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看著他在燈光璀璨之下登場。劉海斜搭在他一側的眉骨上,耳邊則編成了兩條魚骨辮,將腦後的頭發束成一股,清爽又漂亮。特彆是那雙眼,比視頻裡看到的還要漂亮。
路易終於能夠理解之前他上台的時候,為什麼有人願意大老遠買票了,光是能現場看他一眼就值了回票價,隻要他戴上耳套,在電影裡麵晃個幾分鐘,馬上就能名揚世界的價值。
娛樂圈和時尚圈會愛死他的。
長著這麼一張臉,還苦兮兮地練鋼琴,誰說不是真愛呢?
想到這裡,路易就興奮了起來:
為了不影響狗卷荊和樂團的發揮,艾麗莎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也沒有邀請樂評人到後台,他們隻能和所有普通聽眾一樣,單純地從聽眾的角度去理解。
路易不反感這樣的安排,倒不如說他就喜歡這樣的新鮮感。
不要演奏者講述自己的理解,不要先入為主的印象,就憑借一雙耳朵去自己感悟,去發現曲子的閃光點。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一樂章,先從樂團的演奏引子開始。
要知道一個樂團的水平,以貝九來衡量的話,隻要聽引子就能判斷了。一浪接一浪、充滿了張力的引子能夠充分展現出樂團的表現力,指揮對引子的細節處理也足夠他們這群專業的樂評人看出對方的能力。
這部分的處理很不錯嘛。
路易在心裡評價,聲音一出來,就能感受到樂團的氣勢,開頭就具備了抓住聽眾的特質。
貝九是一首講究氣勢的曲子,弦樂器引出引子部分,斷續的和弦就像被打碎的希望,在虛無的空中漂浮,又重新聚集,第一主題時隱時現,猶如烏雲密布中的閃電,快速又短暫地照亮這片漆黑的天空。
小提琴聲部的表現可圈可點,首席比他想象中要出色。
鋼琴不知道什麼時候融入了樂隊之中,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就像水底的鯨魚破開海浪,當這個龐然大物出現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它原來離得這麼近。路易沒有精確察覺鋼琴的加入時機,他沉迷捕捉弦樂器斷斷續續、仿佛閃光漂浮在空中的音調,直到第一主題經過一係列的緊張發展之後,進入柔和夢幻的過渡樂章時,他才意識到了在激烈衝突之下的鋼琴。
第一樂章的畫麵,就像人駕駛這一艘小船航行在波濤之中,吹奏部急促快速的聲音暗示苦難的到來,穿插其中的弦樂器不斷加劇這種不安的情緒,像狂風暴雨不斷打擊著這艘孤帆,人在這樣渺小又無力的境地裡,卻沒有聽天由命放棄努力,而是握緊了船舵與暴風雨抗爭,與黑暗拚搏。
漫長的展開部滿布數不清的細小動機,這些小動機在樂團的演奏下聽得人目不暇接,整體色調卻不灰暗,因為鋼琴在樂團龐大的壓力下完美地呈現第二主題,貝九好像因此也變得溫柔了起來一樣。
路易驚訝地發現,樂團表達第一主題不畏強權、勇於反抗的形象固然奪目,就悲劇性和抗爭性而言,完全不輸一線大樂團,但曲子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因為鋼琴把第二主題的位置提上來了。
這可真是……
路易太過驚訝,他沒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再分心去關注小提琴聲部和首席,轉而全身心地捕捉鋼琴的聲音來了。
貝九原本是交響曲,由樂團分彆演奏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改編了之後,第二主題的演奏基本上就落到了鋼琴身上,狗卷荊一個人承擔了整個第二主題的表達。
並且非常地……路易心裡都找不到形容詞來概括這種複雜的心情。
和形象相對強大的第一主題形成對比,第二主題則柔和得多。像故事裡的兩個視角,第一視角是奮鬥的主角,乘風破浪,在矛盾衝突中綻放光彩,第二視角就是一個悲憫且朝下的視角,它是歎息的、同情的,充滿柔軟的抒情性,像大海中偶爾出現的海豚,穿插在第一樂章當中緩解了激烈的對抗部分帶來的緊張感。
要路易說,如果狗卷荊承擔了第一主題的演奏他就一點都不奇怪了,從一開始就毫不遮掩他鋼琴霸道屬性的人,路易完全相信他能一台鋼琴和整個樂團激烈碰撞,但他選擇第二主題就……
已經不能用大膽來概括了。
他想到了“肆意妄為”,卻又覺得這樣的演奏非常不錯,還沒等他想出一個合適的詞,他又被卷入了貝九新一重的波浪當中。
最離奇的是,狗卷荊依舊沒有舍棄他骨子裡的霸道,隻是這種特質和去年雙鋼琴演奏時的不知收斂不同,他能完美契合樂團的演奏,有力的烘托起樂團的聲音,並在適當地時機展示自己。
一旦人注意到了他,那麼就會被他緊緊地抓住,再也掙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