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四章(1 / 2)

兩人進來後,梁闌玉並沒有立刻開口,而是先觀察了一會兒:這兩兄弟雖然瘦,但並不矮小,看來不像是自幼家貧的窮人。

再細看看,這兩人的氣質和普通的甲士也大不相同。他們姿態從容,脖頸昂揚,頗有幾分讀書人的氣質。

站在左邊的那個相貌較為普通,但很生麵善;右邊那個五官更標致,哪怕行了一天路灰頭土臉的,也看得出是個帥哥,就是板著張臭臉比較扣分。

想來左邊的應該是哥哥,右邊的就是弟弟了。

這樣的第一映象讓梁闌玉對這兄弟倆的興趣陡然提升——和方才的楊大一樣,這兩人也是奴籍,而且也同樣是因罪入籍的。但他們看起來卻並不像惡棍。

宋大郎先向梁闌玉行了個禮:“小人宋聞,拜見梁都督。”

他扯了扯弟弟宋愈的衣擺,宋愈僵硬了一會兒,終於屈身行禮,動作看起來頗有些不情願。

梁闌玉忍不住挑了下眉。她沒計較宋愈的失禮,而是先開啟了話題:“你們是親兄弟?是同母所出麼?”

“是同母所出。小人比舍弟年長兩歲。”

“籍貫?”

“冀州。”

梁羨這邊的部曲全都是冀州出身,而陸家的部曲則都是滎陽人。

梁闌玉問:“你們是六年前南渡而來的?”

“是。”

“那時候你們多大年紀?”

宋聞在心裡算了算,恭敬地答道:“那年小人十四,舍弟十三。”

其實這些基本的資料在名冊上都有寫,不過梁闌玉每個人都會問一遍,一是確認信息是否有誤,二是打開話題,給她一個觀察對方說話習慣的機會,以判斷對方在談話中是否說謊。

梁闌玉又問:“家中除了你們兩兄弟外,還有其他親眷麼?”

不知道為什麼,宋聞的肩膀明顯僵了僵。宋愈雖低著頭,但梁闌玉還是注意到了他臉部肌肉的收緊。

片刻後,宋聞道:“回梁都督,除了我們兩兄弟,家中再無其他人了。”

梁闌玉感覺他有話沒說全。是南渡的過程中親人去世了還是什麼?怎麼兄弟倆都一副被戳到痛處的模樣?

然而這才第一次見麵,她硬揭人家傷疤非但不厚道,人家也未必肯告訴她實話。

她將臉轉向宋愈,換了個話題:“宋二郎,你可有啞疾?怎麼進帳到現在一個字沒聽見你說?”她方才問的所有話題都是哥哥宋聞回答的。

宋聞忙又把話接了過去:“回都督的話,舍弟一向畏生。他今日初見都督,生怕在都督麵前造次,是以話才少些。”

梁闌玉仍然看著宋愈:“連這話也要你哥替你作答麼?”

宋愈雙眉緊鎖,又僵持一陣,終於不情不願地開口:“沒有。”他並沒有啞疾。

梁闌玉撥弄著自己的手指。這兩兄弟六年前才從北方逃到南方,本來都是良人,做奴隸沒幾年。看弟弟的模樣仍有一身傲骨,不肯接受自己淪落為奴的事實,因此在人群中十分自閉。哥哥看起來倒是個善交際的,隻是為了陪弟弟所以也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片刻後,她又問道:“我見名冊所寫,你兄弟二人於五年前因罪充入奴籍。你們所犯何罪?”

宋聞又變了臉色,做了個深呼吸正要開口,沒想到這次卻被弟弟搶了先。

宋二郎猛地抬起頭瞪住梁闌玉,高聲道:“我們沒有犯罪!”

他吼完一句就把頭扭開,薄薄的麵皮因為憤怒迅速脹紅,不再言語。

梁闌玉有些意外:“沒犯罪?所以你們是被人陷害的?”

還是宋聞接過了話:“回都督,我們的確是被奸人陷害的。”他的語氣不同於方才的溫和謙卑,而是嚴肅的。

梁闌玉好奇道:“事情的緣由經過,你們與我仔細說說。”

宋聞先看了弟弟一眼,又看向梁闌玉。梁闌玉從他的眼神裡感覺到他在審視自己,似乎在判斷是否值得與她訴說。

少頃,宋聞開口:“六年前,家父亡故。時值北方政權更替,局勢混亂,家母就變賣了家產,帶著我們南下投奔遠親。然而路途艱辛,家母在渡淮河時不幸在落水,染上了肺疾,最終沒能撐住……從此隻剩我們……兄弟二人相依為命。”

他停頓了片刻,接著道:“我們到了淮南後,當地豪紳見我們兄弟無依無怙,又得知我們身上有些薄財,便栽贓我二人是竊賊。當時我們年幼,無力反抗,被他強行霸占了家財不說,還被他買通的官員將我們……貶為奴籍。”

說這些話的時候,宋聞的語氣是平靜的,時隔多年,他似乎已經從悲痛中走出來了。倒是邊上的宋愈肩膀微微抖動,無聲地紅了眼眶。

梁闌玉沒想到他們的身世竟是如此,心裡頗有些不是滋味。

這麼悲慘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很匪夷所思,但在亂世裡的確有可能發生。

自從“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後,北方的漢人為了逃難,開始了大規模的“衣冠南渡”。但南渡並不是瞬間完成的,而是延續了上百年的時間。

跑得最早的就是前朝的朝廷,直接放棄了半壁江山,來到南方重建政權。也有很多漢人不願背井離鄉,因此臣服於北方的入侵者。但北方比南方形勢更亂,時不時發生內戰、政權更替、胡漢矛盾之類的事件,所以年年都有新的漢人從北方逃亡南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