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七十四章 理財的事迫在眉睫(2 / 2)

白銀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成為貨幣。金雖然是硬通貨,可極為稀少的數量根本不夠民間交易使用。因此民間存在大量以物易物的情形。

各類五穀雜糧、絲絹布帛皆可做通貨使用,牛馬羊等牲畜也亦是常見交易品,甚至一些犀角象牙、珍珠貝類都能當成錢幣使用。光是要弄清這些東西間的價格換算,就足以讓數學不好的人找根繩子把自己吊死。

直到現在,梁闌玉甚至都沒弄清楚自己到底身價幾何。她的財產裡,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她都不知從何算起,隻知道自己擁有的黃金、銅錢與糧布的總數。以前倒還能應付,如今她想要做生意賺錢,理財的事就迫在眉睫了。

平日府上的收入與支出都是由管庫負責,再經由陸春審批。可其實不管是管庫也好,陸春也罷,她們頂多隻停留在“記賬”的層麵,與崔曦這般懂得預算統籌之人不可同日而語。

而先讓崔曦管府上的帳,除了急於理清自己的小金庫外,梁闌玉也有另一層考慮在:賬務其實是件非常私密的事。即使在未來,許多現代化公司的財務也寧可使用自家人,而不願聘請專業人士,就是因為從賬本上是能看出非常多秘密的。

崔曦的願望是成為軍隊的法算,而不止是都督府上的一位管事。但梁闌玉目前還不敢把軍隊的帳交到她手裡。打理都督府,算是對她的一個考驗,亦使她們再多點時間相互了解。倘或此人真的值得信任,再重用她也不遲!

崔曦亦明白這個道理。梁闌玉肯給她這個機會,她就已無比感激了。畢竟昔日連丈夫與舅姑都對她不屑一顧,而梁闌玉作為與崔氏有過節之人,這份心胸,還有哪裡尋得?

當下,梁闌玉便令陸春與管庫的調取府上的賬簿,送去崔曦的住處,由崔曦整理好後,再給她意見了。

……

……

幾日後,崔曦、宋聞宋愈兄弟來到書房,與梁闌玉一起議事。

前不久梁闌玉將崔起夫婦放還的時候,其實她曾擔心過這兩人會不會一回去就慘遭崔遠毒手,導致她的算盤落空。不過事實證明,她小看了這對夫婦。

兩人回去後,很快就重新籠絡了大批族人,並且短短幾天內就找到機會,誅殺了崔遠!

崔遠之死,意味著崔起夫婦奪回了崔家的控製權!不過權力的鬥爭往往不是個人之間的爭鬥。當初崔遠囚禁崔起的女兒,打殺崔起的女婿,是煽動了許多族人合謀的。有了這樁人命官司打底,那些支持過崔遠的族人與崔起之間再也無法相互信任了。

於是,崔家一批族人被放逐,一批族人搖擺不定。崔起與徐蓮兒也明白,崔氏已元氣大傷,再不可能與梁闌玉作對。眼下最好的自保策略,唯有籠絡梁闌玉,慢慢休養生息,不求東山再起,至少不要江河日下。

於是先前答應梁闌玉的鹽場,他們率先交了出來——那片鹽場原先是崔遠負責打理的,如今崔遠一死,正好方便交割。

而梁闌玉今日把崔曦與宋家兄弟叫來,便是與他們商議接下來她手裡的鹽鐵資源應當如何經營。

正談到一半,屋外忽然有人敲門:“都督,梁三郎在外求見。”

梁闌玉詫異挑眉:“他怎麼來了?”

下人道:“他帶了幾輛車來,似是來給都督送禮的。”

梁闌玉忍不住皺眉。這家夥定是又乾壞事了!所謂送禮,其實就是賄賂,希望她能繼續照拂蔭蔽梁氏的行徑。

先前梁有每次來送禮,她都高高興興地收下。梁有將此她視為對梁氏的放縱,行為竟然愈發乖張,送禮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了。

如今她的放縱已有了初步的成效:昨天她已經收到了梁羨從建康的來信。梁氏的跋扈之名已經傳至建康,連梁羨都警告她該對梁氏進行約束。

有了梁羨這封信,她往後做事便有借口了。

梁闌玉照常道:“讓他進來吧。”

門外的奴仆應了一聲,便出去報信了。

梁闌玉又轉向崔曦與宋氏兄弟,準備與他們繼續說話。

崔曦倒是沒什麼反應,宋氏兄弟卻莫名臉色大變:宋聞如坐針氈,神色慌亂;宋愈則麵色陰沉,雙肩緊繃。

梁闌玉一時間竟忘了要說什麼。

“既然都督有客,我們就先退下了。”宋聞急急忙忙起身行了一禮,拉著弟弟就要出去。

崔曦見狀,也隻好起身跟隨。

梁闌玉忙道:“等一下。你們就到隔壁屋裡等著吧。我與他應付幾句就打發他走,方才的事再接著聊。”

宋聞匆匆道了句“是”,就拉著宋愈出去了。也不知他急什麼,竟如落逃一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