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5 章(1 / 2)

醫漢 春溪笛曉 6481 字 5個月前

霍善在東漢又多了一個家,這幾天張仲景已經給他捋了捋這個時期的情況。

鄧綏執政時期,也就是後來的漢安帝登基的前十幾年,整個大漢都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

首先是河西的問題,自從坐鎮西域的班超申請回朝養老,河西的繼任者就換了個庸才。這也是很正常的事,若非班超懷有大抱負大誌向的人,誰願意紮根河西這種苦寒之地?

班超走後,後麵過去的人壓根就沒把班超他們歸納總結出來的民族政策當回事,對於歸順大漢的遊牧民族十分苛刻,平日裡極儘壓榨之能事。

人家本來就是想過安穩日子才歸順過來的,平時還兢兢業業地給你當肉盾對抗其他入侵者,現在你這麼亂來,我乾嘛還聽你的話?走了,走了,這裡不是我們的家!

這就導致河西一帶叛亂不斷,當地軍民大量逃亡!

邊境出了大問題,這是外患。

還有內憂呢,接下來十幾年中東漢要發生的天災類型之豐富、次數之頻繁,實屬古來罕見:地震、暴雨、山洪、水災、風災、火災、冰雹、旱災、蝗災、地陷、山崩……

而且其中大部分災害都涉及十幾二十個郡縣,賑災難度非常大,以至於鬨饑荒鬨到“人相食”。

相比起來,劉徹在位時期都能稱得上是風調雨順了,天災方麵隻是黃河泛濫比較難搞定而已!

這種遍地自然災害的情況,想預防都沒什麼很好的辦法去預防。

就好像劉徹那會兒大夥都知道雨水多的季節黃河會出事,可是要把河防工程搞好就得調動幾十萬民工齊心合力去乾,總得等朝廷騰出手來才能收拾它。

而且若沒有靠得住的專業人才主持這個大工程,便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隻是枉費工夫。

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隻能該淹淹,該重建重建,沿岸黔首每年從年初開始祈禱今年的黃河溫順一些。

現在東漢這邊雖然有王景把黃河給治理得七七八八了,但……接連不斷的天災就好像十幾條黃河在全國各地輪流咆哮發瘋,你救濟了這頭,那頭又出事。

鄧綏即將接手的就是這麼一盤爛賬,若非她執政期間做起決策來稱得上是英明果決,死的人可能會更多,東漢末年估計能提前個一百年。

沒錯,就算後麵皇位更迭頻繁,經常把幾歲小孩拎上帝位,東漢也還苟了百來年(其中漢獻帝占了三十年)。

隻是皇帝要麼年幼、要麼荒淫,對整個大漢的危害是極其巨大的,這一點張仲景和華佗是親身體驗過的,李時珍也能繪聲繪色地講上幾輪“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故事。

畢竟不是所有太後都是鄧綏,即便她們能順利臨朝聽政也不一定能把控住局麵,更多的是讓內廷外朝諸人打著維護小皇帝的旗號排除異己、爭權奪利。

反正吧,接下來百餘年裡頭大漢百姓都沒過過什麼舒坦日子。

真就是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霍善給鄧綏展望了一下她接下來即將麵臨的困局,接著抬手去捏劉隆的龍臉蛋:“幼帝登基的傳統,好像是從你爹開始的!”

劉隆他爹也是十歲就登基,可見東漢皇室這基因確實有點令人發愁。

劉隆一點都沒生氣,還覺得臉蛋被捏挺新鮮的,賣力地站起來伸出手想學著捏回去。

比起熟練地爬來爬去,他站起來時還是搖搖晃晃的,但表現出來的活力已經足夠讓鄧綏欣喜了。

劉隆雖然不是她自己生的娃兒,但現在她們已經是利益相連的母子,比起與兄長商量好要迎立的宗室子弟,這孩子能健健康康當然最好。

她今年也才二十六歲,聽到霍善說的那些內憂外患說不發愁肯定是假的,但既然已經決定要趁著皇帝年幼接手大漢天下,她便不會有畏難的想法。

得知霍善這次過來會在這邊待三天,鄧綏便對外宣稱霍善是自己為劉隆選定的“義兄”,命格特殊能保劉隆健康成長。

目前霍善也就七歲大,住在宮中也沒人會說什麼,見小皇帝還真精神奕奕地出現在人前了,一些牽掛漢室的便也放下心來。

更多的人是……本身就不太在意小皇帝的存在,反正他隻要活著就好了,就他這情況一時半會也隻能當個傀儡。所以鄧太後要挑什麼人給小皇帝劉隆當玩伴,還真沒多少人在意。

劉隆本人倒是很開心,即使沒有奶熊陪玩,有霍善在還是很讓他歡喜的。

霍善本人也很開心,因為鄧太後表示,小皇帝這宮中的地……隨便他種!

哇哦!

皇宮動土,最為開心!

東漢皇宮建在洛陽,主要分為南宮和北宮,南宮靠近三公府邸,北宮則靠近北軍五營的駐地。

去年剛駕崩的漢和帝剛登基時住在南宮,內廷外朝全都是太後的人,住得他睡覺都睡不踏實,後來漢和帝就選擇搬到了北宮削弱太後一黨對自己的控製,並聯合北軍誅滅太後全家及其親信黨羽。

漢和帝成年後奪權成功,但也沒有搬出北宮,至今鄧綏還帶著劉隆住在北宮。

霍善帶著幼帝劉隆在小小的北宮挖啊挖啊挖。

其實也不用他們怎麼挖,重活都有鄧綏安排的人給乾了,他們主要負責最後的堆堆菜壟、埋埋紅薯以及撒撒種子,連劉隆都能輕鬆勝任。

比如此時此刻,劉隆就正認真往坑裡埋下一根圓圓胖胖的紅薯,接著動起自己的小手給它埋土,表情之嚴肅就好像自己正在讓那根紅薯入土為安並超度它前往極樂世界!

“埋,一,根!長,多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