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墓北回廊的蓋板都被起開之後,整個探查都方便了許多。
在後麵的幾周裡,南側和東側的回廊也接連被打開,現在是三個方位齊頭並進,分成了不同的組彆進行發掘工作。
而楚孑還是被留在了北回廊這片區域,他們在清理淤泥之後發現了一個青銅器的形狀,但第一時間還不知道這是什麼,而淤泥比乾土難清理的多,所以在這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楚孑雖然經驗不多,但耐心很足,再加上身體好,經常是工作一天頭也不抬,很快便被同事們冠以“機器人”的稱號,楚孑也隻能苦笑。
經過幾周的共同工作,還有秦鐸這個社交天王在側,北回廊組的成員很快就混熟了。
他們六個人的平均年齡隻有二十六歲,是整片工地年齡最小的組,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所以雖然每天挖土已經很累了,但晚上仍是不想在考古基地休息。
雖然如此,這村子周圍也沒什麼可逛的,幸虧這個年代快遞已經相當發達,他們就買了點啤酒,還有酒精爐之類的東西,一周一兩次在工地附近涮涮火鍋開開葷。
他們經常秘密聚會的地點,就是一號主墓旁邊的高層平台上。
在這裡夜風習習,也是個製高點,他們能將整個墎墩山,乃至半個紫金城遺址都看在眼中。
而地處偏遠的好處就是星空格外耀眼,他們就總在夜空之下,享受著蟲鳥的鳴叫,就是靜靜地喝著酒,看向遠處,無端地發散著思維。
楚孑也很享受這種和有同一目標的戰友一起休閒的日子。
抬頭一看,閃耀的星星和千百年前的模樣相同,向下一看,曆史正在漸漸浮出水麵。
“真好啊,”楊華說道,“我之前去的工地和這裡真是比不了。”
楊華是他們團隊裡年齡最大的人,今年已經三十五歲了,之前當過幾年兵,所以言談舉止之間還帶著點部隊裡簡單乾練的氣質。
因為身體好、力氣大,所以他參與發掘的經曆也很多,可以說是組內的老手了。
楚孑來了興趣,問道:“之前彆的考古工地都是什麼樣的?”
楊華指了指M1周圍的鋼架:“之前我從沒見過用鋼架把整個考古現場全部圍住的做法。”
“是了,這是我們西江省創新的方式!”旁邊一個小姑娘說道,“這叫鋼網兜護法,密密麻麻的鋼網全都是在固定泥土,不僅可以保護墓葬本體,也能防止塌方事件。”
“真好,”楊華點頭,“我經常聽說考古工地塌方的事故,每年都會有那麼幾位考古人員因為這些事去世,希望早日能把這種鋼網兜護法推廣至全國吧。”
考古工作不僅要保護好古時候的文物,也要保護好所有參與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這也是現代化考古作業的進步之一。
“一定會的,而且,還不止這些呢,”來自西江省的小姑娘介紹到自家的進步時,滿臉都是興奮,“你們看那個板房,裡麵其實全部都是
高科技的儀器,為了這次的考古工作,科技考古團隊的人不隻用了地球物理探測,還動用了我們的北鬥定位係統呢!”
楚孑一心隻顧著挖土,也是頭一次聽說這件事。
▔想看鐵馬倦倦的《拒絕日薪百萬,頂流他隻想上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但一想到之前在集體培訓的時候那一堆堆的文件,和精確到厘米的位置,他也了然了。
考古工作不僅有他們這些衝在一線的人,更多的,是在實驗室、科技室甚至是遠在外地的技術部門的支援。
可能需要幾萬人的通力合作,最終才能完成一次漂亮的考古工作。
小姑娘又指了指M1鋼架上方:“聽我做科技考古的師哥說,這些都是最先進的攝像機,每五分鐘就自動拍攝一次,24小時不間斷。”
她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們每次下工地不也要帶上小攝像頭嗎,跟執法記錄儀似的,其實都是為了記錄整個考古的過程。”
“是啊,這就省事了,”楊華讚歎道,“這樣我們發現什麼東西,在基地的那些監測人員就隨時知道並且幫我們記錄了,不然像以前我們還要自己記,真的麻煩死了。”
“這樣還有個好處,”小姑娘又道,“那就是監督所有一線的發掘人員,杜絕了一切偷盜文物的可能性……啊。”
小姑娘最後的一聲驚呼是因為楊華默默捅了她一下,她方才反應過來。
二人一齊看向楚孑。
不敢說所有人,但至少經常在秦漢考古界混的人,都知道屠鑾教授的傳聞。
不過楚孑聽完這話,也隻是笑笑,沒說什麼。
楊華遞給楚孑一罐啤酒,非常自然地轉移了話題:“彆聊了,快吃吧,火鍋都快乾了。”
楚孑和二人碰杯,一時間場麵都安靜了下來。
一眾人靜靜吃了半晌,都是酒足飯飽,秦鐸看著火鍋裡沸騰的氣泡,不自覺地感歎了一句:“這樣真好啊。”
“是啊,”楊華捏了兩顆花生,將手裡的酒一飲而儘,“不知道漢朝人晚上都乾些什麼,會不會也像我們這樣,吃火鍋喝酒聊天……”
“怎麼可能呢?”秦鐸笑,“根據《魏書》記載,三國時期才開始有火鍋這種東西啊…….”
……
經過一段時間對主墓外回廊的發掘,大家已經基本將這些放有不同物品的藏室分出了功能。
比如之前盜墓賊光顧的,其實是位於主墓外回廊東南側的衣笥庫,這裡存放的主要是綾羅綢緞,不過經過長時間的浸泡,這些衣物已經全部腐朽了,沒有太多的考古價值。
楚孑也不免為他們感到惋惜,但考古就是類似開盲盒的事情,他們負責的地方偏偏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也沒有任何辦法。
雖然如此,但負責東南側的人還是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是一個看上去頗為精致的金屬燈盞,根據埋藏點的土質推測,至少也有上千年的曆史了。
東南側的小組興奮不已,立即將這件“文物”放進了盒子裡,然後灌滿了無氧水,八百裡加急送去了實驗室。
東南小組所有成員都將期待值拉滿了,希望這是一件能改變曆史的東西(畢竟也是他們發掘出的唯一看上去有些價值的東西)。
然而。
關於那個燈盞的考古報告很快就出了。
鑒定結果:“根據碳十四氣體正比計數,該燈盞距今年份1200年左右,與主墓其他陪葬品年份不符,據初步推測,可能是南宋時期的盜墓者所遺落……”
盜墓者所遺落……
東南小組人都傻了。
這玩意,竟然是盜墓賊的?!
還是盜墓賊不小心落下的???
虧他們還當成了個寶貝!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件事很快在工地傳開了,所有人都知道東南角小組經過三個月的辛苦發掘,終於找到了一盞盜墓賊家的油燈。
這玩意雖然不能說是毫無價值,但也隻能說是微乎其微。
類似就是考古價值+1,離譜程度+10086的感覺。
一線工作者都比較年輕,嘴也損,現在看到東南組的負責人都會衝他們招招手:“哥,麻煩幫我看看,這是不是盜墓賊留下了的唄?”
對此,東南小組的負責人梁廣發嘴上起了兩個大泡,現在見人就罵:“我誓死與盜墓賊不共戴天!哪個朝代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