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過後, 就是正月。
整個正月裡,王元元要麼是帶著孩子們進宮,要麼是等著彆人到她府上去拜見。
當然這個彆人也僅限幾個親近的親友。
這日一早, 王元元再次和孩子們一道上了馬車。
她們今天照例要進宮。
誰成想,馬車行至一半時,忽然停了下來。
“怎麼回事?”王元元見狀問道。
百梅連忙下了馬車過去查探情況。
過了一會兒, 她過來跟王元元說,有一對老夫妻攔住了她們的馬車,口稱要請貴人替她們的女兒做主。
聽百梅說清楚眼前的情況後, 王元元有些犯難了。
從內心裡講,她肯定是願意幫這一對老夫婦申冤的。
可她現在的身份很敏感。她是內宅女眷, 這對老夫婦所狀告之事乃是可能涉及到刑律的事情。
她肯定是不能在明麵上插手此事, 否則, 外麵的那些禦史們絕對會趁機彈劾她爹和恒王。
可要是讓她把這一對老夫婦趕走, 她又做不到。
如果不是被逼到沒辦法了,她們是絕不會在大街上攔權貴人家的馬車的。
王元元想了想對百梅道:“你去跟那對老夫婦說,我們到底是後宅女眷,有些事情不好出麵。但我們會派人幫他們寫狀紙, 找狀師的。”
晉朝有自己的刑律,她們按照這個程序走, 禦史們就算想找茬也找不到。
“對了,你再派幾個人陪他們吧, 我擔心他們要狀告的人家知道了這件事會去找他們麻煩。”王元元又對百梅道。
百梅卻沒有動,而是欲言又止的看著王元元。
王元元知道百梅在擔心什麼,她就對百梅道:“你放心,這件事我心裡有譜。”
一行人去到寧和宮後,皇後和太子妃等人都已經在正殿裡坐著說話了。
皇後見王元元來的有些晚了, 就笑著問她:“怎麼今日來晚了?”
王元元在路上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說辭,皇後這一問正和她意。
她就把路上有一對老夫妻攔她的馬車的事情告訴了皇後。
皇後和太子妃等人哪裡遇到過這樣的事情,聞言就有些聽住了。
“……兒媳一開始也有些嚇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畢竟兒媳隻是後宅女子,哪裡有管這些事情的道理。可這對老夫妻也是晉國的子民,他們又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攔住了兒媳的馬車。兒媳看著她們可憐,就讓宮人帶著她們去給她們請狀師,幫她們寫狀紙。若是這對老夫妻真的有冤情,想必京兆尹也會秉公處理。”王元元對皇後解釋道。
聽完王元元的這些話後,皇後的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恒王妃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讓人挑不出錯,又符合她的身份,就算是再換一個人,也想不出比她更好的處理方法了。
更妙的是,她當著大家的麵把這件事說出來了,大家都知道她是看那對老夫妻可憐才幫她們請了狀師。
她這事兒做的讓人無可指摘。
就算是有人想借著此事到國君麵前搬弄是非都要衡量一下。
一來,大家都知道了這些事情,搬弄是非的人也沒法添油加醋。
二來,國君向來愛民如子,恒王妃若是對此事視而不見,讓百姓以為她們皇室不關愛百姓。國君隻怕才會大發雷霆。
皇後能想到的事情,貴妃和純王妃等人自然也能想到。
但貴妃又比彆人多想了一層,
恒王妃既然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了,那國君遲早會知道這件事。
而京兆尹是純王妃的娘家親戚,他要是在這件事情上麵出了什麼差池,隻怕會影響到純王。
待會兒,她還是要讓純王妃回去給純王帶句話才是。
.....
就在王元元在宮裡跟皇後和貴妃等人說話的時候,雲老夫人也在和餘夫人討論餘家姑娘的婚事。
餘家是餘老夫人的娘家,餘夫人是雲老夫人的侄媳婦。
她對娘家的事很是關心,自然對餘姑娘的婚事也很在意。
餘夫人過來跟她說,一位姓張的人家過來和她提親。
但是她在晉國人不生地不熟,不了解張家的底細。
“他不行。”雲老夫人聽餘夫人說了這位張公子的情況後便去打探了一下這位張公子的情況。
可打探回來的結果卻讓她有些不滿意。
這位張公子家境著實不錯,父母都是官宦人家出身,並且他父親也在晉朝做了個不大不小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