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仟還是有些難以置信,忙問:“采古茶?我們從來沒采過這山裡的茶葉啊!”
楚孑聽後有些詫異,問道:“你們從沒采過?這裡有這麼多古茶樹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毛村長有些不好意思,解釋道:“是的,我們之前從來沒打過這些古茶的主意,連去山裡走道都繞路走,可不敢碰!”
楚孑隻覺得更加奇怪:“為什麼?”
“這個……”毛村長想了一會兒,說道:“你彆誤會啊,其實我是黨員,但……”
“但什麼?”
“但是我們村裡有一些傳說,”毛村長說這話的時候感覺也有些不好意思,聲音都低了半分,“聽說那些古茶有神明保佑,不能隨便亂碰,不然要遭天譴的。”
楚孑不信:“可那些直播的村民不經常……和古茶樹互動嗎?”
他本來想說的是“在古茶樹上麵整活兒”,但覺得有些不尊重,於是改了改措辭。
“他們那都是假的!”毛村長說,“彆看他們嘴上說的厲害,其實誰也不敢真碰那些古茶樹,大家都收著的。”
“這樣啊。”
楚孑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戰士,當然不相信這些鬼怪的傳說。
但有一點讓他有些好奇。
在查了這麼多資料,又跑了瀾蒼和墨江兩個地方之後,楚孑發現了一個規律,有古茶樹生長的地方,必然伴隨著獨特的茶文化。
比如瀾蒼,因為都是布朗族居住,所以有了祈禱的文化;而墨江雖然也都是少數民族,卻因為臨近茶馬古道,充滿了實乾主義的種茶、養茶文化。
按理說清源村有古茶樹,也應該有應運而生的文化。
但這文化怎麼卻成了一種“禁忌文化”,反而不讓碰這些古茶樹呢?
從瀾蒼和墨江就能看出來,茶文化雖然多,但幾乎都是由少數民族發起的,畢竟如同布朗族、傣族等等少數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係,和茶文化的結合也是可以預計的,甚至說是相輔相成的。
但通過之前和毛村長聊天,楚孑知道清源村幾乎自古以來都是由漢族主導的。
漢族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是一個平平無奇但人口眾多的民族,其實和很多少數民族一樣,漢族也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隻是因為現在這些傳統文化,比如春節、元宵節,比如婚禮中“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都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文化,讓大家已經忘了這其實是漢民族自帶的文化傳統了。
漢族同樣是有信仰的民族,從宗教方麵來看,信奉佛教的人一直最多,但唐宋時期開始,道教“異軍突起”,哪怕到了明朝因為一些曆史原因,讓官方不再信奉道教,但民間信仰道教的人依舊很多。
而從神明體係方麵來看,漢族更是有非常獨特的文化。漢族信仰多種神明,對於天有掌管天道的玉皇大帝,對於地也有土地公,還有山河湖川,也有山神,甚至每個方位都有自己的
方位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類的。
通俗的來講,漢族其實並不想其他少數民族有那樣多所謂的“忌諱”,更多的已經形成了一種規矩文化,大家約定俗成的遵守著一些禮節和規則,更多時候不是問“為什麼不”,而是“為什麼這樣”。
而這這些所謂的規矩也通常並不是針對某一地點所設定的,大多都是根據人生的行跡而定,比如婚喪嫁娶,比如升學遷屋等等。
像清源村這樣針對古茶樹的文化,也並非是漢族的傳統文化,楚孑一時也無法判斷這個忌諱跟漢族這個民族沒有沒有什麼關係,或者僅僅是這裡的村子自發形成的一種“規則”。
楚孑想弄明白這種規則,於是便問毛村長:“咱們村有村誌嗎?”
村誌一般就是記錄整個村子曆史來龍去脈的文字記載,之前曾經在劉冰的村子裡幫了大忙,一般的村子都有留存。
但很可惜,毛村長搖了搖頭:“我們這裡沒有這種東西。”
楚孑“哦”了一聲。
一個連村誌都沒有的村子,卻依舊保有某些忌諱……
“不過,”毛村長補充道,“我們這兒有個廟,是好久以前就在的了。”
“什麼廟?”
“應該是個山神廟,但現在已經沒人去拜了,”毛村長說道,“裡麵有些壁畫啥的,但都保護的很不好。”
“好吧。”
看來是個大工程。
楚孑雖然很想一探究竟,但根據現有信息判斷,這會牽扯到他很多精力和時間,也未必有效果。
當務之急,還是先讓這些願意靠茶,願意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的村民先收獲第一桶金。
所以楚孑趕緊轉換了話題,問毛村長:“咱們有統計過兩座山上一共有多少古茶樹嗎?”
毛村長擺擺手:“大家連走路都想躲開這些古茶樹,哪會有統計呢!”
這也在楚孑的意料之內,所以楚孑安排道:“那麼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統計一些這山裡到底有多少古茶樹了!”
此話一出,全場安靜。
馬斯仟愣了半天:“這可是個超級大的工程啊,你要知道小清山雖然不大,但是大清山可是大的很,也野的很,好多地方連路都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