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從撂荒製到立體農業2 立體農業,發展……(2 / 2)

秦始皇這才想起,這段視頻的標題——

《從撂荒製到立體農業》

立體農業,才是這次曆史直播的重點!

許行等無數觀眾看著天幕,他們更加好奇這“立體農業”了!就這樣還隻是“立體農業”的雛形?

輪作倒茬、間作套種、多熟種植。

這三種方式,已經非常厲害了!

那“立體農業”——

它得厲害成什麼樣子啊!

【其實,這樣充分地“儘地力”的方法,還可以從田地擴展到水體。我們可以從原本單一的種植業,擴展至農業的多種經營。】

春秋時期,楚莊王挑了挑眉。

他聽著那一句“從田地擴展到水體”,又看見碧空的畫麵上出現一幕水麵的粼粼波紋。

楚莊王下意識地想到,這農田與水體的結合,莫非是類似於孫叔敖興建的芍陂那樣?

孫叔敖於楚國之境內,下膏澤、興水利。

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也提高了糧食的產量。

同一時空裡,楚國的孫叔敖本人也在看著天幕,自然也想到了自己建設的芍陂。

但他建設芍陂。

是要讓天旱時有水灌田,洪澇時避免成災。

在芍陂建成之後,安豐一帶確實也成為了他們楚國的經濟要地,每年產出許多糧食。

乃至於,楚莊王打敗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孫叔敖的芍陂也不可謂無功。

但是天幕說的從單一的種植業、擴展到農業的多種經營?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孫叔敖大膽想象,莫非是可以利用水體養魚?

在種植業上,繼續利用灌溉用的水體,發展漁業,這確實是很有創造性了。

天幕所說的多物種、多層次,超出於種植業的多種農業經營,是這樣嗎?

孫叔敖:我已經竭力想象了。

除了漁業,還有什麼與水體有關?總不能再加入什麼畜牧業、林業吧!

在戰國時期的魏國,西門豹也在興建大型的農田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

秦國,秦王政時期。

一位名叫鄭國的韓國人,在關中平原北部興建了鄭國渠。數以萬頃計的鹽堿地“斥鹵”,成為了畝產一鐘的良田。

在這一時期,秦王政亦是好奇地看著天幕。

西漢,漢武帝也是如此。

在他的時代,可謂大興農田水利建設。

譬如關中地區、河套地區、河西走廊,這些地方都發展起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

如果要說,農田與水體相關的地方。

他們這些人便紛紛想到了,這些能夠帶來巨大效用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

至於更多的關聯,暫時還想不到。

他們在各個不同的時空裡望著天幕,隻見那無垠的蒼穹之上忽然出現了一個陂塘。

陂塘的旁邊是稻田,應該是用來灌溉、種稻的。

與此同時,陂塘的裡麵,則是有幾尾遊魚翕動,表麵上更是浮現著一些漂亮的蓮花。

【漢代,已經出現一種利用“陂塘”來灌溉種稻的方式,這種“陂塘”裡還會養魚種蓮,在“陂塘”的堤上還可以種樹。】

【這便是一種綜合的土地利用方式。】

【《水經注》記載,東漢時期,習鬱按照範蠡養魚法,從大陂引水,形成一個小魚池,“楸竹夾道,菱芡覆水”,也是同樣的方式。】

孫叔敖滿意地點點頭,果然是養魚啊。

在田地旁邊建陂塘,在種植業裡加入漁業,充分利用了水體,確實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這就是“立體農業”嗎?

思及此,孫叔敖的頭頂,緩緩飄過六個句點。風中淩亂,好像沒有想象裡的神奇!

雖然還有種蓮、植樹,但是總感覺差了一點。

春秋末期,正在從事各種經商、順帶發展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範蠡,則是緩緩打了一個問號。

哈?東漢時期的人學我養魚?

範蠡的視線一瞥,看見迢遙天際、巨大的光幕之上,緩緩有白色的半透明彈幕飄過。

[許行:厲害啊範蠡!!]

