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串的“雞雞雞”念得眾人頭昏。
評論區原來隻顯示文字沒有配音, 這一集開始卻自動配了音,就讓觀影者被動接受了一波“雞雞”音攻。
朱元璋注意到水鏡右下角多出了一個○,其中寫著“AI配音”。
他不了解AI是什麼, 但聽著正在讀評論的聲音沒有一點感情起伏,猜測這種聲音不是人類發出來的。
後世能模擬以假亂真的隕石雨,那麼搞出不是人的人聲也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
他猜測這些技術或許都本集裡提到的名詞“電子計算機”相關?猜測正確與否, 無從證實,而且它也不算太重要。
就如AI不是重點, 重點是雞雞繞口令讓人注意到文字注音問題。
在小本本上記下這點,著重做了標記, 等看完所有評論再來討論。
『△月半彎:林語堂發明的打字機確實很先進,但是沒有在中國推廣普及。內部機械結構越精妙, 量化生產越要大量的前期投資,還要考慮到成本與收益比差是否值得大批生產。
林語堂是文學家又不是資本家,他為發明打字機把前半輩子積攢的十幾萬美金稿費都給搭進去了。好不容易做出成品樣機, 可是在商業化上折戟。
那時已經是1947年。看年份就知道國內的局勢,不指望能哪家廠商能拿出大筆投資。
與此同時,糟心事不斷。意大利籍美國工程師聲稱“明快打字機”是他發明的, 被林語堂竊取了。
林語堂在美國申請了這款打字機的專利,但對方汙蔑式搶奪發明權的做法給明快打字機本就艱難的商業化雪上加霜。
哪怕是今天, 美國公司抄襲或盜用了中國公司的產品設計,要追討賠償也不容易。
在美國打官司, 怎麼可能不遇上地方保護主義。即便最後勝訴,是損失了一大筆的精力、時間門與錢財。
二十世紀中葉,在美國打官司也一樣。林語堂在一堆亂事與瀕臨破產的情況下,隻能把打字機的專利低價賣給了美國公司。
隨著國際格局變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美國公司不會再去中國搞大規模投資,這款中文打字機項目最終被徹底雪藏。
¥¥¥¥:其實,20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國內普遍采用的是舒式打字機,一直到六七十年代都在用。
舒震東發明的。沒有鍵盤,而是一大盤排列有序的鉛字。需要打哪個字,就在一堆字中尋找,操作杠杆針對性地按下哪個字。
舒式打字機據說每小時能打兩千多字,這種速度比手寫要快倍左右。
它的先進性不及明快打字機,但是從普適性的角度來說,更符合當時國內的生產條件。沒有過於精密的機械結構,前期投資也就小了很多。
檢索字體時不使用劃分部首偏旁的巧勁,而是一個個字去搜查。
考慮到民國時期的國民受教育程度,按字搜查的檢索方式初時很笨拙,但更容易上手。雖然耗費時間門,可通過死記硬背也能熟能生巧。
再說國內有對打字機的市場需求。在手抄與批量印刷之間門,存在空白地帶。
那個時候使用印刷設備的成本較高,隻有印刷大批量文本才能賺取利潤。日常辦公隻需要幾十分文件的話,手抄太慢,印刷太貴,那就是打字機的市場了。
商務印書館在1920年就首推舒式打字機,還給量身打造了推廣動畫片。
1922年,後來鼎鼎有名的萬氏兄弟,製作了《舒正華打字機》,這是中國第一支動畫片,時長一分鐘左右。(萬氏兄弟,中國美術片開拓先鋒,製作出《鐵扇公主》、《大鬨天宮》等頗負盛名的動畫片)
舒式打字機的銷量尚佳,直至1934年的十幾年間門,商務印書館共計賣出超過兩千多台打字機,還推廣到了東南亞地區。
音量↓↓↓:所以說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一件發明想要成功商業化,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林語堂的打字機出現得太晚,比舒式打字機晚了二十多年。想改寫市場既定的格局,肯定要投入更多成本。另外,舒式打字機是國貨,明快打字機卻隻能靠美國佬注資,就又受製於國際局勢。
(回複46)
△我不愛吃素:簡體字牛逼!拚音牛逼!
休止符:得了吧,缺胳膊少腿的玩意有啥好的,繁體才好。
W—W:不是吧?不是把?3202年了,這個問題怎麼還在吵?
脫離時代談問題都是耍流氓。民國年間門,使用羅馬字母取代漢字不是非主流聲音。誰都想平穩推進改革,但時不與我,有時候隻能以極端手法辦事。
後來,適當地簡化漢字也是適應時代需求。那會大陸的人口基數與極低識字率擺在那裡,簡體字更利於推行掃盲與普及教育。現在進入網絡時代了,真想要學習繁體字的途徑不要太多,沒人攔著你充分利用一鍵轉化功能。
(回複100+)
……』
至此,評論結束,水鏡在幾秒之後消失。
朱元璋收回緊盯牆頭的目光,環視在場的眾人。
“今天誰也彆謙虛,你們就是憋也要給朕憋出看法來。對於本集影像,誰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