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蘇錢糧就到了衙門等候,程子安與程箴兩人牽著騾子出來,道:“我們騎騾子,你呢?”
蘇錢糧想到自己的馬, 頓時神情尷尬, 吭哧著道:“在下去尋一匹騾子來。”
屬下的交通工具比上峰還要豪華, 這就尷尬了啊!
程子安將蘇錢糧看在眼裡, 他並不是在這方麵講究威儀之人, 崔文崔武是胥吏,對胥吏最了解不過, 道:“沒事, 你有甚用甚,我們要抓緊些,彆耽誤了。”
蘇錢糧隻能應是,背過身, 悄然抹了一把腦門上的汗, 懊惱不已。
昨日程子安他們進城時,拉車的全都是騾子與驢,並未見到一匹馬,他真是疏忽了, 連這點細節都未曾主意到!
都怪郜縣令,他的駿馬高大威猛, 他們的馬與之比起來, 毫不顯眼, 令他壓根沒朝這方麵去想。
騾子跑得沒馬快,出了縣城去鄉間,道路崎嶇不平, 騎馬也跑不快,與騾子差不多。
程子安坐在騾子上,一路看過去。富縣的春天與彆處差不多,花紅柳綠,就是這種景象多了些,明明大好的春光,生生讓他看出了冬日的蕭索。
沿途的小村莊,有大有小。大一些的,莫過於幾十間低矮的茅草屋,連磚牆瓦頂都極少見到。
小些的村落,不過是十餘間茅草屋,挨挨擠擠修在一起,看上去像是窮人在抱團取暖。
田地裡的地看上去是翻了,有衣衫襤褸的老農埋首在裡麵,用手扯著雜草。雜草扯掉之後,就露出黑乎乎的土壤,也不知道裡麵種的什麼。
蘇錢糧一路介紹著,這是什麼村,那是什麼莊,地裡種的是春小麥。富縣不產稻穀,除了小麥之外,會種黍米,高粱,蔬菜主要是白菘蘿卜等,易於存儲,到了凜冬時節,煮些蘿卜與白菘也能對付一口。
程子安聽說過黑土地肥沃,他下了騾子來到田間,抓了土壤在指尖揉捏,發現土壤黏糊糊,很是濕潤。
對於種地這一塊,雖在明州府學了一些,但每個地方的土質氣候不同,他現在真算是一竅不通。
程箴對這方麵也不大熟悉,不過比程子安要強上一些,他同樣捏著土壤,問道:“蘇錢糧,這裡的土地好似很肥沃,收成為何會這般低呢?”
蘇錢糧忙道:“程老爺有所不知,富縣的土壤雖肥沃,除了能長莊稼,還能長野草。種子貴重,農具與耕牛不足,地翻不深,且不提乾旱或者洪澇災害,就算風調雨順時,比之其他地方,收成就不行了。加之氣候寒冷,一年到頭就隻收一季,著實與其他州府不能相比啊。”
蘇錢糧的話,處處在找借口,但他說的卻是事實。
百姓沒錢買種子,養不起耕牛,農具缺乏,還要交賦稅,各種情況累加,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氣候這些程子安不能改變,種子與耕牛農具這些,他能想想辦法。
最重要的就是種子,程子安懂得種子要不斷進行改良,連續種兩年就不行了。
而種子,是最終提高畝產的關鍵。
商貿再繁榮,海貿再發達,金銀不能當飯吃,首要的是解決糧食產量,讓百姓不說吃飽飯,至少能吃得七成飽。
程子安不由得想起了他交給章郎中的事情,工匠們得到重視,提高他們的待遇與社會地位,才能真正推動大周的發展。
育種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良種出來,要經過試種,研究改進,經過雙盲實驗,絕不能一下就全麵推廣。
程子安想到這些,就沮喪不已。不過,眼下不是考慮那麼多的時候,種子可以從彆的州府去購置,耕牛與農具,就憑富縣縣城那副模樣,也找不到多少。
富縣離雲州府的府城,大約有百裡路,早起天不亮趕路,車馬不停,兩天足夠了。
關鍵是,錢呢?
程子安眼前閃過郜縣令白胖饅頭的臉,到一旁的溝渠裡去洗手。
溝渠邊種著幾顆嫩綠的芋頭,程子安看了又看,蘇錢糧在一旁提醒道:“程縣令且小心些,千萬彆去碰芋,汁水有毒,沾到手上會發癢紅腫。”
在明州府程子安經常吃芋頭,聞言好奇道:“富縣不吃芋頭?”
蘇錢糧答道:“芋頭不好處理,有毒,吃得不多。”
程子安腦中靈光一現,問道:“芋頭都長在何種地方?”
程箴笑道:“芋頭喜濕,皆生在溝渠邊,若是種在土裡,要勤澆水,施肥。”
程子安點著頭,神色若有所思。
連續跑了幾個村莊,到處都大同小異。程子安看得心裡拔涼,昨日看到了他們的麻木,今日走近了看,發現那些麻木,入木分,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到了傍晚,人一同回縣城,程子安叫來管著戶帖的錢書吏,要了富縣的戶帖來看。
他飛快掃了大半,心更涼了。
夭折的嬰幼兒不算在裡麵,隻看立了戶帖的人口,平均壽命在二十五左右。
而這個二十五,還是把縣城裡的大戶,有些村子裡的地主,日子過得好些,長壽的算進去,拉高了平均壽命的結果。
大周已經近百年沒打仗,算得上太平時期,除去醫療落後的原因,就隻有一個結果,就是百姓身體太差,一個著涼就可能沒了命。
醫療水平根本不可能一下提高,在缺醫少藥,糧食短缺的時代,程子安能做的,就是勉強填飽他們的肚皮,改進衛生條件。
衛生說起來簡單,其實難得很。在後世,還流傳著一句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其實這句話大錯特錯,前提是醫療水平上去了,能治療這點小病,以及人的身體素質好,自身的免疫力能抵抗病菌。
水與柴禾都不缺,勤洗手,喝煮沸的水,人畜分開居住等等。
身體素質方麵,程子安歎氣,先吃得半飽再說吧。
至於什麼讀書以及科舉,於眼下的情形來說,差不多是何不食肉糜。
程子安手敲在戶帖上,見李書吏坐立不安的模樣,道:“李書吏無需緊張,我就是看到富縣的百姓壽命太低,一時感慨了下。唉,眼下時辰不早了,下值了,李書吏早些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