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
回到瀾蒼之後,他們又經過一天多的車程,楚孑和溫如玉才終於回到了歸渡。
即使是在早春,歸渡依舊下了大霧,有些陰冷的氣氛。
楚孑其實來過歸渡很多次了,但這次才有時間和心思好好看看它。
歸渡市是凋敝的,是破敗的,也是暗流湧動的。
雖然市中心的商業街還有著來來往往的車輛,一副繁華景象,但其實街上的磚瓦早已經破敗了,到處裂著大口子。
那座引以為傲的購物中心,看外牆也已經老舊斑駁了,聽溫如玉講,裡麵很多商家已經早就搬走了,現在入駐率也就不足百分之六十。
街上到處都在賣小食品,也到處都是衣服店,可並不是什麼大牌子,也不是小眾有格調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工廠直營店,還有一些看上去就很山寨的品牌。
歸渡市,是霧氣之中的歸渡市,是沒有肯德基、麥當勞與星巴克的歸渡市,是隻有一座三個進站口火車站的歸渡市。
如果不是在地圖上認真尋找,幾乎沒有人會到這裡來——當然了,這裡的人,每一個都想出去。
楚孑想,也許對一個地方來說,最可怕的事不是被其他人忘記,而是被資本忘記。
他恨資本,恨資本家,他前世的家庭就是這樣的存在,但有的時候,卻還是需要資本。
而清源村就是附屬在這樣一個市下麵的村子。
它的生或死,貧瘠或富裕,更是無人問津了。
楚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是命運不好,又或者是性格決定命運,他就是這麼一個熱衷於挑戰的人,總之,他要把清源村,帶到大家的視野裡。
這何嘗不是一個無比艱難地挑戰。
楚孑回到了茶研所的宿舍,開始靜靜地想該怎麼辦。
他隻能靠清源村那棵古茶樹突圍,試圖複製邦威的成功。
確定了這個路線,楚孑很快想到了第一步行動。
他要通過明教授和自己的關係,請一批國內外的專家學渣來到清源村,為那棵古茶樹做出鑒定。
這一步還算比較容易,一來是因為明教授在國內外的茶學領域都算得上是翹楚,有自己的號召力,另一方麵,是因為專家學者本身就對古茶樹趨之若鶩,年齡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樹更是他們所追求的對象。
因此,隻是放出這個消息,不到三天,就是十幾位專家學者推掉了手中工作,來到了清源村。
楚孑一直在忙著接待,他也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內,竟然不止有國內的學著來了,連霓虹工、泡菜國甚至是越國、撾國,都有專家出席。
雖然最後加起來也就是二十人左右,和當初邦威的上百人的專家團隊沒法比,但畢竟來的都是在行業裡響當當的角色,隻要他們對這棵古茶樹表示認可,那就不愁彆人不認同了。
一大群專家就這樣在村民驚訝地注視下浩浩蕩蕩的上了山,各
個專家都帶著自己的儀器,有些彆說是楚孑了,連溫如玉甚至明教授都沒見過。
但幸好,作為一個大冷門專業,能堅持下來的學者都是愛茶、敬茶的,因此他們沒有對茶樹造成任何破壞,至多就是采集了一些葉子,進行細化的分析和研究。
而且十分罕見的,之前一直隱身的歸渡市政府也派來了農業局的兩個人全程跟隨,不過楚孑對這兩個人印象不怎麼樣,他們不懂茶,但卻很懂為官之道,一路上淨說著一些有用沒用的屁話,反倒讓各位專家分散了精力。
最終還是明教授定下了規則,他們二十個人成了了一個小小的清源村古茶樹委員會,所有專家當場就同意了,由明教授擔任委員長,五位最德高望重的專家擔任副委員長,大家在查看完古樹後,將在一周內出具報告,最終經過十二個人的集體認定,才算認定成功。
其實從專家們的熱情和專注程度上看,楚孑都認為這個認定已經成了。
他們麵對這樣的古茶山嘖嘖稱奇,外國專家都流露出了羨慕的神情,國內專家流露的卻多是惋惜之意——原來我國還有這樣沒被開發的原始古茶園啊,可也不知道這茫茫深山裡,還有多少這樣的古茶園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沒人知道。
華國太大了,還沒被發現價值的地方也太多了,需要他們這種學者繼續向更深處、更難處不斷探查才行。
持續兩天的大小清山之旅讓所有學者都很滿意,收獲頗豐。
一位留著白胡子,年歲最高的學者臨行前,拍著楚孑的肩膀:“你做的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