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臨時先生】(1 / 2)

醫漢 春溪笛曉 7832 字 8個月前

霍善瞧見自己師父, 心裡自然是高興的,牽起那頭壯壯的小牛犢便往李長生跑去,嘴裡還說道:“師父你看, 這是我給二柱討來的小牛犢!”

他還表示這是自己憑本事得來的,等二柱知道這小牛犢是劉徹賞賜的以後肯定高興得很。

李長生看了眼那頭眼也不眨啃掉禦苑花草的小牛犢,笑著說道:“即便不是陛下賞賜的, 二柱也會很高興。”

窮人家小孩大多沒專門的名字,像二柱家這樣大娃叫一柱、二娃叫二柱的, 都算是講究的了。

二娃母親也是個極好的人, 當初見霍善沒了娘, 主動說幫忙喂霍善。當時二柱也才幾個月大, 兩個孩子一起喂著實不容易。

霍善漸漸長大了,平時也跟二柱家兄弟倆玩得好,幾個小孩子每天在村裡撒歡,引得村裡年齡差不多的小孩都愛跟他們湊一塊。

正是因為村中多是良善之人, 李長生才會應下劉亭長提的建學之事,這些孩子若能多識幾個字,往後不管是服徭役還是出去謀差使都能輕鬆一些。

霍善道:“那不一樣, 陛下賞賜的說出去更有麵子。”

小孩子其實也是講麵子的!

他要讓二柱當最有麵子的小孩!

見太子劉據幾人走了過來,李長生沒再和霍善多說什麼, 而是恭恭敬敬地朝太子劉據見禮。

太子劉據這幾日和霍善玩得很投契, 此時見了霍善親近的師父, 自是第一時間免了他的禮。

見李長生長得清俊出塵, 很有幾分方外之人的仙風, 便覺李禹說方士都不是好人這種說法有些偏頗。這人看起來……不像是壞人?

李長生並不知曉李禹那一茬事,瞧見霍善與他幾個表叔相處得很好,一路上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大半。他知道霍善這孩子是討喜的, 隻要與他相處久了大家都會喜歡他,可放孩子一個人在外頭到底還是會時常牽掛。

他讓金日磾幫霍善把小牛犢牽回去。

再讓它這麼吃下去,他怕霍善賠不起這些花木的錢。

霍善哪裡曉得自己乾了什麼好事,興衝衝地問李長生:“您是不是把麵起子做好了?我們是不是能吃肉饅頭了?”

李長生道:“應當可以了,一會我借這裡的庖屋試試看。”

霍善期待不已。

在夢裡吃東西他雖然也能嘗到味兒,但感覺總不如真正吃到嘴裡的實在。

興許是因為知道那不過是夢而已。

因著做饅頭包子得發麵,一時半會是吃不上的了,李長生便先讓霍善自己玩兒去。

霍善不去,自告奮勇說要給李長生幫忙,還問太子劉據他們要不要一起。

李長生本以為太子不會答應,結果太子居然一口應下了,跟著霍善師徒倆一起去了庖屋。

霍善和李長生說起他們組織的包粽子活動,他太子叔包粽子特彆厲害,比他們幾個包的好看多了!

李長生:???

才這麼幾天不見,這孩子到底在上林苑乾了啥?

難怪東方朔說遲早會牽扯出他早已仙逝的師父,這小子當真是一天一個新想法,而且有了想法馬上就要付諸行動。

李長生也沒慌,帶著幾個小孩搗鼓了半天,才把麵團放在一邊發酵。

這邊忙活完了,劉徹那邊便命人召李長生去見麵。

也不知是不是有人盯著看。

太子劉據本沒想跟過去,結果看霍善自發地拉著李長生的手在前頭引路,看來一點都沒有“皇帝不召見我我不能隨便過去”的觀念,隻好與衛登幾人一同跟上。

劉徹正在裡頭和衛青聊天,準備明兒去看看霍去病練兵,結果就聽人來報說李長生到外頭了,太子劉據幾人也一並跟了過來。

劉徹笑道:“據兒倒是活潑了不少。”

衛青點頭。

從前太子劉據和他長子衛伉脾性差不多,都是年紀不大,卻偏要裝出小大人模樣,尤其是在自家弟弟麵前更是格外端著,仿佛顯露半點小孩兒心性便失了兄長威儀似的。

衛青知道這是太子那些文臣老師教導的,但也覺得沒什麼不好。

既然劉據已經當了太子,總要有點太子的樣子。

隻不過這幾天看幾個小子跟著霍善玩兒得那麼歡,衛青又覺得孩子活潑些沒什麼不好。

其實長輩都喜歡能跑能跳、能說會道的小孩兒。

劉據雖已當了太子,但衛皇後恩寵漸少,而劉徹正當壯年。往後劉徹身邊未必沒有寵冠後宮的新人、生出深得劉徹寵愛的孩子,劉據若是與劉徹不親近,太子之位不一定坐得穩。

劉據到底是自己的外甥,衛青終歸還是希望他能夠安安穩穩地當好這個太子,以後能順利繼承大統。

不過劉徹過了年才滿四十歲,劉據年紀也還太小,想這些還為時尚早。

劉徹對衛青有極深的知遇之恩,所以哪怕劉據是自己外甥,衛青也並沒有表現得格外親近。

衛青斂起思緒,看向從門口走進來的李長生。

上回見麵還是在新豐縣,那時候他便覺得李長生此人不一般。

如今從霍善口中聽到許多聞所未聞的新鮮事,他們也漸漸反應過來了:東方朔一直都在禦前當差,哪裡有空經常去新豐縣找李長生師徒倆?

那些托稱是東方朔說的傳說故事,恐怕有不少是李長生給霍善講的才是。

人各有誌,東方朔說自己是“避世金馬門”,認為自己完全不必找個深山老林躲著,在宮殿之中亦能避世全身,所以他是不懼出風頭的,到了劉徹麵前也是什麼渾話都敢說。

李長生卻明顯有著非常傳統的出世觀念,比起登天子之堂更願意待在鄉野之間。

連帶霍善這孩子跟在他身邊久了,也給人一種功名利祿不甚太在意的感覺。

給他好東西他會高興,但也僅僅是高興而已。真要讓他違背本心去討要,他恐怕隻會毫不猶豫地轉身就走。

這便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影響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