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我的天後堂妹 韋瀅瀅×明崇儼×武徽音……(1 / 2)

新任準英王妃閨名韋瀅瀅, 父親韋玄貞任從七品的普州參軍。父兄雖然官位不顯,但家族顯赫。

京兆韋氏多次與隋唐皇室聯姻,太宗皇帝的韋貴妃和韋昭容就是出自這一著姓。如今英王妃又花落京兆韋氏, 韋玄貞父子族人大喜, 備覺門楣生光。

韋瀅瀅選為英王妃,這事仿佛就像一隻大手猛然拉起已有沒落之勢的韋玄貞這一支係,他們肉眼可見就要飛黃騰達。

韋瀅瀅的母親出自博陵崔氏,不同於韋家諸人的興奮,她感到十分擔憂, 生怕女兒會惹怒天後,步入先周王妃的後塵。

韋瀅瀅反而安慰母親說道:“嫁為英王為妃,這是我的福氣。阿娘, 除了先周王妃,宮廷朝野並未傳出天後苛待兒媳的傳聞。相反啊,孝敬皇帝元妃楊妙音還被天後收為侄女。隻要我做英王的賢內助, 孝順天皇天後, 天後一定不會為難我的。”

韋瀅瀅說完, 又朝母親眨眨眼睛, 笑道:“天後日理萬機,又不是困於後院的老婦, 哪有時間搭理我這個閒人?阿娘, 你就把心放到肚子裡。”

崔母欲言又止, 臉上憂慮之色稍解:“天後……你以後要小心侍奉天後, 不得有半點怠慢。”

韋瀅瀅握住母親的手, 眉宇之間神采飛揚,自信滿滿道:“等我站穩腳跟,一定提拔阿耶和兄長們。兩個妹妹也不必急著說親, 過了兩年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人家。”

崔母聞言,心中熨帖,笑道:“建功立業是男兒的事情,你不必管他們。你顧好自己,你好了,我們就跟著好了。”

帝後似乎是彌補對李顯的愧疚,他的第二次婚禮辦得極為盛大。晚上賓客散去,王府安靜了下來。

李顯和韋瀅瀅並肩而坐,內心惴惴不安。他的目光時不時地偷偷落在韋瀅瀅的身上。

韋瀅瀅確實如武媚娘所言是一位姿容美麗的女子,五官精致,膚色如雪,修眉聯娟,眼若秋水,瓊鼻櫻唇,燦若雲霞,麗若玫瑰。

武媚娘的四個兒媳之中,武徽音清雅、房宜蕙端靜、韋瀅瀅纖穠,劉道涵衝淡,四人當中數韋瀅瀅的容貌最美。

但這樣的女子能讓阿娘滿意嗎?

李顯突然有點不想成親了,若不成親,他的王妃就不會死了。對哦,不成親他就沒有王妃,當然談不到王妃會死的事情了。

“大王。”韋瀅瀅首先打破沉默,一雙泓如秋水般的眼睛看向李顯,她的嘴角帶著笑容,主動說道:“妾身可有什麼讓大王不滿意的地方嗎?大王為何不與我說話?”

“啊……”李顯回過神來,手足無措道:“滿意……啊,不對,又不對。總之,你很好……”

韋瀅瀅看著李顯神色慌亂的樣子,掩唇笑起來道:“大王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

李顯聞言消沉了起來,低頭說道:“我知道……我沒本事,才乾比不上六兄,文采比不上八弟,文不成武不就,讓你受委屈了。”

韋瀅瀅連忙搖頭,道:“大王你這樣的身份地位,才乾和文采都是錦上添花。妾身……妾身最看重的是大王的品性。”

韋瀅瀅說著臉先紅了起來,垂頭扭著衣角說道:“我原以為大王身份尊貴,會有驕矜之氣,看不上妾身微寒的家世,又嫌棄妾身蒲柳之姿。但今日一見,發現大王性格溫厚,足以令妾托付終身。”

