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棚並排, 隻用一層磚牆隔斷,內裡的空間很小,約兩米長, 一米寬,一高一低兩個木板, 可自由拆卸。
直接抬高木板就能走進去,彆看考棚外表不怎麼樣,木板卻很穩當,能穩穩承受考籃的重量。
木板也很寬,池雲亭聽說在以後需要過夜的科舉考試中,把兩塊木板拆下來合並,能當床用。
現在兩塊木板拚湊到一起,承受才七歲的池雲亭沒有問題,要是再大一點,大人的體型, 隻怕一小半身體都得懸空著。
池雲亭進去考棚後把驅蟲的藥粉撒在四周,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很快考生們在各自的考棚各就各位, 一陣號響之後, 氣氛肅靜下來,縣試主考官楊縣令進來,待他坐定, 後麵的衙役們開始給考生們發試卷。
除了試卷, 還有沒有字的草稿紙, 上麵有考生的做題思路和修改痕跡,這些過後還得收上去,隻能塗改不可損毀。
試卷和草稿紙到手以後,池雲亭把它們分開, 先檢查試卷的整潔和完整度。
快速檢查過一遍後,池雲亭這才有心思去看考卷,考卷上除了需要要做的考題,還需要填寫自己履曆,包括但不限於姓名、年齡、籍貫、祖孫三代具體姓名,要是過繼和抱養的,也得寫上親生父母。
至於其他四個互結考生的.名諱和籍貫,還有為自己做保的廩生秀才,更不用說,也是重中之重。
池雲亭打開考籃,從最底下一層取出筆墨硯,然後又從竹筒裡取出幾滴清水,開始磨墨。
磨墨期間,池雲亭看著填寫自己親生父母那欄,不知為什麼突然有些想笑。
要是他穿越後沒有記憶,可能真要以為自己現在的籍貫是真實的,因為他的戶籍可是得到朝廷印證的,這說明什麼,說明隻要他那位把他送走的生父不說,池雲亭就能和對方徹底的沒有關係。
可以說要是沒有原著原主的命運擺在那,池雲亭也不想去京城那個大染缸,現在池雲亭之所以掙紮,無非就是因為開始和叫停的權限不在他手中。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要是不改變一些事情,哪怕池雲亭是穿越的,也避免不了走原主的老路。
所以,池雲亭為什麼不爭呢,他不僅要爭,還要努力做到最好。
磨著墨,池雲亭心中越發平靜,考棚外時不時有衙役走動,不隻是單純的巡視,還負責盯著眾考生,謹防考生作弊或者有什麼不便。
不知是不是張有德那處幫池雲亭揚名的緣故,池雲亭感覺落在自己身上的衙役視線,比旁人多的多。
好在他本來就沒打算作弊,就算他們再盯也盯不出花來。
科舉有很多明文規定,如科舉都會考什麼內容,會給下麵製定一個大致的框架,然後讓主考官在這個框架之內任意發揮。
就像縣試第一場,也被稱為正場,基本就是四書文兩篇,試帖詩一首。
四書文就是八股文,因為題目大都從四書中.出,又被稱為四書文。
試帖詩則需要看詩體,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
誰知池雲亭剛把題目過一遍,心裡還沒思路,看到什麼,眉眼不禁一跳。
固定格式的題目自然沒有拚音字母太大的發揮餘地,可要是題目呢?
縣試第一場的三道題,題目都是漢字混合著拚音字母,這樣很容易審錯題,就像六韻和八韻,就是用拚音字母標的,縱使考生們知道跑不出範圍,心裡也得微汗一下。
彆的不說,楊縣令推廣拚音字母的決心池雲亭是感覺到了。
好在拚音字母沒多難,隻是稍微給考生們造成阻礙,相比之下,倒是題目本身,難度遠超過拚音字母。
隻見兩道題目,分彆是:
①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②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兩道題都出自《論語》學而篇,第一個講的是君子自身,要是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會牢固。
整句話講的是君子應以“忠”和“信”兩種德行為主,而“忠”和“信”,就是這一題破題的點,可以任選一點寫,也能兩個都寫。
倒是第二題,講的則是“孝”。
意思是,“一個人他父親還活著的時候,要看他本人的誌向,他父親去世以後,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體行為了,看有沒有和其父親生前有所出入,如果說他長期堅持自己父親生前的正確原則,就算的上是儘孝了”,總的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儘孝的一種方式。
孝啊,這題不由讓池雲亭沉思,很快池雲亭就在一旁的草稿紙上落筆,下筆流暢自然,堪稱一氣嗬成。
“吾雖幼失父……”我雖然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但想必我的父親一定是個偉岸的人,而我身為他的兒子,自然也要以他為榜樣,堂堂正正做人,就算不能成為君子,也不能變成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