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出了什麼事情嗎?
這麼一想,王元元就有些著急了。
她讓宮人帶著阿亨自去菜圃。
她自己則和百梨一道回了積英院。
積英院裡
雲老夫人檢查了大郡主的傷口後,就向儀和郡主道謝。
儀和郡主忙說沒什麼。
兩人正客套著的時候,就見王元元回來了。
儀和郡主畢竟和她要熟悉一些,看到她回來之後,臉上的表情倒是輕鬆了一些。
“發生什麼事情了?”王元元看到大郡主的傷口後,臉色就是一變。
儀和郡主就把在陳王府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王元元聽的怒火中燒。
在她看來,小孩子們湊在一起,拌個嘴,鬨個矛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大郡主的情況隻是如此的話,她還不至於這麼生氣。
可那兩姐妹比大郡主要大上好幾歲也就罷了,還把大郡主的額頭都給劃傷了。
等到儀和郡主走後,她聽說之前在純王府的時候,這兩姐妹也欺負大郡主了,更是氣的不行。
可她就算再氣,也不能直接上門跟吳郡王妃喊打喊殺。
這樣的話,她就算有理也變成沒理了。
等到陳王世子妃上門道歉後,她就說:“也不該嫂嫂來道歉,就算要道歉,也該吳郡王妃上門道歉才是。”
陳王世子妃也是個明白人,她一聽就明白了這位恒王妃的意思。
陳王世子妃一麵對王元元說,她們府上沒有照顧好大郡主,一麵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幫王元元傳話的請求。
幾個孩子們的爭執本就是在她們府上發生的,她代為說和也是應有的道理。
更何況,這事兒本就是那兩姐妹做的不對。
子不教父之過。
她們做錯了事情,由吳郡王夫婦上門道歉也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陳王世子妃離開恒王府後就去了吳郡王府。
哪想到吳郡王妃卻沒她想象的那樣好說話,她還跟陳王世子妃說大郡主嚇到了她女兒。
陳王世子妃看到吳郡王妃那副驕橫的嘴臉,在心內冷哼。
這人也是順風順水慣了,所以才會這麼囂張。
她反正也隻是傳個話,話傳到了也就算了。
陳王世子妃和吳郡王妃虛情假意的說了一番話後,就離開了吳郡王府。
隨後,她就派人去跟王元元說,她已經上門跟吳郡王妃說了此事,隻是不知道吳郡王妃會不會上門。
聽到陳王世子妃的說法之後,雲老夫人就對王元元道:“你做好進宮的準備吧,不過不管怎麼樣,還是要等兩天再說。”
王元元明白雲老夫人的意思,她們等兩天也是她們的寬和,可兩天之後,要是吳郡王妃仍舊不上門,她們就不能忍了。
王元元和雲老夫人在家等了兩天,吳郡王夫婦仍舊沒有上門。
王元元決定她要進宮去求皇後做主了。
本來,如果吳郡王夫婦願意帶著女兒們上門道歉的話,這事兒也就隻能這麼過去了。
這兩姐妹畢竟隻是小孩子,她就算生氣她們,可她不是她們的父母,縱是她們有什麼,也應該是她們的父母去教導。
所以她讓陳王世子妃給吳郡王妃帶了話,讓她們做父母的上門道歉。
可這事兒都已經過去兩日了,吳郡王夫婦仍舊沒有上門。
王元元不想去管,她們究竟仗的是什麼勢。
可她絕不能看著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不然以後大郡主出去還怎麼交際?
彆人看到這兩姐妹打了大郡主後也沒什麼,會不會有樣學樣,開始跟著欺負大郡主?
