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2 / 2)

“後者就是影響至今的‘日親滿疏’論的擁躉者。”

“當然,這種亂象在之後的民國,終於被大批學者注意到了。不論是沒出國留洋的陳垣,還是受過西洋學術教育的陳寅恪、傅斯年和胡適,都開始潛下心來研究有關問題。”

“這就不得不提那戰亂的開始了,九一八事變。”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方不僅用士兵與鐵騎侵略、踐踏我國領土,學術界的入侵也同樣可怕。他們開始瘋狂研究滿洲,試圖找到占領此地的合理性。”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傅斯年的著作《東北史綱》問世,他在書中專門駁斥了霓虹國學者的‘滿蒙非華國論’,並率先提出了‘滿洲’一詞是日方為了侵略而製造出的名詞,不論是在民族、地理、政治和經濟方麵都毫無依據。”

“傅斯年深刻強調‘史料即史學’這一現代學術觀念,但也兼顧了日方學者常用的‘虜學’,即即突厥學、蒙古學、藏學、印度學、伊朗學、佛教學等學問,他承認滿洲確實是曆史存在的觀念,但日方用此來論證自身侵略行為的正當性,則是完全的曲解與謬改。”

“這一切的根據,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華國首先是文化的而非種族的’,錢穆先生在《華國文化導論》中就提到過,在古代觀念中,所謂的文化,其實隻是一種生活習慣與政治方式,不論在彼時存在的何種民族,都是以農耕生活為基礎建造的城市,凡非農耕社會,又非城市國家,則不為諸夏而為夷狄。”

“這便是

從古至今,華國之所以同一存在的合理性。”

“正如我之前在講述先秦的時候所提出的,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們‘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不論是從語言、風俗還是政治製度,其實就已經把整個文化範圍確定下來了。因此,歐洲那一套理論並不適合我們。”

“事實上,曆史本就是一個因地而異的學科,用彆的國家和地區的理論,又怎麼能概括另一個國家的情況呢?”

“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日方用來攻擊我國曆史、文明和同一性的論點並不合理。”

“所以,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

“從宋朝開始,我們就是一個非常穩固的民族國家了。”

“當然,這方麵我並不是專家,隻是簡單談談。”

“自宋代開始,在越來越龐大的四夷壓迫之下,華國作為一個集體其實就一直在麵對外界的侵略挑戰,從宋到清,再到之後的民國,華國在東方世界的國際關係就已經形成了。”

“事實上,在這樣巨大的外力之下,大家也可以見到宋、明、清,我國的國力在不斷地進步,但這絕不是‘侵略有功論’能用來援引的例證。”

“華國的崛起從來都是自發的、由內而外的、由一些率先覺醒的有誌之士所帶領的。而古往今來的侵略者,都沒有為這片土地帶來多大的進步。”

“我想,我們都沒法否認,從七八十年代開始,華國已經走向了一個重理輕文的大環境,但也希望,大家能認識這些曆史,不要被壞人借機挑唆,至少擁有這份自信,華國的存在是合理且必須的,我們要去維護她。”

“儘管直到現在,在國際範圍內,漢學的中心其實仍然不在我國,而是在霓虹國。但我想,這也給了大家去學習曆史的動力,如何將漢學的中心拿回我國大陸,則是需要從長計議,不斷摸索、努力,在這一點上,我與大家共勉。”

此番話說完,彈幕再次陷入安靜之中。

就連那些被褚旭東請來的黑子也不知道該如何辯駁。

就連褚旭東自己,也被鎮住了。

過了半晌,他才顫顫巍巍地開了口。

“是的,我承認這是侵略,也承認帶給了我們這麼多傷痛。但是,我們一直記得這件事,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他所有備稿的最後一句。

也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同時,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的想法——一直記著那些屈辱與傷痛,又有什麼用呢?

楚孑想了片刻,一邊說著一邊思考:“想讓大家記得這些,了解這些,絕不是希望大家一直帶著仇恨。”

“現在國際間的合作共贏才是發展的大勢所趨,不說遠的,就說永錄一號坑的發掘工作,也少不了霓虹國NHK的幫助與投資,如果不是他們的話,也很難發現一號坑上還疊加存在著一個宋代的灰窯。”

正當楚孑在整理思緒,想要接著講的時候,隻見屠鑾教授風塵仆仆的趕了過來,他拿起一張卡紙,在上麵寫下了一行字。

也是這行字,讓楚孑如此淡定的性格都受到了不小的震驚。

他整理了片刻情緒,才對著鏡頭繼續說道。

“我想,大家為何要記住這些事的答案光用我的嘴來講述未免顯得太過輕飄飄,也有些冠冕堂皇,不如請大家看看吧。”

“就在今天的同一時刻,在璞蘭市城東的一塊建築用地中,發現了一個距今年代非常近的遺址,在這片遺址之中,就像永錄一號屍骨坑一樣,也有著上百具、甚至上千具骸骨。”

“根據專家初步推測,那裡是一處萬人坑。”

“年代正是抗日戰爭時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