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白色的石塊平靜地躺在水底。
石塊大多都是方形,顯然有人工雕刻的痕跡,而它們的擺放也十分規矩,幾乎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圍欄模樣。
看到楚孑停下了,何隊長和另一位潛水考古人員老高也迅速向他靠攏。
三人一起盯著這一片石頭看了半晌,終於確定,這就是他們要找的“古怪”。
它們每兩塊之間相隔了大概五米左右,中間的就應該是那條“飛升之路”了。
可惜,等他們再下潛一些,看清海底的情況時,並沒有發現那所謂的可以通天的鵝卵石路,隻有零星幾塊鵝卵石,散布在海底。
楚孑猜測,一來,這裡距離海岸比較近,海水也沒那麼深,可能是在潮汐運動的裹挾之下,將本就比較輕的鵝卵石推向了彆處。
二來,之前有很多村民見過鵝卵石的路,很難確保他們不會將這些鵝卵石撿走。
但能發現這些像是“圍欄”一樣的大石塊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老高趕緊掏出尺子在水下測量起這些石塊的大小,又用電子經緯儀測量了此處的位置、溫度、海水流速等等信息,然後將這些用太空筆記錄在了專業的pvc材質的書寫板上。
而何隊長就忙著那水下相機對這裡進行拍照,也輔助著老高進行測量之類的。
這樣以來楚孑就成了閒人了,給何隊長打了個手勢,就在附近遊蕩起來。
雖然他很努力地在搜尋著附近的蛛絲馬跡,但很遺憾,並沒有什麼收獲。
不過,潛水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就像是飛起來了一樣。
他的身體很快適應了水下的壓力,遊動愈發遊刃有餘。
不時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魚從他身旁經過,水底還有不少礁石,裡麵都住著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
楚孑方才意識到,其實這個世界,也是這些動物的。
人類在興衰榮辱,交替不停的幾千年之中,這些動物也在地球的這些角落裡生存繁衍,經曆一次又一次的輪回。
如果用帶有一些宗教意味的說法,那麼可能在某一世,我們會變成它們,在另一世,他們也會變成我們。
楚孑看到有兩隻褐色的小魚在前後腳的互相追趕、驅逐,直到一隻小魚落荒而逃,遊向遠方深不見底的海水之中方才結束這場爭鬥。
獲勝的小魚耀武揚威地遊了一圈,才停在礁石處休息。
楚孑看到了它身上的傷口,新舊疊加。
是在爭奪領地嗎?
它們也有種族、也有鬥爭、也要對抗環境啊。
如果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或許它們和我們人類並沒有什麼不同。
秦始皇當年結束了多年的戰國紛爭,建立起帝國霸業,東巡之時,望著這些碣石,可曾想過之後大廈傾頹、王朝覆滅的樣子?
應該……不會吧?
這想法就像是一根極細極輕的針,直直紮
進了楚孑的腦海之中,讓他忽然想起了些什麼。
彼時的秦始皇正當壯年,壯誌已酬,如同一隻剛剛獲勝的猛獸。
他最需要的是什麼?
難道是修仙嗎?
楚孑忽然對這條“登仙之路”有了一點不同的看法。
很快,何隊長和老高結束了工作,三人再在周圍探索了片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發現,便上潛,回到了快艇之上。
一次水下考古的探索時間大約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許多隊員也陸續回到了艇上,小艇很快就帶著隊員們回到了岸上,大家換好衣服之後,交流起各自的收獲。
除了確定有一條通向碣石的甬道之外,距離礁石比較近的組員還稱在海中三塊礁石的底部,有一個石頭堆砌而成的地基。
眾人猜測,這很有可能這是一個觀景台。
這讓楚孑心中的更加確信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楚孑想了片刻,對何隊長說道:“我們能不能去黑山頭和止錨灣遺址前麵也進行兩次水下考古?”
何隊長愣了一下:“為什麼?”
楚孑說:“我懷疑那兩片遺址對著的地方也有海底甬道。”
“是嗎?”何隊長不確信道,“怎麼懷疑出來的?”
楚孑看了自家屠教授一眼,笑道:“因為考古學需要有些想象力。”
……
在接下來的一周裡,何隊長又帶著大家進行了兩次水下考古的勘探工作。
結果正如楚孑所說,在石碑地遺址東側的黑山頭遺址前海域的底部,也發現了一條甬道。
而在石碑地西側的止錨灣遺址前海域,也發現了甬道。
這兩條甬道上的鵝卵石更多一些,顯然是之前沒被村民發現過。
“神了,”何隊長看著潛水技術更加精湛的楚孑,忍不住讚歎,“你小子真是神了,這都猜得出來。”
而更神的,是在這兩條甬道的儘頭,還發現了兩塊沉沒在水底的碣石。
東側黑山頭遺址甬道儘頭的叫作龍門石,西側止錨灣的則被稱為了紅石崖(ai2)。
這樣以來,整個海灣的布局就很清晰明了了。
三個遺址對著三塊碣石,正好就是一宮雙闕的樣子。
不可不謂是一種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極佳融合。
而三處碣石都有觀景台的發現讓考古學家紛紛推翻了之前說這是為了登仙而修建甬道的說法。
畢竟就算始皇帝再求仙心切,也不太可能認為彼此間距離不過幾百米的三組礁石會是三座仙山。
那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