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我們慢慢來,”楚孑自信一笑,“這才是我們為了致富要邁出的第一步呢。”
……
餘後的幾天裡,楚孑也沒著急有什麼具體的行動,而是把這些村民叫道了一起,給他們開起了講座。
講座的內容就隻有一個——如何確定古茶樹的品種、類型以及大概的年齡。
前兩項還比較好講,畢竟雲省深山中的古茶樹大概也就是那麼幾種,但判斷年齡則是一門功課。
一般情況下,大茶樹的評判指標有三項,即胸徑(胸圍)、樹高和葉脈。
前兩項比較好理解,用尺子或者激光尺等等工具測量就可以,葉脈則是一般農民不太會注意到的
指標,就是要看葉脈的具體數量。
現代茶園中20年以內的茶樹,葉脈數量通常在6-9對之間,而古茶樹則通常在9-12對之間,葉脈數量越多,說明茶樹年齡越大,生長的也越好。
通常來講,胸圍在35-80厘米之間的古茶樹高度會達到2.5-4.5米,這樣的古茶樹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樹齡,是最優選。
次一級的古茶樹是樹齡在35-60年的,多數植株高80cm-1.2m,這種古茶樹雖然生產力不高,但勝在方便采摘。
至於胸圍1一米以上,高度4米以上的古茶樹,則很有可能有300年以上的曆史了。
古茶樹也並非樹齡越大生產的茶葉越好,年齡越大的古茶樹所聚集的各類物質會更複雜,酚類物質的含量也有明顯提升,所製成的茶葉可能會更澀口。(當然也有一些專門的茶客就喜歡這樣的茶葉)
另外一點是,這些年齡巨大的古茶樹數量稀少,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護,也會對采摘工作加以限製,更何況,爬上4米高的樹采集茶葉,本身就是難事一樁了。
總之,經過幾天的講座,楚孑又帶著他們花了半個月時間把小清山的古茶樹都看了一遍,這幾位大爺大媽和馬斯仟已經基本上可以準確判斷一棵茶樹的樹齡了。
楚孑讓他們在樹齡30-150年之間的茶樹上係上紅色的條帶,方便後期開發。
之後,便給每個人分好了組,大家互幫互助,一起向大清山進發了。
……
大清山,山如其名,真的非常的……大。
即使分好了片區,分好了組,但他們滿打滿算也隻有十個人,最多最多加上偶爾來幫忙的大聖師兄和二師兄以及嶽季,十幾個人要走遍這占地近1000畝的大山,再加上還要爬上趴下的找樹,實屬不易。
如果把大清山放在其他省份,估計會開發成旅遊景區或者度假村,但雲省這樣的野山太多了,而且大清山就在邊境附近,地處偏僻,從來沒有過什麼開發,連路都沒有,楚孑很多時候都是靠著指南針和太陽才能勉強確定方位。
幸虧這些村民包括馬斯仟在年輕的時候就經常進山,走起來得心應手,大家每每彙報工作,竟然都比楚孑這個年輕人進行的要快的多。
而楚孑雖然動作慢,但是想得多,一兩周時間他便發現了規律,這山上的古茶樹並不是隨機生長,大部分都是成片長的。
這也符合自然規律,茶樹在自然界並算不上一種自我保護性特彆起的物種,而且它的繁殖也主要靠風和鳥,自然會形成聚集。
當然了,如果是早年間人工種植的也說不好。
楚孑一時還判斷不出來,主要是即使是經過人工種植,這麼多年過去了,痕跡也早已經泯滅了。
除了刮風下雨的日子,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進山,一天比一天走的深,如果不是出於安全考慮,楚孑真的想直接住在山上了。
日子就在這樣頻繁的進山中一天一天過去。
轉眼間,都過了年,到了一月中了。
所有小組終於把大清山踏了一遍,找楚孑來彙總數據。
不彙總不知道,一彙總嚇一跳。
大清山和小清山中,適齡的古茶樹數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2047棵!
這已經和景星茶園差不多了!
而更古老的茶樹也有不下1000棵。
其中甚至有超過300年樹齡的茶王!
楚孑計算完這個數字,久久不能平靜。
清源村......這是有一座“大金礦”啊!!
鐵馬倦倦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