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1 / 2)

第三章

朱元璋對詭異莫測的水鏡事件下了最嚴封口令,值守太監與侍衛誰也不敢向外透露半個字。

洪武帝的狠,誰人不知?

即便是那些年陪他打天下的臣子,出了問題也是說斬就殺,不講虛的情分。

然而,風過留聲,雁過留影。

說的不是水鏡異象,而是暫停宣讀的繼位詔書。

陛下在朝會上不露聲色,一丁點也沒顯露出異常情緒,但總有敏銳之人發現了不對勁。

太子朱標四月病逝,朝中對於誰是下一任的太子頗為關注。

八月,朱標下葬孝陵東。在此之後,為了朝局穩定,趁著眾藩王回京奔喪,依照常理該儘快決定新的繼承人了。

時至九月,朝堂眾人都在等朱元璋的決斷。

朱標死後,陛下已經召集過群臣討論冊立新太子一事。當時劉三吾大膽勸諫:“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①

過去幾個月,瞧著陛下時不時關照孫子朱允炆的生活,似是愛屋及烏。

有些人產生了猜測,朱元璋很可能將對朱標的看重轉移到他兒子的身上。誰說洪武帝一定要在兒子中選擇,說不定隔代選孫子繼位。

太子朱標有過五個兒子。

出生前後分彆是: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朱標的原配嫡妻是常氏,開國大將常遇春之女,名將藍玉的外甥女。

生下了朱雄英與朱允熥,但在嫡次子出生後不久,她就撒手人寰了。而嫡長子朱雄英在生母去世後的四年病逝。

常氏死後,太子次妃呂氏被扶正,成為繼太子妃。

她的兒子朱允炆從庶長子變成了嫡長子。而朱標的另兩個兒子朱允熞、朱允熙也都是呂氏所生。

簡單算來,先太子朱標活著的四個兒子中,有三個是繼太子妃呂氏親子。

什麼?你要說扶正的繼太子妃不是正妻,朱允炆不能變成嫡長子?這事要看朱元璋怎麼認了。②

如果洪武帝要選孫子繼位,該選哪一個呢?

從過往朱元璋露出的態度,對於朱允炆更為親和,誇讚朱允炆的純善孝順。

隻不過,人們等啊等,從九月等到十月半,冊封繼任者的明旨遲遲不發。洪武帝究竟在做什麼啊?!

朱元璋當然是在慎重行事。

水鏡事件過去一個多月,對於他產生的衝擊影響不能說是翻天覆地,也是山呼海嘯般凶猛。

他將當日見聞記錄在了小本子上,反複思考那段影像所透出的每一個細節。

水鏡提到一句,“雖然洪武三十年他下令停止官方繼續從太倉到遼東的海運了。”

現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保守估計,不出意外他可以再活五年。

五年之後,自己也就是七十歲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不能自欺欺人會長生不老,指不定哪天他就藥石無罔死了。

可往好了想,至少還有五年,那就不必急在幾個月內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得先弄清楚永樂帝“Judy”的情況。

無奈,確定“Judy”身份的進度緩慢。

水鏡中的小人語調接近北平一帶口音,但那個女聲有些飄忽不定、斷斷續續。也許是時間造成的傳輸阻礙?反正他聽不清“Judy”的讀音。

另外,考慮到文字的書寫與讀音會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且根據地區不同而口音不同。“Judy”是番邦文字,要在京師找到認識它的人很難,找到了也不能讀出後世音調。

那就換一個角度。

“Judy”派鄭和下西洋,想來很看中此人。找出他,也許能反推出永樂帝的身份。

這番尋找也不順利。

朱元璋留意了兒子們與孫子們的手下,沒有一個姓鄭名和。

有兩種可能性。鄭和是在“Judy”做皇帝之後才冒頭,或者這不是他的本名。當陛下賞識一個人,給他賜姓賜名,這種情況不少見。

再換一個思路。

民間傳言“Judy”下令去西洋,與某個男人相關。

這個原因可能是謠言,但總是事出有因。那麼兒孫們有特彆關注某個男人嗎?

朱元璋沒有急於冊立繼任者,而是三不五時組織家宴飯局。把兒孫們聚集一堂,旁敲側擊觀察眾人,可是也沒瞧出誰不對勁。

水鏡中還透露出一條消息。追溯七下西洋的源頭,竟是能聯係到太子朱標之死。

朱標的死亡會引發什麼呢?最直接的就是本來沒有懸念的繼位人突然成了大問題。

朱元璋本來傾向讓朱允炆繼位,不隻是喜歡這個孫子的性格,更是權衡多方利弊。選朱允炆,而不選朱允熥,因為他們牽扯到的政治勢力。

朱允熥的生母是常氏。雖然常氏的父親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早逝了,但其舅舅藍玉還活著。

淮西一係的功勳武將,一起打天下時各個都是好幫手,但是到天下初定後就不一定樣了,可能變成尾大不掉的外戚。

朱允炆生母呂氏就與淮西勳貴們無關。其父呂本原先是元朝官員,後歸降大明。呂本從太常寺卿到禮部尚書,後來管過鹽務,文官出身,而死在了洪武十四年。

倘若朱標活著,以他的本事或能挾製勳貴武將,但是他的兒子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看著鏡中自己已然兩鬢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