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子本人看起來似乎也很優秀。
他長相俊朗,長得也是人高馬大的。並且他的學業也很優秀,聽說在書院讀書時每逢小考總能考到不錯的名次。
按理來說,這是一家看起來十分不錯的婚事。
可雲老夫人卻打聽到,這位張公子的母親很愛插手兒子的事情。
如果隻是這樣也還罷了,可她打聽到這位張夫人平生最喜交際,又因為她昔日的手帕交的夫婿們都做了大官。
她心裡一直很是不平衡,眼看著張大人在仕途上沒有什麼可升的空間了。
她就把希望放到了張公子身上。
張公子和他一位同窗的關係很好。
之前也時不時的去他同窗家做客,久而久之,他就生了要娶那位同窗家的姑娘的心思。
可張夫人卻覺得他兒子相貌既俊秀,才學也優秀,希望他兒子能結一門有助於他仕途的婚事。
她看不上這姑娘的家世,便不肯答應。
那張公子不過和母親抗爭了幾次,見母親不同意這門婚事,便也罷了。
隻可惜了那姑娘,曾經的一腔癡情付之流水。
她家裡人擔心她和張公子的事情被傳出去,就草草的把她給嫁了。
這些事情原本張家和那姑娘家捂的都很緊實。
可雲老夫人手裡的那些個老太監可不是吃醋的,雲老夫人察覺到不妥後又拜托了王府的太監幫忙打聽。
這樁秘事才被挖出來。
餘夫人聽到張家的這些事情後也是嚇了一跳。
“我還以為
雲老夫人搖了搖頭道:“如果你們家是那等小門小戶或者遠遠不如張家的人家,那你把姑娘嫁到他們家去也無妨。畢竟家裡姑娘至少不用吃苦。可你們家衣食不愁,老大也爭氣,聽說他去了草原後,做事做的很好,很受恒王欣賞。眼見著你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為什麼要把姑娘嫁到這樣勢力的人家呢?”
餘夫人聞言就喏喏的道:“可他們家畢竟是國都本地的人家,張大人好歹在朝中做著官兒呢。”
她們家雖然有恒王妃這樣的好親戚,並且她兒子現在也在恒王手底下做事了,可到底是雲國舊臣,她家男人們身上又沒個一官半職。
哪裡能和張家比。
“這樣的人家是很看重得失和利益的。”雲老夫人雖然很關心娘家的事情,可她到底不是餘姑娘的親祖母,她聽餘夫人這麼說後,就歎了口氣道:“我們餘家雖不是很顯赫,可對待進門的媳婦兒卻從來都不功利。隻要女孩人品好,性格好就行了。可有些人家對待兒媳真的是很功利的。除非你能保證餘家和小二能一直給張家帶來利益,否則你就等著看張家的人是怎麼對小二變臉的吧。”
她說的小二就是餘姑娘。
雲老夫人做了那麼多年的雲國皇後和太後,不知道見了多少的內外命婦,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這樣捧高踩低的事情。
她是眼見著那些曾經或單純或溫柔的女孩最後是如何被逼成麵目全非的模樣的。
有些人家雖然婆家也勢力,可婆婆手段不高,也管不住兒子,若是嫁到這樣的人家,雖然會和婆家有些不睦,但日子倒也能過得。
可張夫人卻是個又有手腕又有心計的人。
餘家但凡有個萬一,她能把小二欺負的在張家沒有立足之地。
雲老夫人也不信那些什麼看在孫子孫女的麵子上,張夫人或許會手下留情之類的話。
她在雲國的時候,甚至還聽說朝中一個命婦,為了巴結兒子的上峰,在自家夫婿去世後,和自家女兒一道把家裡兒媳婦給休了。
至於為什麼不在她夫婿在時做這些事,是因為她夫婿比較正派,看不得這件事情。
那家兒媳婦可是為她家生了幾個孫子孫女的,也沒見她對兒媳婦手下留情。
等到兒子終於娶了那上峰的妹妹後,她更是走路都帶風。
她到最後為什麼會後悔休了前兒媳,是因為雲老夫人知道這家的行事後很是看不慣她家和這上峰一家。
再加上那上峰也有政敵在,到最後,他們抓到了這人的錯處,罷了這人的官。
那上峰的妹妹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十分會撒潑,在家鬨的她和她女兒不得安寧。
而被她趕走的前兒媳生下的孫女們卻在後來都結了好親事,孫子們也都各有各的前程。
她這才後悔,又總鬨著把現在這個兒媳給休了,讓他兒子把前兒媳接回來。
如這樣的人,你說她最後反悔是因為對孫子孫女的愛嗎?
那肯定不是的。
要是她孫子孫女都一事無成,隻怕她還慶幸自家兒子早早的休妻了。
雲老夫人曾經的地位讓她很明白這種婦人,最看重的是什麼,並且對什麼十分的不屑一顧。
如果是她的話,她是肯定不會讓自家孩子嫁到這樣的人家去的。
可餘夫人才是小二的親生母親。
她隻能說把話給說到位,至於餘夫人聽不聽就不是她能決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