範蠡:“……”扶額。

【南宋陳旉的《農書》記載,高田鑿池蓄水種稻、堤上植桑係牛,亦是如此。】

【直到明清時期,這些經驗至於低窪地區,就形成了一種特色的堤塘生產方式。】

【地勢低窪的地區、水患嚴重,可能還會受到鹹水的威脅,那要怎麼辦呢?】

【人們將這些低窪地,深挖成塘,以土覆蓋塘的四周,稱之為“基”。這樣一來,基與塘,就可以分彆發展種植業、養魚業。】

孫叔敖:種植業、養魚業,但是堤上植桑係牛??

這是真的要往畜牧業發展啊!

許行見了,也是連連稱讚。

基與塘,這樣既解決了不良條件的限製,又擴大了生產的領域,實在是非常巧妙。

範蠡:很不錯!

【在基上種植荔枝、柑橘、龍眼、香蕉等等,我們便稱其為“果基魚塘”。】

【再比如還有一種“桑基魚塘”,在基上種桑,塘裡則養魚。桑葉可以用來養蠶,蠶糞可以再用來飼魚,這樣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體係。】

隻見天幕出現三行文字——

《高明縣誌》:

基種桑,塘養魚,桑葉飼蠶,蠶糞飼魚,

兩利俱全,十倍禾稼。

孫叔敖:石化.jpg

還真的種這麼多樹啊!而且還是種的果樹!

香蕉又是什麼東西!

林業,已加入“立體農業”魚塘豪華午餐。

孫叔敖:目不轉睛看著天幕。

而且居然還在裡麵養蠶!蠶糞拿回來飼魚也是絕了!

桑樹,種在一起也是非常絕!

孫叔敖:不愧是兩利俱全、十倍禾稼!

就有一點。

……他已經快要忘記這是農田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塘內養殖水生飼料,用來喂豬,豬糞、塘泥,則用來培育桑樹。】

【還有稻基魚塘、蔗基魚塘、葵基魚塘……】

孫叔敖:畜牧業,成就達成了:)

養豬、豬糞又拿來培育桑樹。

再加上前麵的蠶、魚等等。隻能說是非常厲害了。

隨後。

天幕的動畫裡,顯示著明朝嘉靖年間。

一名卡通角色出現,身邊掛著他的名字“譚曉”,地點則是“江蘇常熟”。

譚曉正在與他的兄弟一起開發荒窪地。

隻見他們在這片荒窪地之中,將最窪的一個地方,鑿成了魚池。

在次窪的地方,種植了菰、茈、菱、芡這些水生的植物。

有的地方,還開出菜畦。

譚曉與他的兄弟還在魚池的上麵,還架了幾個籠舍,用來養雞、養豬。

接著,還用雞、豬的糞便,拿去飼魚。

同時在這片田地的周圍,還築起了高塍,在高塍之上種植了梅、桃等等。

生產的內容,豐富之極。

對土地的利用方式,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栩栩如生的動畫放映完之後,在悠然小調的背景音樂當中,天音不疾不徐地響起。

【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區已經形成了一種“農、桑、魚、畜”相結合的生產方式。】

【人們在圩的外麵養魚,又在圩的上麵種植桑樹,在圩的裡麵還種植水稻。然後,產出的桑葉用來飼羊,羊糞又用來給桑樹施肥。大田作物的副產品,用來飼養畜禽。畜禽的糞便又作為肥料,用來飼魚。還有塘泥,可以用來肥田、種禾。】

【如此,巧妙地利用了水陸資源,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農業生物之間的互養關係。這種人工生態係統,生產能力突出,經濟效益也高,無疑是將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

上至皇帝、諸侯國君、賢臣名相,下至田畝之間門的布衣百姓,感慨讚歎不已。

並且紛紛決定效仿。

原來這就是“立體農業”。

農、桑、魚、畜,四者相結合,讓它們之間產生互養的關係,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這也太絕了吧!!

而且最主要的是——

這種十分先進的生產方式,對他們現在的各時空來說,幾乎沒有多少難度、阻礙!

許行:大家學起來!

秦始皇:馬上推廣出去!

漢武帝:立體農業,發展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