良心馳神往,仿佛自己置身其中,親自參與了一場改天換地的盛事。
但後麵的部分就急轉直下。
【鹹陽告破後,項籍恨你暗中輔佐故主,搶了他的頭功,借故扣押了偽韓王,順便將你帶回楚都彭城。】
【然而你念及舊情,仍舊暗中與舊主往來,為其出謀劃策。】
【不久,因為你的故主派兵攻打楚軍,項籍為泄憤,殺了偽韓王。你在項伯的幫助下,孤身逃離,再投舊主。】
……
【天下初定後,你心願已了,再加上深知故主為人,便激流勇退,稱病不出。】
【朝中的勾心鬥角,腥風血雨與你再沒有半點關係。】
【第二十三年,你因病而逝,諡號文成侯。】
【史書評價: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王業以昌,名垂不朽。】
陳慶口乾舌燥,一鼓作氣說完了最後一段。
張良像是陷入了美好的幻境一樣,神情感慨而向往,許久都回不過神來。
“原來如此。”
“多謝陳府令如實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