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收回視線,繼續翻看佛經。
又看了片刻,長生突然回過神來,不對,這些佛經記載的都是發生在佛祖及其弟子身上的怪事,而自己需要的是獲得過神通的大德高僧的心得和感悟,而類似的事情自然不會記載於正式的佛經之中。
想到此處,便放下手中的佛經逐一打開木箱,看其箱蓋後麵的文字,地上大大小小的木箱共有十八口,除了三藏十二部,還有三口箱子的箱蓋上是沒有文字的。
與其他箱子不同,這三口箱子裡雖然裝的也是書籍,卻不是經文,而是記載了無相寺曆史的寺誌。
見到寺誌,長生如獲至寶,這才是他需要的東西。
無相寺是千年古寺,這麼多年寺裡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也出現了許多大德高僧,寺誌記錄的就是廟裡發生的大事以及曆代出現的大德高僧。
這些寺誌是根據年代整齊摞放的,書皮上都有具體年代,長生沒有自建寺之初開始看起,而是找到了三百年前會昌法難發生前後的那部分寺誌,因為根據宋財等人提供的線索,三百年前無相寺出現了一位擅使神通降妖伏魔的大德高僧。
即便是跨度一百年,相關的寺誌仍然有三十多冊,長生逐一翻閱,起初並沒有發現什麼有用的線索,寺誌中記載的多為某某香客捐贈了多少香火,以及什麼時候做了什麼法事為朝廷和百姓祈福消災,再有就是寺院裡新建了什麼建築,諸如此類。
不過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三百多年前是南北朝時期,無相寺所在的益州屬於南梁,那時梁國的皇帝是蕭衍,蕭衍崇尚佛教,得知西域僧人達摩在無相寺掛單,曾經親自來到無相寺會見這位來自西域的達摩和尚。
對於這位達摩和尚,寺誌裡用了精通武學,博聞善辯來形容,達摩和尚自無相寺掛單一個多月,除了與寺內僧眾辯論佛法,還曾經切磋過武功,不過對於切磋的結果寺誌上不曾記載,如果贏了肯定就寫上了,沒寫自然是沒打得過人家。
寺誌中還記載了皇帝蕭衍與達摩和尚見麵的情景,蕭衍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究其緣由是達摩和尚不太買他的賬,蕭衍在南國大建寺廟,自認為功德無量,不曾想與達摩說起此事,達摩卻說他是有心為善,其心不誠,毫無功德可言。
這番話想必是嗆到了蕭衍,一氣之下不但拂袖而去,臨走還知會方丈住持,讓他們攆走達摩,不讓這個自大無禮的西域番僧自梁國滯留。
由於不是每天都有大事發生,下麵一頁就記錄了另外一件趣事,雖然皇上下了逐客令,無相寺對達摩還是很客氣的,並沒有強硬的攆走此人,而是婉轉詢問達摩隨後的去處。
達摩也沒有讓無相寺難做,便主動辭行,隻道有個名叫拓跋的老鄉自少林擔當住持,他要離此北上,前去相見。
得知達摩要北上少林,無相寺便派出僧眾一路護送至江邊,中土有諸多江河湖水,古時江河指的是中土最大的兩條江河,而其他江河通常稱之為水。
自江邊一行人被蕭衍派出的使者追上,蕭衍可能回過神來,知道此人乃是得道高僧,想要將其請回去,但達摩去意已決,便踩踏一根蘆葦,由南向北橫渡大江。
此事過後,又是很多頁乏善可陳,不過其中倒是提到了佛祖的血舍利,根據寺誌記載可以得到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無相寺的確供奉有佛祖的真身舍利,而且是幾枚血舍利。二是這些舍利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經在寺院裡了,並不是達摩帶來的。
根據寺誌記載,佛祖舍利是時逢佛誕慶典被請出來的,由此可見佛血舍利平日裡並不是放在外麵的,至於放在哪裡,寺誌中不曾提起。
隨後又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大事發生,長生看的意興闌珊,好沒精神。
再次翻過幾本寺誌之後,終於出現了有用的線索,蕭衍晚年天下大亂,在這個時期無相寺出現了一名法號許音的僧人,此人天賦異稟,悟性過人,二十多歲便儘曉佛法精髓,悟得無上神通。
見到這些文字,長生陡長精神,正準備快速看閱,卻突然聽得大頭的聲音自遠處傳來,“大人,快來看…...”
&lt;a href=<a href=""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gt;<a href="" target="_blank"></a>&lt;/a&gt;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