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今日特彆想吃臘肉白菜燉粉條。
年前膳房做的那批臘肉還沒吃完, 王元元就讓人切了一塊。
恒王今日在外麵跑了一日,回來之後看到桌子上那一瓦罐的臘肉白菜燉粉條後,忍不住胃口大開。
他就著這道菜連吃了兩大碗飯, 吃完之後還對王元元道:“以後咱們還是要多吃一些類似的家常菜。”
王元元欣然應是。
吃完飯後, 恒王先是陪孩子們玩了一會兒。
隨後他就讓孩子們背書給他聽。
等孩子們都背完之後,他才放孩子們去洗澡。
這是入冬以來, 孩子們和他每日都要做的事情。
恒王是個如果不做什麼事情就算了,但是要做就一定要做好的人。
他既然決定每日要拿出一段時間來陪孩子們,那他就果真堅持了下來。
也因為他的陪伴, 孩子們明顯更加的開朗了,就連一向最為畏懼他的大郡主和他都親近了許多。
到了三月底的時候, 恒王明顯變的忙碌了起來。
王元元聽他回來說,楚國和唐國不知道因為什麼發生了紛爭。
楚國居然要出兵攻打唐國。
王元元表現十分的不理解。
現下幾個國家誰都不敢先出兵,為什麼楚國要屢屢挑事呢?
難道是因為他們自恃自己兵強馬壯?
但無論如何,看到楚國對唐國發兵, 晉國都不能置之不理。
晉國君還派使臣去了齊國,想要邀請齊國君共同發兵助唐。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最近城裡一直在準備糧草。
恒王和太子等人則忙著點兵。
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 唐國那裡傳來新的消息。
新任的唐國君割讓了九座城池給楚國求和。
所以楚國君決定不向唐國發兵了。
晉國君和齊國君知道這個消息後, 自然心緒難平。
他們明白唐國內部向著楚國的勢力已經壓過了其他的勢力。
楚國君說要發兵唐國不過是一場做戲, 給了唐國內那些逆臣說服唐國君割讓城池的借口罷了。
晉國君和齊國君的書信往來一下子頻繁了起來。
既然不用出兵了,那恒王自然不用再頻繁去京郊了。
但他卻不得不每日都到宮裡去點卯。
能看的出來,晉國君因為唐國割讓城池的事情很是煩心。
就在這個時候, 國都裡又傳出了新的消息。
這個消息和江大奶奶有關。
江大奶奶的娘家父親和兄弟被禦史彈劾了。
彈劾原因是其娘家父親和兄弟收受彆人賄賂哦,幫彆人搭線賣官。
這個消息一出,大長公主立馬就進宮去見晉國君了。
哪知道晉國君隻讓皇後接待了大長公主,他自己卻對大長公主避而不見。
大長公主在府裡恨的牙癢癢。
她是真沒想到江大奶奶的娘家父兄膽子竟然這麼大, 更可恨的是,他們在外竟然打的是她的名頭。
大長公主讓人叫來了江大爺,狠狠的盯著他,問道:“你是不是把我的帖子給她爹了?”
江大爺聽說晉國君沒有見大長公主之後,就明白自己嶽父家是真的闖禍了。
如今聽到大長公主質問自己,他有些狼狽的點了點頭。
大長公主一氣之下把茶盞砸到了他的腳下。
“我看你是昏了頭了,你連我的帖子都敢隨便給彆人。”大長公主氣的臉都黃了。
江六爺原本一直在一旁站著的,上前勸道:“請母親息怒。”
“我倒是想息怒,隻恨沒有生個好兒子。”大長公主咬著牙道。
江大爺和江六爺聞言再也站不住了,兩人雙雙跪了下去。
“要麼休妻,要麼你和她一道離開江家,你選一個吧。”大長公主閉了閉眼睛後對江大爺道。
“娘。”江大爺聞言不由得哀求道:“請你看在幾個孩子的麵上不要讓......”
“我就是看在孩子們的麵子上才一而再再二三的縱容她。“大長公主臉色沉凝的對江大爺道:”你捫心自問,她這麼些年在府裡做了多少錯事,得罪了多少親戚,我有認真跟她計較過嗎?”
江大爺一時語凝。
江大奶奶自嫁到江府來後,仗著自己是長媳,婆母又是大長公主,沒少給親戚們臉色看。
她不僅和妯娌們合不來,還給那些遠房親戚臉色看。
有一回,江老夫人過生日,遠道而來的親戚跟她打招呼,她嫌人家家貧,都沒有和人家打招呼。
也因為這個原因,江家的那些親戚們雖然嘴上不說,可背地裡卻對她生了許多怨氣。
思及此,江大爺不由得低下了頭。
他這些年雖然也對江大奶奶頗有微詞,可他們畢竟夫妻多年,江大奶奶的娘家人對她其實並不很好。
隻是江大奶奶在婆家好麵子,從來都做出一副娘家人很寵愛她的模樣。
可他知道若是沒有了江家大奶奶的這個身份,她回到娘家一定會被她那些嫂子給擠兌死。
江大爺將江家的這些情況告訴了大長公主後,對著她哀求道:“娘,她到底是孩子們的母親。若是真的有什麼萬一,孩子們心裡怎麼過的去?”
大長公主聞言沉默了一會兒。
隨後,她就對江大爺道:“你還指望著你嶽父他們能從這裡麵全身而退嗎?國君生平最恨的就是有人在官職上做手腳。他們做出了這樣的事情,國君必定不會輕饒了他們。我們恐怕也會受到連累。”
江大爺雖然是長子,可他隻在工部掛了個閒職,又不太喜歡和那些同僚們交際。
那些同僚們因為大長公主的原因雖然不會陷害他,可對他也不會吐露什麼實話。
江大爺這兩年連衙門都不怎麼去了,又怎麼能想到這件事情的後果。
他原本以為國君隻是訓斥母親兩句就罷了,如今看來,國君竟要認真跟他們計較了嗎?
江大爺不由得看向江六爺。
江六爺衝著他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