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的皇後堂妹 鬆柏×封禪×謀奪後位(1 / 2)

天色陰沉, 六宮命婦在武媚娘的帶領下舉行了祭祀地祇的彩排。

凜冽的寒風從四麵八方襲來,眾人無不拱肩縮背,凍得瑟瑟發抖。

武婧兒站在命婦們中間, 耳尖的她聽到不時有人抱怨天氣寒冷,想念高枕軟臥。

武婧兒小幅度地跺了跺腳, 她們這些命婦跟著行禮, 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動不動。山頂的冷氣仿佛能把眾人的血液凍住。

回首這兩三月來, 封禪隊伍所經之地,入冬莊稼被踩踏,樹木被砍或當柴火或搭帳篷, 百姓穿上最好的衣裳被拉來歌功頌德, 武婧兒的情緒不禁有些低落。

泰山封禪就是一場帝王和公卿大臣的狂歡,但這給沿途的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武婧兒順著指引,猶如提線木偶般跪、起、拜。她的目光穿過人群,落到了最前方的武媚娘身上。

李治是首獻,但他身體不好,就隻有武媚娘頂著寒風過來, 一絲不苟地走完全部的流程。

結束的那一刻, 六宮命婦們忙捶肩敲腿, 活動手腳。一旁待命的丫鬟仆婦紛紛送上湯婆子, 並為主人披上披風, 帶上風帽,百般嗬護。

唯有武媚娘與眾不同, 皇後的品服繁雜但並不保暖, 她仿佛不怕冷般,筆直地站著,就像一棵獨麵暴風雪的青鬆。

鶴立雞群。

武婧兒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這個詞語, 她突然笑了。

這哪是鶴,分明是鳳凰嘛。

由於隨行之中有許多上了年紀的命婦,武媚娘得知這次彩排沒出什麼問題後,就立馬解散隊伍,讓眾人回去。

彩色的肩輿如同一隻隻飄然的蝴蝶,貼著石階蜿蜒而下,給黃褐色的社首山勾勒出幾筆生氣。

武婧兒帶著侍女,避讓一邊,讓年紀大的命婦們先過。命婦們走得七七八八,山頂又恢複了肅穆。

武婧兒就要帶人離開,就看見一個小宮女跑來,說皇後有請。武婧兒回頭,瞧見武媚娘朝自己微笑。

武婧兒走過去,關心道:“娘娘,你冷不冷?”

武媚娘伸手出,握住武婧兒的手,然後鬆開,朝她得意地粲然一笑。

溫熱柔軟的手帶著微微的潮意。

“我自幼不怕冷,這天氣算什麼。”

武媚娘說這話時,隻見一縷陽光破開雲層,照在祭壇之上。

“好兆頭。”

武媚娘見狀喜不自勝。這次的泰山封禪對她而言極為重要,容不得一絲差池。今早見天氣陰沉,她心中擔憂,現在終於能放心了。

武婧兒笑道:“是啊,金光破雲照在祭壇之上,皇天後土有靈,保佑我大唐風調雨順,百姓安泰。”

“皇天後土保佑。”武媚娘重複,又道:“三姐姐,你陪我一起走走。”

武婧兒略落後武媚娘半步,兩人下階梯,前導後從的宮女內侍離兩人有一段距離。

寒風似乎被陽光暖化了幾分,枯黃的雜草即將萌發,兩側的鬆柏蒼翠巍峨。

“我剛才見你悶悶不樂,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嗎?”武媚娘問道。

武媚娘五感敏銳,自然聽到彩排時命婦們的牢騷。她雖然意誌堅定,但也想從彆人身上尋找認同。

她覺得所接觸的女性當中,唯有武婧兒能懂她。但武媚娘回頭看人時,卻發現了武婧兒神色頹靡,絲毫沒有她以為的激動。

隨著武媚娘威儀加重,武婧兒也在調整對武媚娘時的心態。

俗話說,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

兩人目標一致,利益一致,是姐妹,更是盟友。

武婧兒認為在權利的漩渦中,二人應該開誠布公,至少她要對武媚娘開誠布公。

“我隻是覺得封禪有些華而不實,勞民傷財。”武婧兒對武媚娘耳語道。

我不是針對你一人,而是針對你們夫婦二人。

“娘娘為泰山封禪,震古爍今,開天辟地。”武婧兒頓了頓,又描補了下。

武媚娘聽了,突然大笑起來,隻笑得武婧兒滿臉疑惑。

武媚娘直搖頭,拍拍武婧兒的肩膀道:“夏蟲不可語冰。”

啊?

“娘娘你什麼意思?”武婧兒一臉懵逼,怎麼說著說著自己就成了夏蟲了呢,她覺得自己至少得是個青鳥。

武媚娘給了武婧兒一個眼神,讓她自己體會。

武媚娘所憂是武婧兒對自己做亞獻的態度,怕她也覺得亞獻由公卿大臣做是天理。

如今聽她言語,分明就是一個隻知乾活心懷百姓的能吏,一點都不懂爭權奪利。

武媚娘覺得自己自尋煩惱,故而大笑。

山頂寒風強勁,環境惡劣,山崖之上的鬆柏均是生得一側茂密青翠,一側稀疏乾癟,兩側硬湊在一起,顯得彆扭又滑稽。

“你在看什麼?”武媚娘順著武婧兒的目光看去,隻見鬆柏紮根在山崖之間,迎風而立。

武婧兒指著一棵鬆樹,對武媚娘說道:“娘娘,你看那兩側的樹冠像不像這世間的男人和女人。”

武媚娘聞言,沉吟半響。她俯視山腳下的鬆柏林,錯落有致,樹冠平整如華蓋。

“山頂和山腳不一樣。”武媚娘言辭之間有些疑惑。

武婧兒聞言,嘴角彎起,像剛才武媚娘對待自己那樣,拍拍武媚娘的肩膀,歎道:“夏蟲……你懂的。”

武婧兒挾千年後的知識扳回一局,但她終究不敢直言嘲笑武媚娘。

武媚娘拂開武婧兒的手,哼了一聲,麵上露出不在意的神色:“故弄玄虛。”

“大後日你給我高高興興地行祭祀禮,不然你就等著瞧。”

“啊……遵命。”

武婧兒覺得自己有些矯情,封禪已定,那就要好好地去完成,對武媚娘的命令倒沒有抵觸。

正月初一,李治在山下祭祀昊天上帝,然後帶領公卿大臣登上泰山。次日,李治封玉冊於登封壇,禮畢返回齋宮。

正月初三,李治率領文武大臣降禪壇祭地。初獻禮完成後,武後率領六宮內外命婦一步步登上台階,走到禪壇前。

天地肅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