李顯聽了大為震撼,沒想到新王妃一見麵就對自己評價如此之高,心田湧出一股暖流流向全身,整個人仿佛醉了酒一般,輕飄飄的。

“啊……你……我……”李顯結結巴巴,最後一急,脫口而出道:“我會保護你的。”

韋瀅瀅聞言大喜,花一般的笑顏朝著李顯綻開,道:“大王不負妾身,妾身也不會負大王。”

李顯被韋瀅瀅的美貌晃得心酥神醉,道:“你以後叫我七郎,大王聽著生疏。”

“七郎。”韋瀅瀅含羞帶怯嬌聲叫道:“七郎,我閨名瀅瀅,你以後叫我瀅瀅。”

“瀅瀅……”

“七郎……”

次日,武媚娘看著攜手而來的小夫妻,心中暗自點頭。顯兒對韋氏明顯很喜歡,叮囑了幾句,就打發人回去歇息。

在回去路上的馬車裡,韋瀅瀅耳語道:“天後和我想的不一樣。”

李顯想了想,提醒韋瀅瀅道:“阿娘是非分明,沒有外麵所言的那般……厲害。之前五嫂最得阿娘寵愛,五嫂經常會陪阿娘散步舒展身體,也會抄一些經書為阿娘祈福。六嫂則會做一些荷包衣襪之類的東西孝敬給阿娘。”

韋瀅瀅聽了點點頭,感激道:“七郎你待我真好。我以後一定孝順天後,不讓七郎為難。”

李顯偷偷牽上韋瀅瀅的手,道:“咱們以後夫妻同心,像五兄和五嫂那般相互扶持,休戚與共。”

韋瀅瀅重重地點點頭。

天後的幾個孩子中,隻有李賢和太子妃房宜蕙的感情不如其他對夫妻親密。房宜蕙端莊雍容,宜室宜家,但容貌隻能算中上之姿。

偏偏李賢頗好聲色,府中姬妾是兄弟當中最多的,而且他還特彆寵愛一個叫趙道生的養戶奴。

太子有男寵在某些朝代,比如漢朝,隻要不影響子嗣,皇帝多會一笑而過。

但在李唐皇室卻是一個不可言說的存在,不為當時的社會所認同。

廢太子李承乾曾經就有一位擅長歌舞美姿儀的男寵稱心。但太宗皇帝為了太子的名聲就殺了這位男寵。這讓李承乾頗受打擊,也讓太宗皇帝和廢太子兩人的父子關係加劇惡化。

殷鑒不遠,但李賢對趙道生寵愛不減,經常厚賜財物於他,鬨得朝廷上下都知道此事。

李治當然也知道,但他沒有像他的阿耶那樣一怒之下殺了趙道生。

廢太子的教訓適用於兒子,也同樣適用於已為人父的李治。

李治雖然心中不舒服,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李賢鬨得不太出閣,就權當不知道。

讓李治更擔憂上心的是李賢的子嗣。太子妃無子,李賢寵愛張良娣,將來恐有廢後之事。

李治突然回想起李賢小時候的情形。賢兒自幼十分喜歡讀書,讀到《論語》中的“賢賢易色”反複了好幾遍。

自己問他為什麼要讀這麼多遍,賢兒說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天性喜歡這句話。李治當時聽了大喜,在一次內朝會時,忍不住向李勣炫耀賢兒天性聰敏。

賢賢易色,尊重有德行的人,不重容貌。現在看來,李賢在內帷之中卻反其道而行之。

李治歎了一口氣,其實這些都是小事,他可以置之不管。

賢兒的學習能力很強,在媚娘的教導下,處理事情的手腕和智謀都周全成熟了不少。但是,賢兒和媚娘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李治憂心忡忡,努力創造機會彌補兩人間的裂痕,隻是這兩人都是嘴硬脾氣也硬之人,結果都是無濟於事。

