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它也許會帶來一個好結局,但對於當事人而言,錯誤就是錯誤。
“各位,請容許我講述一個道理。”
羅摩張開雙臂,看向了所有的長老。
“首先,你們阻止不了我。”
“我可以殺死你們然後脫離塔尼特部落,請你們相信我,部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殺死我。”
“於是在這個基礎上,你們應該相信我。”
“因為如果你們相信我,你們會得到一個想要開拓疆土的將領,他也許會帶領部落走向滅亡,但也可能帶領部落走向輝煌。”
“相信我是做選擇,搏取可能,拒絕我就是死亡。”
他重新坐下。
這並不是中心的位置,但長老們看向他,等待著他的話語。
“我話講完了,諸位可以自行考慮。”
芭彆爾神色複雜。
和羅摩交流的時候,羅摩就提起來過這件事情。
他無法消弭仇恨,所以隻能用強權和生死的威脅作為枷鎖,將所有人綁上戰車。
一旦戰爭開始,內部的仇恨就會轉移到對外的矛盾上。
當然,這裡麵肯定有人會想要先報自己的仇恨,但羅摩並不在乎少數派。
如果能夠在對外戰爭之中開拓疆土,獲得資源和更多的奴隸,內部的矛盾就會消弭的更快。
“人們隻會抗拒一無所獲的戰爭,但我會給他們帶來他們想要的一切。”
“所以他們不會抗拒戰爭,自然也不會抗拒我。”
儘管宣揚的是推崇和平和反對戰爭,然而單就人類的曆史而言,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其實都不曾畏懼和厭惡戰爭。
一旦國家稍微強大,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外戰爭開拓疆土。
非要說的話,他們厭惡的是失敗和不能夠獲利的戰爭。
如果每一次都能夠打贏,每一次打贏都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那麼個體的人也許會抗拒戰爭,而作為群體的政權則絕無抗拒的可能。
長老們陷入了沉默。
和剛開始的芭彆爾一樣,羅摩的話他們是半句都不想聽的。
但刀架在脖子上,道理就是這樣了。
你可以不相信他,之後尋找機會慢慢地報複回來。
可如果你現在就要表示否決,那你就沒有“之後”這種東西了。
所以,是要表示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還是如同羅摩說的一樣,姑且相信他的武力值能夠帶來更好的未來?
“我們很難相信你。”
忒雅看了看芭彆爾,率先出聲道。
她有了妥協的心思,並且確信,隻要自己率先妥協,其他人一定會跟隨著妥協。
並不是她有這個威望。
這些長老本身也沒有多少硬犟下去的心思。
一共九位長老,芭彆爾和羅摩解決掉了三個,這種會被殺的威懾赤裸裸地表現在所有人的麵前。
不想死。
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他們已經掌握了不小的權力。
塔尼特不是什麼小部落,在沙海之中,他們也是一個相對龐大的勢力。
不然最後他們也沒有辦法獲得愚人眾的青睞。
儘管部落的底層民眾生活相對困苦,但到了長老這種階級,一個地方再苦也不可能苦了他們。
他們之中骨頭稍硬的人,在這樣的生活之中,也稍微有些疲軟了。