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中國的醫生嗎?難道之後還有彆的國家。”
秦始皇嬴政敏銳的意思到了中醫,這個名詞的不對勁。
中醫這個詞始於屈辱的壓片戰爭之後,是東印度公司的人, 為了區分西方醫學,而給中國醫學起的名字。
在1936年左右,由國民政府編撰的《中醫條例》中正式采納這一詞。
因此在屈辱的戰爭前,古代是沒有中醫這個說法的。
在古代中醫可以用岐黃、青囊、杏林、懸壺等來稱呼, 甚至在近年考古中出現的扁鵲一詞, 也不再單一代指某人,而可能是一類醫家,或醫家的頭領。
所以嬴政是不可能聽過中醫這個詞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中之前天幕就多次提起過, 多半代指中國,醫毫無疑問是醫術,那麼合起來,這中醫就是指:中國的醫術。
什麼時候醫家還需要區分國界了。
除非外麵還有能秦/中國比肩的大國, 有能與中醫相提並論或平分秋色的醫術。
隻有這樣為了區分兩種醫術的不同, 才會出現以國家加職業的代指。
不然若是一些蠅頭小國, 擁有的醫術不甚出彩, 無外乎被秦吞並或同化, 如何配讓人做區分。
嬴政想著陷入深思, 他還記得天幕之前說過, 西域諸國, 說過外麵還有許多好東西。
但嬴政經過這幾年的修整,在製作了新的農具,調整國策任用賢才,安撫民生, 使六國歸順,處理完大秦大部分隱患後。
不止一次派人出使西域各國,並沒有找到強大到值得和秦相提並論的國家。
匈奴就更不用說了,嬴政腦子又沒進水,處理好國內事物。
第一個打的就是在天幕中,屢次被提及的匈奴,直把對麵打得潰不成軍,沒個十來年都緩不過氣來。
既然不是他這時候的國家,那麼是之後的朝代太弱,被外來者欺負,淪落到和不值一提西域小國一樣嗎?
嬴政沉思,他覺得可能性太小。
以他有限的見識,是想不出什麼樣的廢物,會讓中原變得和西域小國一般弱小,還被外族壓著打。
而且都說相提並論才稱中醫。
這句中醫就已經側麵承認了中國的強大,真的弱國連被提起都不配。
那麼就隻剩下一個可能了。
秦使所走過的國家,還遠遠不是世界的全貌。
外麵還有更廣闊無垠的土地。
此刻的他不過如管中窺豹,坐井觀天的青蛙一般,以自己有限的見識,在窺探無邊的世界。
想到這裡,嬴政連呼吸都忍不變得炙熱。
外麵的世界究竟還有多大,又還有什麼在等著他,世界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想讓大秦的鐵騎一一踏過這些地方。
緩了緩,嬴政召開了朝會,在經過朝中大臣激烈的討論,從生產力、兵器、兵力、財政、國內情況等多方麵探討題後,大家還是一致決定,步子不要誇太大,還是先以發展鞏固國內為主,輔以打下周邊西域諸國。
嬴政對討論的結果沒有意見,不如說這正是他想要的。
外麵廣闊的土地固然令人心動,但好高騖遠是愚人的做法,嬴政已經知道,一個人走得再快也是沒用的,打下來的土地,後代守不住,隻會加快秦朝的覆滅速度。
嬴政想要秦朝萬萬年,那麼此刻的忍耐就很有必要。
就是經過這一番思考後,秦始皇嬴政更加的渴望能得到仙藥了,要做的事情還有那麼多,他還想要活得更久。
仙人會在天幕中透露長生之法嗎?嬴政目光灼灼的盯著,展現在麵前的小雲片。
距離太過遙遠,找不到目標,壓根不知道自己被老祖宗,寄予厚望的天幕,此刻開始講起瘟疫。
【不提中醫黑那些讓人不快的言論了,說回東漢末年的醫生們。
東漢末年是個神醫頻出的時代,建安三神醫各有所長。
華佗自少時起就四處遊曆,途徑安徽、河南、江蘇等地,一心專研醫術,不求仕途,其醫術非常之高。
後世醫者若是能被誇上一句“華佗在世”、“元化重生”,便是對那醫者,醫術的極高認可。
作為後世醫生推崇備至的醫者,華佗本人在醫術方麵屬於全能型內、婦、兒、針灸無一不精,其中尤其以外科最出名。
外科一聽就很西醫很現代的醫學,尊定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距離東漢末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時間門。
其中外科手術最緊要的問題,就是施術時會導致病人劇烈疼疼,掙紮甚至因為過痛而死亡。
直到1846年美國摩爾頓醫生,首次使用了□□作為全身麻醉劑,才解決了外科手術的疼痛問題,得以大型手術。
這也是麻醉首次登上世界的舞台。
而華佗作為一個距離現代或近現代,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人物居然以外科出名,是不是會讓人覺得八竿子打不著。
實際上在史書中和現代的很多醫學記載中,都說明了早在東漢末,華佗就開始采用外科的方法為病人治病。
其中最為關鍵的藥物就是麻沸散,是以曼陀羅花,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等具有麻醉性的藥物,輔以熱酒配製而成。
人服之便會如醉死一般,毫無知覺的陷入昏迷。
這時華佗就能以剖腹之術,去除病人體內的結積物,並在去除的過程中,有意識的保持清潔,避免細菌汙染。
如病在腸,縱然還不知道細菌感染等微生物的存在,華佗也會主動清理傷口和易感染部分,明白自己要怎麼做,才能提升病人的生還率。
可見當時華佗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外科手術流程。
而能做到這一切的華佗,是出生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東漢末人物,其才華跨越了時間門。
在中國醫學和世界醫學,都是空前且罕見的創舉。
可以說要不是華佗意外被曹操殺死,其本畢生所學的醫術,也因為意外遺失。
中國的醫術說不定,還能更上一層樓,外科也能更早的出現在世人眼前。
而不是等到一千六百多年後,才在外國的口中被發展出來。
說到這裡就忍不住吐槽一下曹操。
承認曹操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無論在三國誌中還是三國演義中,其梟雄形象令無數人為之折服。
在東漢末年,也推動了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用人唯才是舉,打擊強豪,本人更是才華出眾,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其中詩歌文學的相關創作,還上了中小學生的課本。
up到現在都還記得《觀滄海》的壯麗宏偉。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幸甚至哉,割以永治
雖然最後一句常備各種調侃,但不可否認這是一篇優秀浪漫的詩歌。
不過曹操到底不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作為一個上位者,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民生百態。
其中殺華佗這件事,真的讓人不知道怎麼說才好。
在史書記載中,當時正值赤壁之戰戰敗期間門,曹操得了頭風病,又要親自處理國事,身體非常不好,便尋找名醫為他治療。
華佗是當時有名的醫生,曹操聽了就征召他前去治療。
作為醫生華佗當然拒絕不了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當即啟程麵見曹操。
並為他的病下了診斷,這病短時間門難以隻好,隻有經常治療才能延長壽命。
這裡要說一下的是,華佗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諸如要給曹操開顱的神奇言論。
所以不用拿華佗覺得自己是神仙,能在古代處理無菌、顱內壓、引流等問題嗎?就敢給人做開顱手術,曹操是多多疑的人啊,殺華佗殺得好,來充當自己看不起中醫的遮羞布。
這邊建議出門右轉,看看正經史書在說話。
啊!當然也有看了史書幾句話,就開始瞎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