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還想跟弟弟溫存一下的孫策,忍無可忍的將弟弟拎了出來:“行了!”
“這麼大還哭鼻子,真不知羞!”孫策嘴上雖然嫌棄,但還是動作輕柔的給弟弟擦乾淨了臉上的眼淚和鼻涕。
一旁的周瑜看到後,會心的笑了笑。
唔,伯符真溫柔。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駐紮到了居巢,於是再次進宮孫權那邊的濡須塢,並在丹陽煽動費棧生事。
次年,孫權派了陸遜等人去平定了叛亂,並在這時候跟部下商議,想要再次收複荊州。
當然了這邊要跟劉備打仗了,曹操那邊肯定就要安撫好了,於是孫權派了人前去求見曹操,打算歸降,曹操也同意了孫權的請求,兩人立下誓言並結為聯姻。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再次出兵攻打合肥,曹操那邊自然也是積極響應,抽調兵力前去揚州駐紮,當時的荊州守將關羽見狀,就趁著襄樊空虛之際,發動了著名的“襄樊之戰”。
在此期間,孫權借機生事,讓呂蒙為前鋒,出征荊州,呂蒙兵不刃血的直接收取了當時劉備治下的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
另一邊,在呂蒙偷襲荊州,將之關羽打敗之後,孫權連同曹操和劉備手下叛變的大將一起,將之關羽擒殺。
至此,劉孫聯盟正式破解!
此戰過後,曹操和劉備的實力皆有受損,其中當屬劉備損失最為慘重,沒了關羽,丟了荊州,不知道這時候的劉備會不會後悔當時沒能及時歸還荊州?
這一戰的大贏家,肯定不用說,就是咱們的孫權啦。
雖說損失了一個盟友,但同樣又收獲了另一個盟友,還借此機會從新收回了荊州等地方。
同年,曹操也上奏朝廷,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掌管地方軍政的官)並兼任荊州牧,更是被封為南昌侯。
孫權並開始想朝廷納貢,也將前麵俘虜的朱光等人歸還給了曹操,作為示好的誠意。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位,同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立國號“魏”,也是後來咱們所稱呼的曹魏。
也是三國時期最先稱帝的國家。
黃初二年四月,劉備跟隨者曹丕的腳步,在成都稱帝,取東漢的國號“漢”,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正統。
同年,孫權又遷了一次大本營,從公安遷到了鄂州,並將鄂州改名為武昌,並隨即修建了武昌城。
咱也不知道孫權怎麼想的,每每遷移一次,就要改名字。
在曹丕稱帝之後,孫權也沒有輕舉妄動,時下他已經跟劉備決裂,如果自己也稱帝的話,將要麵臨蜀漢和曹魏兩國的圍攻,所以他便派了使者到曹魏,請求成為曹魏的藩屬之地,並將以前的降將於禁送還給曹魏。
同年十一月,曹丕賜給了孫權九錫(皇帝賜給諸侯的九中禮器,最高待遇的表示),並冊封孫權為吳王、大將軍同時也兼任荊州牧。
劉備稱帝之後,便開始出兵興師問罪,打算討伐孫權在“襄樊之戰”中的背刺。
孫權果斷迎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於次年打響了“夷陵之戰”,並在此次戰役中大破劉備的蜀軍,劉備狼狽的逃回白帝城,並在不久後逝世。
黃武元年,魏文帝曹丕發現孫權並不是真心依附曹魏,於是便舉兵討伐,從三路出兵,東路由曹休、張遼等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徐晃等人出兵圍攻南郡。
三路兵馬重,東路吳兵敗北,西路各有勝負,打了個平手,但中路的朱恒卻重創曹仁所帶領的那個曹軍,瞬間就扭轉了整個戰局。
同時西路的朱然及時的除掉了曹軍放在自己這邊的內應,守住了江陵。
孫權隨後又派了諸葛瑾前去支援,十二月,曹丕見打仗結果不如預期的那樣,在掙紮了一年之後,隨後全麵退兵。
在劉備兵敗退至白帝城,曹丕派兵攻打的時候,孫權便派了使者前去白帝城拜見劉備,於是兩國從修舊好,當時孫權還沒來得及跟曹丕斷絕關係,還是在曹丕退兵後兩國才正式斷交。
黃武二年四月,劉備病逝,之前戲口守將晉宗叛變,率領部下投降曹魏,並被曹丕任命為蘄春太守,還屢次進犯吳國邊境,孫權忍無可忍,在從新擁有了蜀漢這個盟友後,派兵攻打蘄春,活捉了晉宗。
黃武四年,鄱陽彭綺叛變,並攻下自己守衛城池的周圍數縣,同年,曹丕率領軍隊攻打廣陵,孫權嚴防死守,因為是在冬天,河麵全部結冰,無奈曹丕隻能退兵。
黃武五年,孫權聽說魏文帝曹丕病逝,於是便開始趁機攻打江夏,不克而還,同年,交趾太守去世,孫權便開始了一係列的動作,但其交趾太守之子卻不滿孫權奪權的舉動,把交州分到廣州,又把交趾、九真和日南分到了交州,以蒼梧、南海等為廣州,於是起兵造反,並自稱交趾太守,隨後不久就被呂岱給斬殺了。
然後把交州和廣州合並為交州。
黃武六年,吳國平定了彭綺之亂。
黃武七年,吳國鄱陽太守周魴詐降魏國曹休,表示願意歸順於曹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曹休中計,率兵十萬跟另外兩路曹兵一起深入吳國領地,孫權親自率兵駐紮在皖口,並派陸遜、朱恒和全琮各帶領三萬人馬應戰曹休於石亭。
三路軍隊同時向曹休攻去,曹休大敗,後被賈逵救援才得以脫身。
這就是曆史上的“石亭之戰”。
此戰過後,曹魏損兵折將,亦是很久之後才得以緩和過來。
“石亭之戰”後的第二年,也就是黃龍元年四月,孫權於武昌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是三國時期最後一個登基的國家,也亦是三國時期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
六月,蜀漢來使祝賀孫權登基,同時兩國也商議打算平分曹魏的九州,並以此簽訂了盟書,九月,孫權又一次下令遷都,並讓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處理軍事,同時也駐守武昌。
黃龍三年,孫權派兵討伐叛亂的五溪蠻夷。
嘉禾二年,占據遼東的公孫淵派遣使臣向吳國稱臣,打算借著吳國的勢力拜托魏國,孫權聽聞後,就打算冊立公孫淵為藩王燕王,哪怕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孫權亦沒有改變主意。
但是吧,公孫淵這個人膽小怕事,即便向吳國稱臣,也不過是權宜之計,但他沒想到孫權會這般看重他。
但這樣還遠改變不了他的決心,當時公孫淵距離兩國,是吳國遠而魏國近,在孫權派了使臣來的時候,他怕魏國會以此為借口討伐他,但同時他有舍不得吳國送來的珍寶,於是他便誘惑吳國使臣深入,將之斬殺之後,便不急待的把吳國使臣首級獻給了當時的魏明帝曹叡。
孫權大怒,想要親自討伐公孫淵,最後在群臣的勸誡之下,才得以作罷。】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