李治又一次派人請太子過來一起用飯,隻是飯廳內的氣氛越來越冷。剛開始李治還努力活躍氣氛,但慢慢地他也不想說話了,兩人根本沒有心思聽他說話。

對於媚娘說的每一句話,賢兒幾乎都是反複斟酌之後給出的答複,中規中矩,語氣冷淡就像寒冬臘月的雪花,凍得李治一顆心也跟著涼了起來。

李賢走後,殿內隻剩下兩人。李治捂著胃,可憐兮兮地看向武媚娘道:“媚娘,我今日沒吃好。”

武媚娘“啪”一聲將奏章放下,柳眉一豎,臉上閃過怒氣,道:“找我乾什麼,怎麼不找你的好兒子?”

李治佯裝頹然倒在榻上,道:“可我就是想找媚娘你呀。”

武媚娘又拿起奏章,一邊翻看,一邊道:“我們母子的事情不用你瞎操心。”

李治流露出一臉心疼的表情,道:“我如何能不操心?賢兒不理解媚娘一片慈母之心,我看著為媚娘鳴不平。”

武媚娘聽了一頓,沒有說話,奏章依然攤在眼前,但思緒卻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她想她與賢兒,終究是不能做像自己與弘兒那樣的母子。

賢兒記事時,她才當上皇後。這時,她為了鞏固後位對韓國夫人和李治的關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給了韓國夫人接近賢兒的空子。

自己忙著跟李治學習處理政務,無暇顧及其他,放在幾個孩子身上的精力和時間有限。致使李賢和自己不親,反而對韓國夫人更有好感。

想必韓國夫人的死是埋在李賢心中的一根刺吧。

武媚娘要與李賢修複關係親密如常人,恐怕需要回到源頭解決問題。但顯然,李賢和武媚娘這兩個驕傲的人都不想這麼做,也不會這麼做。

而且兩人的關係夾雜著利益權勢,複雜至極。現在的武媚娘和李賢就像兩艘巨輪,載著各自的擁躉,順著慣性朝對方衝去。

兩者相遇,必有傷亡。

李治在一旁長籲短歎,武媚娘眉頭微皺,回頭說道:“你歎氣歎得我心煩意亂,批錯了折子都怪你。”

李治立馬斂聲,起身殷勤地為武媚娘端茶倒水,道:“媚娘,兒子大了不好管,咱們為人父母多遷就一些。”

李治希望媚娘和賢兒和好如初,其樂融融。鄭莊公和母親武薑都發誓黃泉相見,最後還是能和好,可見媚娘和賢兒和好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武媚娘聞言道:“我已經很收斂自己的脾氣了。不說這個了,斷了藥後,你感覺如何?有沒有加重的跡象?我看你剛才隻吃了一點,現在要不要再上一些吃食?”

武媚娘連珠炮地發問,讓李治心中一暖。他一一回答道:“現在隻是偶有頭暈,在我忍受的範圍之內,尚且沒有加重的跡象。太醫要我少食多餐,等過一個半時辰再上膳。”

武媚娘點頭,道:“明崇儼有些本領在身上。他說的那些神神道道,你可彆隨便信了,敬鬼神而遠之,不要為鬼神之語所惑。”

當年太宗皇帝就是因為服了天竺“高僧”上貢的丹藥才驟然發病,溘然長逝。這事給武媚娘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生怕李治會因為病痛轉頭相信方士。

李治舉手發誓道:“我沒有信那些話。明崇儼雖然常說些神道之言,但也會借著神道行進諫之責,陳述朝政得失,當得起正諫大夫一職。”

說完,李治突然笑了,對武媚娘說道:“顯兒倒是對明崇儼很感興趣,一心想要破解他畫桃符止樂人奏樂的秘密。”

明崇儼從小跟人學了巫術。有一次李治好奇,刻意為難他,讓他叫停一樓的奏樂。明崇儼揮筆畫下兩枚桃木符,掛在屋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