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四十二章 。(1 / 2)

鹹陽·招賢館

嬴政微服出行, 暗中視察選拔人才的情況。

早在發出砍頭奇怪文風公告之前,已經對招賢館進行了調試整改。

加強監管流程,例如確保登記選拔信息的官吏不會以貌取人, 又如杜絕發生暗中構陷將自薦者拒之門外的可能性。

優化自薦流程。

定期舉行暢談會,不空談,而由朝廷給出民生相關的各種議題。

官吏需將辯論內容記錄在冊, 這也是考察自薦者的依據之一。

若不善言辭,而隻善書寫,提供竹簡與筆墨供人當場直抒胸臆。

今天議題是“如何更好發展農業”。

嬴政選擇站在角落觀察,而室內一點也不冷清。

參與辯論的二十六人從內到外圍成兩圈,秩序井然地席地而坐。以身高排序, 確保了視野不受阻。

靠著三麵牆的位置,預留好了站立觀眾位置。今天沒有發言意願, 或者不好意思講話,也能做一個好聽眾。

主持官:“閒話不敘, 進入今日暢談。今日以「農事發展」為題,願諸位暢所欲言。”

簡單介紹規則:

暢談會分三輪進行。第一輪依照座次序列發言;第二輪舉牌補充發言;第三輪舉牌提問, 舉牌回答。

最後離開前勿忘找書吏, 核對竹簡所記的今日各自發言內容,如有需要可補充。

凡是進入暢談會的發言者都已經經過兩輪考核挑選。哪怕本次來鹹陽自薦失敗了, 但也能獲得一筆車馬費作為補償。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這一批趕來招賢館的人與以往相似又不同。一來受到天命在秦的影響,二來聽了砍頭公告後聞風而動,是判斷出朝廷有新的人才政策。

來到鹹陽, 發現氣象果然不同。本來的鹹陽城似巍峨高山,現在多了一種潺潺河流帶來活力感。比起往年的肅穆,更添生機勃發。

“有請第一位發言。”

主持官的話音一落,暢談會正式開始。

不多時, 輪到了排在前位的贏乘雷與贏雲旗。

今日參會者中,兩人看起來最年輕。侃侃而談,毫無拘束之態。

嬴雲旗:“論及農事,不知諸位是否感到遺憾?書海浩渺,竟少有相關專著。就鄙人所知,《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辨土》、《審時》四篇,是現今少有的專論農事之作。”

接下去,論及四篇所涵蓋的內容與思想。

他書中的農業政策談起,再談耕地播種、改良土壤、時令農作規則,以及農業管理模式等方麵。

眾人為暢談農事發展而來,豈會不知農書的重要性。

往最實際的方向說,一本好的農書能給官員帶去參考知識,助其管理當地農作。

書中所言不一定全部合適實際種田情況,但能夠開拓視野,比如怎麼沃土、怎麼澆灌、怎麼選種等等。這些訊息,甲地知而乙地不知,需要通過農書傳播推廣。

贏雲旗接著發言,聊起讀《上農》四篇後的疑惑與不解。

大秦幅員遼闊,必不是四篇文章就能記錄全境農業知識。她與兄長今天就是來拋磚引玉,讓所有參與者能放開了膽子直抒胸臆。

當下,效果很好。

與會者聽到有人先提出了呂不韋主編的著作,也都沒了顧慮,更加敢於無話不說了。

討論會的氣氛愈加熱烈。

殿內,站立的觀眾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頻頻點頭,不少躍躍欲試想要加入發言探討中。

人群中,卻也有異常沉默的人。

張良頂著絡腮胡的偽裝,手持虛假戶籍證混入了招賢館。

明知此舉莽撞是冒著被逮捕入獄的風險,卻無法控製想親眼一睹選才現場與自己的預測是否吻合。

好消息是他的推測正確,壞消息是他的身份尷尬,背著刺殺始皇帝的通緝令。

偽裝術能令他逃亡四野,卻不能讓他堂堂正正地出現在朝堂之上。如要出人頭地,除非被特赦。

下一刻,張良驀地一僵。

不是錯覺,斜對角有一道視線穿透人群落在了他身上。

對方是高個大漢,著裝樸素。乍一看隱沒於人群,但對上那雙眼睛後,忽而壓力如泰山壓頂。

是嬴政!

張良背脊發涼,這種眼神意味著自己被認出來了。

怎麼就立刻被認出來了呢?

按理說始皇帝從沒有見過他的正臉,至多通過彆人的口述或看過畫像而已。他搞刺殺時是蒙麵,嬴政總不能透過麵罩瞧得清楚吧?

這會不可避免再次想起刺殺當日的博浪沙。

光天化日之下,突然冒出的仙跡著實不符合常理。由彼及此,嬴政有特殊觀相術也實屬正常?

張良腦子有點亂,他無法不多想,他親曆了奇異現場。此時,更是宛如被猛禽盯上的野兔,深知今日怕是凶多吉少。

很快就有侍衛來到了,將張良“請”到招賢館的後院喝杯水。

清靜小院,鳥語花香。

室內,一條木案,兩張席墊,侍衛立於後側。

嬴政先行坐下,不急不緩地說,“你也彆站著了。”

張良身體僵硬,慢一拍在木案另一側坐下。

他保持著不能更標準的正襟危坐姿勢,一時間卻不敢直視對麵的人。

曾經,他從不畏懼始皇帝。敢於散儘家財,抱著死也無妨的想法,千裡迢迢去搞刺殺。

如今,相對而坐。

明明對方沒有喊打喊殺,那些侍衛的佩劍也都在劍鞘之中,但莫名的惶恐湧上心頭。

張良清楚自己是後悔了。

不是因為逃亡被抓會命不久矣,而是發現此生走到儘頭時一事無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