王元元一點都不會小看小孩子的聰明。
特彆是有些小孩子,欺負起人來比成人還要厲害。
她和雲老夫人商議過後,就向皇後遞了牌子。
皇後看到牌子後就笑了起來。
她對太子妃道:“她在家等了兩天,已經算是給吳郡王夫婦臉麵了。現下吳郡王夫婦不肯上門道歉,那她這次進宮告狀也讓人說不出什麼不是了。”
太子妃也笑道:“是呀,不過吳郡王夫婦也確實有點過分了。她們的孩子傷到了大郡主,她們肯定是要上門道歉的,哪想到這兩個人卻一個比一個不明理。”
“不過是仗了彆人的勢罷了。”皇後淡淡的對太子妃道,隨後她又轉頭對陳嬤嬤道:“你跟恒王妃說我隨時都有時間門,讓她隻管進宮就是了。”
王元元早就在家做好了準備,皇後的話一傳到,她就帶著大郡主一道進了宮。
柔妃也早就聽人說了自家孫女被吳郡王家的兩個女兒給欺負了的事情,她也派人去恒王府看過大郡主。
待到聽到宮人回來跟她說,大郡主的傷口在額頭那裡很顯眼之後,柔妃的心都要碎了。
她得了王元元的囑咐,這兩日都待在府裡沒有聲張,隻看吳郡王夫婦是否願意帶著孩子上門道歉。
可等了兩天,這夫妻倆都沒有動靜。
她得知王元元進宮之後,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王元元前腳剛進寧和宮,後腳柔妃就到了。
她一進來就把目光放在了正被皇後抱在懷裡的大郡主身上。
雖然已經過了兩天,大郡主額頭的傷口仍舊很顯眼。
柔妃的心裡就跟火燒的似的。
可這到底是在皇後宮裡,她跟皇後請安後就站到了下首。
皇後見她來了,就對她歎息道:“我原想著隻是小孩子們爭執,倒沒想到敏兒竟被傷成了這個樣子。”
柔妃原就因為大郡主的傷勢感到心痛,聽到皇後這麼說後,就鼻子一酸。
可不是嗎?要不是她沒本事,她孫女怎麼會被打成這樣。
皇後看到柔妃哭了之後,就跟太子妃交換了一個眼神。
太子妃連忙上前幾步,走到柔妃身邊,對柔妃道:“娘娘且先彆哭,先聽弟妹說一說那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柔妃聞言連忙止住了淚水。
她們雖然都知道那日發生了什麼事情,可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的。
王元元就把那日發生的事情又複述了一遍。
“......畢竟是小孩子之間門的事情,我也不可能跟兩位郡主計較。隻是小孩子不懂事,做父母的好歹也要明白事理。沒有說自己的孩子把彆人家打成那個樣子了,做父母的不說上門道歉,連吭都不吭一聲的道理。我也不知道吳郡王夫婦是什麼意思,隻是想著或許我們府上人微言輕,吳郡王夫婦也不把我們看在眼裡,所以就想請皇後娘娘出麵幫我們問一問吳郡王夫婦是什麼意思。”王元元對皇後道。
皇後和太子妃聽完王元元說的這番話後,簡直要為她拍手叫絕了。
她這話說的簡直是太妙了。
吳郡王夫婦憑的是什麼敢不把國君的親兒子和親孫女看在眼裡呢?
國君是寵愛貴妃,可他就算再寵愛貴妃,也不會樂於看到貴妃的親眷欺負他的親生孩子。
皇後已經能想見到這番話傳出去後,貴妃的表情以及國君的反應了。
她也不推諉,直接讓人把吳郡王妃叫進了宮中。
為了顯示公平,她還讓人把陳王世子妃和安康縣主也叫進了宮裡。
安康縣主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嚇的臉色蒼白。
她早就知道了這件事情會鬨大,卻沒想到會鬨到皇後麵前。
“嬸嬸,到時候我要怎麼說呀?”安康縣主問陳王世子妃。
陳王世子妃聞言就道:“你就照實說就可以,不要害怕。”
照實說嗎?
安康縣主雖然有些猶豫,可她深為了解自己這位嬸嬸的為人,知道她必是不會害她的。
因此,她倒也沒有做彆的打算,而是決定按照嬸嬸的吩咐照實說就是了。
陳王世子妃看著馬車上的一個裝飾發呆。
從得知吳郡王妃態度的那一刻起,她就料到恒王妃也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她能理解吳郡王夫婦為什麼不上門道歉,無非是看恒王惹了禍事,覺得恒王妃會忍下這口氣。
可她也不想想,大家都在國都裡待著,且這事兒吳郡王妃本就理虧,若是恒王妃真的忍下了這口氣,那日後恒王府的人再出門可就沒有底氣了。
且不說恒王現在還活著,縱然他不在了,可恒王妃也還是國君正兒八經的兒媳。
她的兒子也會承襲恒王的王位,支撐起整個恒王府。
她有什麼好顧及的。
想到這裡,陳王世子妃就搖了搖頭。
她當年和吳郡王妃有過交集,對她的品性也有所了解。
她當初要是稍微謙遜一些,也不至於到最後隻能嫁給一個郡王。
偏偏她覺得自家姐姐能護著自己一輩子,所以這麼多年了,她不僅一點都不反省自己當年的脾性,氣焰反而越發的囂張了。
可她也不想想,今時已經不同往日了。
貴妃也不像以往那麼得寵了。
思及此,陳王世子妃就在心裡默默的提醒自己。
人生還很長,誰也料不到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所以無論何時,都切莫因為自己暫時的強大去欺負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