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 文華殿鴉雀無聲。
眾人很想東張西望瞧一瞧身邊人的反應,但又不敢亂動作。
一屋子人幾乎全部僵著身體的古怪場景出現了,大家仿佛中了某種群體性不能動的咒語。
朱元璋繼續和善笑容鼓勵眾人快動筆,而如今對子孫們的態度打心底變了。
從「這些都是我的血脈希望他們能好好享福且護衛大明」, 變成了「這些人都是孽債將來一定會掀開我的棺材板。」
朱家天下, 世代相傳, 如此美夢在看到朱祁鎮後就徹底碎了。
不肖子孫肆意揮霍,毫不在意大明的傳承。
到頭來史筆如刀,朱祁鎮固然被釘死在恥辱柱上,但作為開國皇帝要承擔根子上就壞了的罵名。
對此, 豈能不怨憤。
他把所有好處都扒拉到朱家手裡, 一點利益也不願分出去。是為了自己, 但也是為了讓後代子孫享福。
負了一起打拚的兄弟, 毫不在意朝臣給了他們超低薪資。唯獨沒辜負就是朱家人,可反手給他一刀的正是子孫後代。
改革!一定要改!
曆史的選擇岔路來了,那就走上從未設想的路。
前路可能給朱家帶去覆滅, 但他不在乎。
反正大明早晚都會亡,而他也時日無多, 那就去選擇與眾不同的滅亡方式。
不過, 改革不能操之過急,要分幾步走。
先找幫手,給人畫大餅看到前方的利益,研究以往沒有的新技術投入到民間。
期間收獲了利益分一分, 再繼續朝更廣闊天地衝。海船一開, 外麵的世界大得很。
真希望之後的水鏡影像,咕咕能給出一張地球地圖。
如果有第二次評論的機會,他必會留這樣的評論內容, 但對結果不再抱有天真期待。
之前在評論區釣魚,已經被後世人毒打過一回,真吃不準實話實說會有啥反饋。
不給地圖,給點彆的也很好。
比如怎麼提升農作物生長,比如科學學科的形成曆史,比如發展科技路上的絆腳石是什麼等等,都能用來參考借鑒。
真是好想知道!
朱元璋暗默默想著,這些內容的相關影像總不能再把他氣到吧?
算了,水鏡放什麼內容不是他能操控的。
沒影的事,暫不多想。
說回找幫手,要哪裡找?
先明確方向,找有掌握科學技術潛力的人群,且能有心去研究表象下的科學原理。比如不隻是觀察到天文現象,更要有心去研究它出現的原因。
具體研究範圍有待商議。
朱元璋承認他不懂,隻知道算術、天文、水文都在其列,而他沒想到方麵肯定還有很多。
他不懂,卻能尋找懂行的,也能培養出更多懂行的人。
西方能在1473年出現哥白尼。泱泱大明,豈會沒比之更出色的人。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同理,隻要舍得投入,必能開拓出一片讓科學發展壯大的土壤。
一開始的操作很簡單,就是砸錢。
人一旦想開了,很多事就不是事。與其把錢留給敗家後輩,不如砸在科研上,至少他努力過問心無愧了。
對比咕咕所在後世,大明人罕知科學。
砸錢建立學校就很關鍵。
一邊讓有潛力悟出科學規律的人去搞研究,一邊引來新鮮血液讓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科學。
學有所成者要投放到朝堂上,在六部之外成立科技部。
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必要有代表新利益集團的官員勢力出現,初期必要有朱家子孫加入把控方向。
誰去?
今天眾人交上來的答卷是判斷依據之一。
臨時考試是給眾人的一次機會。
他曾經定下的藩王製度,“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①
現在對藩王的政策也要發生變化。人人憑本事拿俸祿,一部分人去守邊,另一部分參與到改革中來。
殿內,數十人遲遲沒有落筆。寫真心話,難道不會等同於試試就逝世?
作為兒孫,被殺的可能性不高,但是被罰錢的可能性很大。
父皇/皇爺爺已經變了,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對孩子們大方的大家長了。
瞧一瞧代王與齊王,他們被罰俸祿一次是一年起步。再被罰下去會如何?
大明藩王其實沒有領地隻有管轄軍事權,而對民政無權插手。
眼下如果讓朱元璋不滿意了,是不是會把“食祿”部分也給刪了,還要他們反過來掏錢交罰款?
其中有些人嗅到了更加不祥的氣息。
恐怕不是今天有被罰錢的可能性,而且是將來都沒躺著拿錢的好事了。不做不錯,躺著享福,那些好日子就要遠去了。
究竟是誰把朱元璋刺激到這種程度?
是朱棣?
不,他還沒這麼大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